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低空經濟的字眼就此進入全民視野。而隨著低空經濟熱度的不斷攀升,到2024年10月,我們悄然發現:三者順序變為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生物制造。低空經濟無疑成了當下的顯學,但低空何以能成為一種經濟形態,又憑什么被推到如此高的戰略地位?
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看似在一個層次,實際上則不然。從技術的先進性角度看,三者的技術水平都較高,大致屬于同一個層次。從戰略新興角度看,似乎也不差上下,較難區分。但從社會動員性和經濟滲透力角度看,三者卻有較大差異。生物制造更多強調其行業屬性,關注的是產品和服務本身。商業航天更多強調其產業屬性,關注的是全產業鏈的生產力分布。低空經濟更多強調其經濟形態屬性,關注的是社會動員性、覆蓋面和滲透力。從未來的經濟結果看,生物制造是窄行業的高科技概念,商業航天是全鏈條的高科技概念,低空經濟則是普惠型的新質生產力概念。
低空經濟的本質是交通,更準確地說是空中先進交通。空中先進交通的行業屬性是低空飛行器和低空飛行服務,產業屬性是低空飛行器的制造鏈和低空飛行服務的運營鏈,經濟屬性是空中先進交通作為生產要素的覆蓋面和滲透力。與其他戰略性新興產業相比,低空產業的經濟形態更清晰,普惠性更大,覆蓋面更廣,滲透力更強,這是低空經濟得到全社會青睞的主要原因,也被各地政府寄予厚望,故而一躍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1)低空制造是人才科技金融高度統一的產業系統。低空經濟的上游以飛行器制造為中心,包括新材料、動力電池、飛行控制系統、整機設計、測試質控等大量的科技融合性生產活動。這個過程集成了大量的高新技術,吸納了大量的科研投入和科技人才,既是科技池,也是人才池,還是資金池。
2)低空運營是勞務體量巨大的產業系統。低空經濟的下游以低空飛行活動為中心,包括低空基礎設施建設、低空客貨運、低空行業應用等大量的交叉應用性服務活動。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的勞務需求和投資需求,創造更多的一般性就業崗位,既是人力池,又是資金池。
3)低空經濟具有相對突出的杠桿性。低空經濟投資拉動的支點是低空基建。政府可以相對容易地通過低空基建打通低空經濟的上下游,以基建吸引運營商集群,以運營商集群拉動飛行器需求,然后再以需求訂單驅動低空制造業發展,進而帶動從生產制造到全社會應用的良性循環,實現從地到空的產業升級。
4)低空經濟具有明顯的普惠性。無論是低空飛行器的生產制造鏈,還是低空飛行的服務運營鏈,都具有廣泛的社會參與性。大到城市客貨運航路網建設,小到個人無人機取景拍攝,低空場景貫穿于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低空是一個分散的全民參與的經濟形態,其覆蓋面和滲透力,較其他的產業,優勢明顯。
5)低空經濟的國防轉化率也比較突出。在國防建設方面,無人機在未來戰爭中的地位越來越受到重視。發展低空經濟,構建低空經濟的制造鏈和運營鏈,至少可以保障在未來戰爭中,不至于失去空中優勢。
因此,低空經濟具有廣泛的社會動員性、普惠性、資金吸納性、科技融合性,成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一種必然,也是未來拉動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