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央一號文件發表以來, 全國層面開展的田園綜合體建設給景觀規劃設計領域帶來了新的挑戰, 同時也給鄉村景觀規劃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文章從田園綜合體理念下的景觀特色出發, 以江蘇省徐州市徐莊鎮的圣沃村規劃建設為例, 以在“田園綜合體”模式背景下如何保護與活化圣沃村景觀為研究目標。從田園綜合體的相關概念、田園綜合體模式下圣沃村景觀規劃方向、景觀規劃的具體措施、及在村莊運用的景觀設計手法與原則等方面進行分析。進一步探索出“田園綜合體”模式下的鄉村景觀資源的保護與利用方法, 以便為類似地區田園綜合體的景觀規劃提供參考。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田園綜合體”要集創意農業、休閑游覽、人文景觀為一體。可以說這種模式是在本來的生態農業和休閑游覽的基礎上的深化和升華, 能更好地體現村莊鮮明的特色魅力和精神。圣沃村三面環山一壁臨水, 歷史悠久, 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 通過提高田園綜合體模式下圣沃村的產業價值, 能更好地帶動鄉村居民的生活發展、提高經濟文化水平、減少當前社會就業困難問題及城市人口壓力, 同時也利于古村落的文化保護與利用。
一、田園綜合體的相關概念
1. 田園綜合體的定義
以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主要載體, 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等建設, 形成的讓農民充分參與和受益, 集創意農業、農事體驗、循環農業、田園社區等要素于一體的復合體, 目的是綜合發展休閑旅游、田園社區, 促進產業融合的一種可持續性模式。
2. 田園綜合體的界定
田園綜合體不同于特色小鎮、純旅游業。田園綜合體是綜合文旅、地產、農業為一體的融合型產業, 主要強調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以農業帶動區域發展以促進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融合區域資源統籌發展, 為城鄉居民提供休閑體驗及教育的功能, 又能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
二、田園綜合體模式下村莊景觀規劃方向
以“田園綜合體”的大環境營建為背景, 以“綠色田園生活”為目標核心, 貫通綠色環保的理念。對田園綜合體模式下圣沃村的村莊民宿、村莊農家樂、特色餐廳及休閑體驗區域進行一系列的規劃和設計。基于圣沃村的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提出了圣沃村田園綜合體的構想。具體分以下三步進行分析, 分別是:1.農業分析2.文旅探索3.場地評測。
農業:是以種植櫻桃產業為主導, 以農民充分參加生產和受益為前提, 以農業和村莊用地為載體, 融入旅游、創意體驗、文化娛樂等三個以上相關產業與扶持產業, 形成多樣化、個性化的地區經濟綜合體。
文旅:圣沃村堪稱“世外小桃園”。主要景觀有古人類陳跡、龍華寺寺廟、白云洞、圣人湖, 距今大概有5000多年的歷史。史書記載, 孔子曾駐足圣沃村旁, 在圣人湖旁邊休憩, 留下了“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的千古名句。
場地:主要集中在徐州圣沃村的建筑, 場地房屋建筑剖有特色, 采用原始的石頭, 木材等材料搭建而成。適宜改造成特色民宿, 特色旅店及農家樂。
綜合圣沃村的整體條件, 以櫻桃農業產業為主, 在走進大自然、感受山水之美的同時, 讓游客的休閑旅游從單一的觀光向親身操作、體驗等功能拓展, 讓游客體驗親自種植、親手采摘, 享受耕作樂趣, 加強游客的參與性。通過建設鄉村娛樂項目、度假設施, 滿足身處其中的游客的更高層次的旅游需求。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 凸顯田園綜合體休閑文化的居民生活發展帶動的作用, 體現田園綜合體模式下休閑文化的娛樂度假的功能。
三、村莊景觀規劃的具體措施
1. 案例參考及總結
參考田園綜合體的案例。德清縣莫干山這一方案地址位于長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西部, 東鄰桐鄉, 南臨杭州余杭區, 北接湖州, 區域面積大約936平方公里。德清縣內的莫干山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德清民宿的精華在莫干山, 這里聚集了大量令人向往的特色民宿 (圖2-1) 。
2-1德清縣莫干山民宿 (引自互聯網)
