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大都市近郊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發展現狀的研究,以成都市龍泉驛區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為研究個案,從空間形態上分析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區的內部特征,采用SWOT分析法,探析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并依據南山汽車文化園區所面臨的劣勢和威脅提出以下五點針對園區發展水平的提升策略:1.延長園區產業鏈,提高園區市場競爭力;2.依托區域旅游優勢,開辟園區文旅通道;3.聯合當地高校,拓展人才資源;4.加強創新科技設計,創建文創產業示范園區;5.挖掘園區特色資源,打造汽車賽事類創意產品。
一、引言
近年來,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涌現市場,園區的產業集聚已不再是它獨特的優勢,聚集智慧的文化元素和創意設計成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隱形的知識產權。目前有學者對各大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現狀、發展路徑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大都市的優越條件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的基礎優勢和資源。然而隨著復制品的增多,許多聚集的初創園區大多已成為市場的犧牲品,而越來越多的創造者開始建設新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成都南山汽車文化園區依托當地區域優勢,響應成都發展規劃,利用成都“東進”戰略資源,積極建設發展,打造集活力、創新、智慧、體育于一身的系列文化創意產品。
本文用到的SWOT分析方法是基于內外部競爭環境和競爭條件下的態勢分析,就是對內部自身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以及外部環境的機遇(Opportunities)和挑戰(Threats)等進行系統分析的方法。本文通過采用SWOT分析法,在明確園區優勢特色的基礎上把握園區的劣勢、威脅和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具體的具有針對性的應對策略,以助于挖掘園區潛在的優質資源、提升園區文化品質,增強園區的綜合競爭力。
二、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區基本情況
(一)園區基本概況
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創立于2018年,位于成都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成龍大道999號,是經成都市政府批準,由中國南山集團(成都南山置業有限公司)投資開發,集各類汽車運動賽事、賽車運動體驗、汽車改裝技術研發、汽車改裝服務、青少年汽車文化教育、汽車品牌展示、新車發布、試乘試駕、汽車展銷、會議演出、自駕營地、汽車影院、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汽車主題產業園區。
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是由傳統的汽車裝修加工制造廠改造而成,目前處于初創發展階段。園區內共有三大片區,一是汽車改裝中心,涵蓋場地賽事改裝、漂移賽車改裝、專業剎車系統等,為汽車運動發燒友提供一站式服務;二是創意設計展銷中心,包括汽車發布會、汽車銷售等,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購車、維修、保養服務;三是舉辦賽事活動的賽道賽區,主要供舉辦一些小型的賽事活動使用。目前園區的發展還保留很多傳統汽車加工廠的模式,園區從生產加工到展銷展售的產業鏈還不成熟。同時園區的文化內容植入不夠,傳統的廠區模式到創意發展的園區模式還未實現根本性的轉變。
(二)園區的空間形態特征
學者周蜀秦、李程驊(2014)的研究表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具有空間形態的代際特征,兩位學者主要從空間特性、產業形態、功能服務以及建設重點四個方面將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在空間上分為三代。第一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主要是由廠房或廠區改造而來,形成藝術家自然聚集,產業門類多雜的產業形態,園區主要以輕產業功能為主,扮演著“房東”角色,提供物業服務和租金管理,以空間改造和開發為園區建設重點;第二代文化創意園區除了由廠房廠區改造,另外也有樓宇置換的情況,形成由動漫、設計等主題性、主導性產業集聚的產業形態,對產業項目進行招商運營,策劃組辦主題活動,并進行空間改造和開發;第三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由城市新型混合空間開發而來,打造以技術為支撐、產學研合作發展,創意網絡全覆蓋的專業化服務,實現共生性、融合性的產業聚集,營造創意社群與創意生態。
