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城鎮化的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是以農民為切入點,把農民的宅基地做增減掛鉤,促進農民的土地集約;
第二種形式是通過建立消費設施吸引城市人群到農村消費,從而在農村做房地產;
第三種形式是在農村開發一系列相關的產業,如旅游、文化、餐飲等。
綜合分析我國城鎮化發展現狀,雖然在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周邊的城鎮化發展的很成功,但是在其他中小城市大部分都失敗了,所以,我國推進城鎮化應該將重點放在中小城市,探究如何解決農民的問題,如何把產業植入進去這兩大問題。要想解決這兩大問題就要通過生態系統的城鎮化模型,將農業、農民、消費業,即城里的消費與當地獨特的環境聯系相互聯系。因此,探究新型城鎮化出路需要考慮的有五大要素。
1、城郊土地的金融價值。隨著城市人口過度聚集,生活質量會不但下降,而農村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勢,這時候城郊土地的價值得以突顯。
2、城市的消費群。項目必須有消費群體才能實現其價值轉化,而農村的項目大多定位的是城市的消費群,能夠成功的吸引城市消費群體到農村來消費,城鎮化項目才能實現其價值。
3、移動互聯網帶來的工作方式的轉變。中國的郊區由于移動互聯網的產生,具備了不僅可以休閑而且可以工作的環境,創造了全新的工作方式,城鎮化的項目也要考慮如何更好地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實現工作的便捷化。即城鎮化不僅要考慮休閑要素,更要考慮工作要素。
4、農村特有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自然的和人文的。農村相比城市獨有的新鮮空氣,優美的田園風光、質樸的民俗風情等都是對城市消費群體構成極大吸引力的資源,以這些資源為基礎,開發出的項目能夠巧妙的將旅游、餐飲、文化等產業植入到城鎮化過程中。
5、特色農產品。現在人們追求健康、養生、綠色消費,無公害、有機、綠色食品等備受推崇,農村有大片的土地資源用以種質綠色食品,大量的農產品能夠滿足消費者的綠色消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