對于莫干山居民景觀建筑的更新與利用。1、運用本土的土坯房, 在不毀壞原有屋宇框架的前提下, 圍繞綠色生態環保理念, 運用廢舊棄的原料對建筑進行改造設計, 所有的裝飾保留了原有建筑的格調和材料。2、就地取材, 回歸生態自然, 小面積低密度開發, 適應自然, 融入自然。在保存原本民居本色的基礎上改造原汁原味的鄉村風格的民房, 以石臺、石椅、竹籬、石墻、營建安謐古樸、閑情野趣的田園情懷。
2. 場地運用與更新
結合場地要打造的田園綜合體模式, 即以農業為主體。從農業方面來說, 圣沃村主要種植櫻桃樹, 并且具有櫻桃產業鏈, 雖然并不完善缺口也多, 但通過改善櫻桃等主要種植的農業產業鏈;升華產業模;延長產業鏈;并且提升和拓寬多種產業效力功能, 就可以帶動場地產業鏈的開展及經濟的穩定提升。這也是基于生態農業的一種多樣化的策略模式。除此之外, 對于道路、庭院、建筑景觀的更新和利用。
(1) 道路及庭院景觀設計
鄉村道路鋪裝運用碎石子、木質材質等打造古樸的田野景觀, 重點地段鋪裝添加趣味感和創意性。既充斥著鄉土氣息, 又融入現代化的設計元素。內部庭院景觀和室外景觀融為一體, 充滿歸隱的味道。小品鋪裝等景觀材質就地取材, 稍加修飾, 精致美觀的小品及粗獷的空間呈現出簡潔大氣的設計格調。
(2) 建筑景觀設計
村莊房屋建筑要利用自然風光優勢, 結合創意建筑體態, 這樣更能讓自然風景、人文風情帶入旅游居住式的環境中, 滿足休閑體驗的需求, 讓其休閑的住宿生活更加放松釋懷。考慮圣沃村原有建筑風格特色是以石頭房或木質老宅為主要材質的特色民居房, 最大化利用原始建筑材料, 風格統一的同時增添一份趣味化設計。村莊建筑以山體地形為依附點, 最大程度利用山水圍繞的優勢, 同時建筑體本身形狀、方向與功能也最大化利用周邊環境、自然景觀。
其中特色民宿的風格特色采用大量木質材料, 采用當地原材料, 就地取材, 回歸自然。小面積低密度開發, 融入自然, 適應自然, 在保存原本民居本色的基礎上改造原汁原味的鄉村風格的民房, 以石臺、石椅、竹籬、石墻、營建安謐古樸、閑情野趣的田園情懷。讓民宿建筑更加豐富同時最大化融入于人文景觀, 達到休閑娛樂的目的。
四、在村莊運用的景觀設計手法
1. 生態自然
整個休閑聚集區設計主要圍繞“以人為本”的主題, 綠色生態為主要設計手法, 在整個建筑物選材方面只考慮自然材料為主導, 設計手法簡潔大方、原汁原味;擇選可循環使用的原材料, 如木、草、石、竹、柳、藤葉等;融合周邊樹木景觀。民宿要突出“民”和“鄉土”, 但不能動輒就是舊木頭、爛陶罐、壞農具, 舍棄先入為主的悲憫情懷。建筑物無論在用材還是內部風格配飾及外部鋪裝、小品要最大化與環境相切合。堅持自然與人的統一性為根本。 (圖3-1)
圖3-1效果圖
2. 色調
整個休閑聚集區以暖色調為主, 因周邊大量密林整個建筑體顏色偏暖, 木色墻面和新質磚瓦使整個室外的空間感更加強大, 有對比。增加建筑體的光感、體積感。在建筑內部, 大量使用原木材料與白色混凝土材質, 增加與環境切合度, 自然顏色使人舒心安逸, 盡情暢想自然生態, 在窗框中添入深色顯舊材質, 黑白灰的搭配豐富建筑整體的層次感。
3. 呼應
民宿作為一個聯合的空間, 整體設計與外部環境的呼應也十分重要。木質材質打造質樸的鄉野景觀, 增加重點地段鋪裝的趣味性和創意感, 與室外山體林立形成呼應。
五、在村莊運用的景觀設計原則
以“田園綜合體”的大環境營建為背景, 以“綠色田園生活”為目標核心, 貫通綠色環保的理念。以“自然、傳承、村莊”為原則, 延續村莊自然特征, 保護村莊的自然增長邊界;傳承與發展儒家、呂梁奇石等傳統的文化;重新塑造傳統村口集聚場地特色, 保護村莊尚且遺存的古院落、石頭房、舊木房和街巷空間;以石臺、石椅、竹籬、石墻、營建安謐古樸、閑情野趣的田園情懷。尊重村莊肌理, 傳承當地文化, 塑造特色鮮明的村莊。
村莊建筑外形設計主要遵從原汁原味, 講究造型貼近自然、融合自然、達到與自然統一的同時重視建筑整體的美感。村莊中應該設置完善的導向系統, 更加設身處地的考慮, 使功能更加人性化, 個性化, 多樣化。不僅如此還要合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切合當地民俗文化, 將民俗文化通過更容易使人接受的觸覺、視覺、聽覺、味覺效果表現出來, 真正的融入環境。
六、創新點
1.設計手法簡潔大方、切合自然生態;就地取材, 擇選可循環使用的原材料, 如木、草、石、竹、柳等;融合周邊樹木景觀。
2.空間多元化:依附天然旅游資源, 重視本身的改造。綜合運用廢舊建筑, 打造田園特色餐廳、特色農家樂、文化體驗區等不同特色的農村休閑游覽空間。
3. 與傳統意義上的酒店或者農家樂不同, 住的雖是民宅, 享用的卻是靜謐古樸的居住體驗。
4.對于村莊的另一種改造和整頓, 圣沃村的新鄉土格調并不是再現鄉土景觀和鄉土情懷, 而是尋找和挖掘地方文明和當地房屋的元素, 運用先進的設計手法, 利用地方本土材質, 提取本地風格的元素, 從而創造出新的鄉土風格, 滿足生活在城鎮中的居民回歸自然的精神需求, 是對歷史的一種保護和沿襲。只有融入于自然的設計才更是永遠不會過氣的設計, 遵循自然并融入于自然。(作者:石巖 曹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