根據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狀態大致得出:成都南山汽車文化園區按照該劃分方式應當歸屬于第二代與第三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過度階段。首先,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是從傳統的汽車裝修加工制造廠改造而來,其在空間特性上屬于第一和第二帶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特征,空間的拓展性不夠;其次,在產業形態上,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區以汽車為主題,打造汽車賽事的主導性產業,產業層次較低,產業關聯度不強,并且由于園區主題的獨特性,人才、創意等因素不充分,創新主體集聚效果不明顯;再者,園區目前的運營模式主要以“房東”和“招商”相結合為主,不僅提供物業服務和租金管理,同時也對產業項目進行招商運營,自主策劃和組辦各類賽事、展銷等主題活動,結合了第一代和第二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功能服務特征;最后,在園區的建設重點上,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區具有以空間改造與開發為重點,同時融合了第三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音高創意社群和生態的特點,積極舉辦各種賽事活動。
三、南山汽車文化園區SWOT分析
(一)發展優勢
1.政府政策支持。
2017年成都市龍泉驛區委、成都市龍泉驛區人民政府、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出臺了《成都經濟技術開發區(龍泉驛區)促進以汽車及智能裝備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發展扶持政策》等七個產業扶持政策的文件,涉及文創項目、文產企業、社會組織、名人工作室以及重大文化活動,其中特別提到對龍泉驛區汽車及智能裝備為主導的先進制造業的扶持。南山汽車文化園區作為成都市首個以汽車賽事為主題的文創產業園區,在自身優勢的基礎上,也獲得了政府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2.區域特色優勢。
龍泉驛區被稱為西部地區的“汽車之都”,園區依托區域特色,以“戰龍泉”賽事IP為核心開展一系列“汽車+文創”活動,將汽車與文創相結合,為汽車文化的體現提供物質載體與平臺。“汽車+文創”發展模式的唯一性和承載汽車文化平臺資源的稀缺性,成為南山汽車產業園區生存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主要優勢。同時,園區還配備多功能會議室、餐飲、超市、屋頂花園等公共配套,并且提供豐富的娛樂體驗項目、娛樂設備及汽車運動周邊,卡丁車、VR游戲、私人影院、水吧一應俱全。園區向著全產業鏈方向發展,成為園區的一大特色優勢。
3.發展規劃清晰。
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如園區發展模式落后、人才招納困難、市場競爭力弱,文創內容呈現少等,做出了系統而詳細的規劃,提出在2020年核心打造三大板塊來提高園區文化內容的規劃,即高校青少年研學基地、卡丁車項目、演藝中心項目。第一,園區計劃建立青少年汽車研學游基地,主要介紹汽車文化歷史、汽車安全教育、汽車新能源技術、汽車人工智能四個板塊的內容,目標是讓青少年們遇到一些基礎的汽車故障問題可以自己解決,同時為愛好設計創意的大學生和年輕人提供一個能夠展現自己的平臺。第二,園區十分看重卡丁車項目的開發,卡丁車項目可以擴大園區的受眾范圍,同時讓更多的民眾參與體驗并了解汽車文化。第三,演藝中心的呈現為參與者創造一個最具有互動性、體驗性的消費場景,并且預估會大大增加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區線上線下客流量。除此之外,南山汽車文化園區在未來規劃中還會舉辦一年四次的嘉年華,包括車展、動漫、電競、平行車、輪滑等賽事活動,并提供電競模擬、汽車模擬體驗等休閑服務。
(二)發展劣勢
1.傳統廠區模式影響較大。
本文通過實地調研與訪談,了解到園區目前的運營模式以生產和加工為主,傳統的廠區生產模式較為明顯。同時,園區的規模較小,賽事場所的拓展、展銷場所以及演藝廳的建設還處于規劃中,由于園區成立時間較短且傳統的生產加工模式運行時間較長,園區的文化創意內容植入不完善等多種因素,短時間內還無法實現園區發展模式的更新,因此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中,對園區發展具有一定的阻礙影響。
2.園區受眾小,宣傳力度較低。
“汽車+文化”作為園區的主題,一方面具有難以復制的優勢,但是另一方面也相對縮小了園區的受眾群體。園區從創立到運營,多以汽車賽事體驗等娛樂服務為主,受眾群體也相對集中于年輕人,汽車賽事愛好者以及相關行業人員。同時,園區對外宣傳力度較小,園區自身條件不太成熟,目前園區的知名度還比較低,市場競爭力也相對較低。
3.汽車類文創人才稀缺。
從園區的定位來看,創意是園區的核心,而汽車文化和創意元素的融合需要專業人才的銜接,這類人才不僅要精通園區的運營管理,也需要具有文化創意智慧,更要具有將兩者與汽車主題相融合的能力。因此,人才的稀缺是園區存在的一個較大的問題。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與其它園區的差異性較大,獨特性較強,因此汽車文化知識與創意設計同時兼備的復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就目前的人才市場來看,人才資源較為單一,專業人才招納相對困難。
(三)機遇分析
1.文旅融合發展新機遇。
2018年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合并為“文化和旅游部”這一政策和趨勢的導向,是文化的依托,也是旅游的契機,同時也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走“汽車文化+旅游”的融合創意之路不僅是一種發展趨勢,更是符合市場的需求。
2.城市戰略規劃。
近幾年,成都提出實施“東進”戰略,龍泉驛區作為戰略規劃中的重要部分,大力發展生態和文化產業,力爭打造一座“未來汽車城”。將汽車城打造成先進汽車智造區和美好生活品質區,讓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成為龍泉驛區的又一獨特優勢。同時,伴隨我國一系列的建設規劃和戰略布局,龍泉驛區還迎來了國際賽事舉辦機遇、世界文化名城創建機遇、創新驅動升級機遇等,成都重大產業項目重大城市功能正在加快東移。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依托這些機遇,擁有充足的產業資源、政策支持和明確的產業發展導向。
