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新時代促進農業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以石家莊為例, 對十年間農民收入進行比較, 從農民收入的絕對值及相對值來看都需要不斷增加。根據當前石家莊農產品供給現狀, 可以看到糧食供給保持穩定、供求基本平衡, 畜牧業、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產業的農產品供給逐年增加, 油料、棉花、水產品的供給逐年遞減、呈現供給不足的情況。得出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 深化石家莊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結論, 并提出石家莊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
連續15年中央一號文件都是以“三農”為主題, 可見國家層面歷來非常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2017年一號文件切入點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2018年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針對“三農”發展出臺了各項政策, 黨的十九大對“三農”發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時代的新要求。當前, “三農”發展已經進入新時代的發展新契機, 要以鄉村振興戰略為引領, 促進農業經濟體系建設、農村振興, 更要提高農民收入。素有“華北糧倉”之稱的石家莊, 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 深化特色農產品供給側改革, 以此為切入點, 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 譜寫新時代河北省會鄉村全面振興的新篇章。
一、石家莊農民收入情況
總體上來說, 自身比較, 石家莊農民人均收入的絕對值逐年遞增, 2017年實現新高, 達到13345元, 增幅為8.1%;城鄉對比, 石家莊城市居民與農民人均收入差距逐漸增大, 2017年差距接近2.5倍, 收入差為19584元;地域比較, 石家莊農民收入高于河北省平均值, 但是差距并不大, 并呈現減少趨勢, 近五年收入差一直在500元以內, 2017年比河北省平均值12881元高464元。
圖1 2008-2017年石家莊農民收入變化
一是石家莊農民收入的自身比較。如圖1所示, 從時間序列上來說, 石家莊農民收入逐年遞增, 從2008年人均5469元, 經過十年持續增長, 2017年為2008年的2.4倍, 達到13345元。在農民收入絕對值增加的同時, 年收入增幅呈現波動變化, 十年間, 2011年增幅最高為18.5%, 2008年至2011年增幅呈上升趨勢, 從2011年至2017年增幅呈逐年遞減的趨勢, 到2017年有小幅回升, 增幅8.1%。
圖2 2008-2017年石家莊城市居民與農民收入的差距比較
二是石家莊農民收入的城鄉比較。如圖2所示, 隨著十年間石家莊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持續走高, 但是由于本身基數比農民人均收入高, 增幅相差不多, 仍然出現石家莊城市居民人均收入與農民人均收入的差距逐漸走高的趨勢, 城鄉收入差距逐漸加大, 到2017年差距擴大為19584元, 收入差距接近2.5倍。
圖3 2008-2017年河北省農民人均收入與石家莊人均收入的對比
三是石家莊農民收入的地域比較。如圖3所示, 從地域上比較, 石家莊農民人均純收入一直都高于河北省的平均值, 但是差距并不大, 收入差一直在1000元以內, 其中收入差最高出現在2012年達到912元, 2017年收入差為464元, 2012年后收入差距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
從以上比較分析可以看出, 石家莊農民收入的優勢地位正在降低, 農民收入絕對值不高, 增長幅度降低, 與城市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 與河北省農民收入平均值的優勢差距正在減少。因此, 單從農民收入比較上來看, 提高石家莊農民收入, 對石家莊三農發展、鄉村振興來說無疑是第一位的。石家莊鄉村振興之路, 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第一目標, 既要增加收入絕對值, 還要縮小與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 也要體現石家莊省會城市的農民收入優勢, 這既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內在要求, 也是在2050年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基本目標, 更是石家莊市建設現代省會、經濟強市的重要內容。
二、石家莊農產品供給現狀
石家莊農民收入中, 農產品收入所占比重較大, 其中石家莊畜牧業、蔬菜果品是農業的三大優勢產業。同時農產品產量也是衡量農業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之一, 因此農產品的供給既能反映農民的收入變化, 也能體現農業發展情況。從農產品產值和產量上總結分析, 總體上石家莊三大優勢產業產值保持穩定, 并呈上升趨勢, 發展態勢良好。