(四)威脅分析
1.空間形態下的競爭力威脅。
南山汽車文化園區從形成過程的本質來看,還屬于第二代到第三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過度階段,與第三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相比,南山汽車文化園區在空間特性、產業形態、功能服務以及建設重點四個方面都還處于相對劣勢的狀態,第三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發展也會直接影響到前兩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的生存和發展;與同階段文化創意產業園區相比,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區雖具有一定的不可復制性的優勢,但從園區發展成熟程度來看,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還處于相對初創的狀態,積累的資源、經驗等都還不夠成熟。
2.同類型發展模式威脅。
在國家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種類型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不斷出現在市場,對于相似的“A+文創”的發展模式,園區如何在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市場中展示出自己的優勢,是每個園區都將會面對的難題。然而,園區的定位和產業發展模式決定了園區的市場競爭力,因此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模式的不斷創新以及園區文化內容的不斷豐富是提高市場競爭力的根本。
四、南山汽車文化產業園區發展水平提升策略
(一)延長產業鏈,提高園區市場競爭力
園區目前開發的項目較少,產業模式較為單一,缺乏文創元素和內容,園區的市場競爭力較低。園區應當積極構建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模式,推動“汽車+文創”“汽車+演藝”“汽車+體育”“汽車+旅游”“汽車+研學”“汽車+影視”“汽車+游戲”等多種模式的綜合發展,延長產業鏈,堅持向全產業鏈方向發展,提高園區的市場競爭力。
同時,在空間形態上,第三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是市場未來的發展方向。因此,在空間形態下的競爭力威脅下,南山汽車文化園區必須不斷創新,更新園區產業形態,圍繞產業鏈打造多元化的功能服務,依據園區特色創意把握園區的建設重點,促進園區的轉型升級,努力建設成第三代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二)依托區域旅游優勢,開辟園區文旅通道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要以文化資源和旅游資源為融合要素,文化創意產業以旅游資源的形式融入旅游業,旅游業植入文化創意設計特色內容,以生產出更多優質的文化旅游產品為主要融合內容,更好滿足日趨多元化的消費需求。龍泉驛區坐擁龍泉山桃花故里、洛帶古鎮、金龍長城等著名旅游景區,旅游資源豐富,同時龍泉驛區又被稱為汽車城,擁有一定的客源基礎和地域優勢。園區可以依托地域旅游優勢,融合文創元素,積極響應國家文旅融合發展的號召,開辟文化旅游通道,把握機遇,打造成為園區的一大競爭優勢。
(三)聯合當地高校,拓展人才資源
文化創意人才以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備藝術設計的基本知識和能力,能在藝術設計、生產和管理單位從事專業設計制作、施工管理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文化創意需要有足夠的創新活力,當代大學生極具創新和挑戰新事物的精神和力量。隨著我國教育的廣泛普及和教育質量的提升,高校學生擁有完善的教學資源和條件,是人才集聚的地方,具有豐富的復合型人才資源。龍泉驛區現有吉利學院、四川師范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四川旅游學院、成都大學等十余所高校。因此,園區應當加強與當地高校的合作,走校企合作發展之路,為文化產業管理、旅游管理、市場營銷、汽車等專業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基地、實習實訓基地,實地解決專業人才匱乏問題。
(四)加強創新科技設計,創建文創產業示范園區
大力加強創新科技設計,引進新材料設計和研發應用企業,推動汽車產業與新材料設計研發的融合應用。優化產業引導資金配置結構,支持汽車音視頻裝備及移動智能終端的技術設計與研發,支持主動噪音消除和聲音管理的方案設計和技術應用,做大做強汽車文創裝備業。強化模塊化設計引領作用,深入汽車模塊化設計和規模化定制,催化汽車產業“大規模生產”向“大規模定制”升級,積極創建省級以上文創產業示范園區。
(五)挖掘園區特色資源,打造汽車賽事類創意產品
成都南山汽車文化園是成都目前唯一一個以汽車賽事為主題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其主題的獨特性以及與其他園區的差異性是園區的最大特色。園區要深度挖掘汽車產業相關資源以及汽車相關產業的文化旅游資源,根據園區自身的特色和發展模式制定產品系列模型,打造汽車類創意產品,包括汽車模型、創意賽事活動、汽車創意展、汽車電影院、汽車健身館、汽車主題空間等,在展現園區特色的同時,建設具有龍泉驛區地標形象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作者:郭燕 封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