一是三大優勢產業產值整體上呈穩定上升態勢。如圖4所示:2011年至2015年石家莊三大優勢農業產業產值逐年遞增, 到2015年最高峰, 達到690.9億元。2016-2017年略有降低, 但是降幅不大, 基本上保持了穩定, 產值發展勢態良好。
二是農產品產量呈現三種變化趨勢。如表1所示:首先, 糧食產量十年間呈曲線變化, 這主要是受氣候影響較大所致, 2012年達到最高產量532.1萬噸, 2016年為最低值495.9萬噸, 糧食單位產量隨著科技發展得到提高, 因此糧食產量雖然有曲線波動, 但是總量保持了穩定。其次, 油料、棉花、水產品的產量均出現逐年遞減趨勢, 至2017年, 產量分別為21萬噸、0.4萬噸、3.1萬噸, 照此速度發展下去, 在2020年棉花產量將為零, 將退出石家莊主要農產品行列。再次, 蔬菜、園林水果、肉蛋奶都呈現逐年遞增的發展態勢, 說明石家莊市這三大優勢產業正在逐漸發展壯大, 發展前景良好。總的說來, 石家莊畜牧業、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產業在農業發展中正異軍突起, 正集聚更多發展優勢, 尤其是蔬菜產量增幅明顯, 但仍不能與糧食產量形成四足鼎立之勢, 糧食產區的主要地位依然保持。
表1 2008-2017年石家莊主要農產品產量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 可以概括石家莊農產品供給現狀為:糧食供給保持穩定、供求基本平衡, 畜牧業、蔬菜、果品三大優勢產業的農產品供給逐年增加, 油料、棉花、水產品的供給逐年遞減、呈現供給不足的情況。農產品產量變化, 也直接影響產值變化, 受市場供給影響, 三大優勢產業產值基本上保持了穩定, 呈穩定上升態勢, 產值發展勢態良好。
三、對石家莊市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深化農產品供給側改革的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貫徹實施黨的十九大精神關于“三農”問題的重大決策部署, 是到2020年如期實現全面脫貧、早日讓農民脫貧的重要戰略任務。對石家莊來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全面促進農業發展的新時代總抓手, 也是石家莊市構建現代省會、經濟強市的必然要求。
通過之前數據比較, 可以看出, 尤其是十八大以來,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 石家莊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三農”發展, 作為全市工作重點之一, 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力度, 扎實推進農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 農業農村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 為石家莊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5年來, 石家莊農民收入持續增高, 主要農產品供給穩定、基本上能滿足石家莊市民對農產品的需求, 蔬菜、果品、畜牧業的肉蛋奶產量逐年增高, 為豐富市民菜籃子做出了貢獻。在看到石家莊農業發展優勢的同時, 還不能忽略農產品發展中存在的劣勢, 一是農民收入絕對值增加, 但是增長幅度降低、與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擴大、與全省平均值的優勢差距正在縮小;二是個別農產品產量按照現在減少速度, 將退出石家莊市農產品供應的歷史舞臺, 退縮最快的是棉花。受市場影響, 油料、水產、棉花本市供給將逐漸不能滿足需求供應, 需要更多從外地購買。三是供給基本保持不變, 這與未來糧食需求增加的預期相矛盾。展望未來, 隨著石家莊城市發展、人口增加, 糧食需求將會擴大, 糧食供給不平衡, 本地糧食供需矛盾將會逐年擴大。
當前石家莊農業遇到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還不十分突出, 但是農業未來遇到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 其廣度和深度超過了石家莊市其他經濟領域, 需要提前重視并防范。解決“三農”問題, 要以提高農民收入為目標, 這已經是發展“三農”的共識, 就石家莊來說更是如此, 以提高農民收入來穩定農村發展的訴求更為突出, 因此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 深化農產品供給側改革, 以此為突破口促進鄉村振興。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著重把握:
(一) 是農民問題:以提高農民收入為主要目標
把增加農民收入放在第一位, 讓農民有活干、有錢賺, 縮小與城市居民的收入差距, 提高收入增幅, 讓更多農民有收入上的“獲得感”。收入增加才能更加穩定農民的人心, 而不是僅僅擠到城鎮去打工賺錢, 只有穩定農民的民心, 隨后的農業發展、農村發展才有了發展的底氣和人氣, 否則缺少勞動力的農村, 農業發展必將不能長久, 農村發展變得再美麗, 沒有人住也是徒勞。
(二) 是農業問題:以提高農產品有效供給為主要任務
石家莊農產品供給基本上能滿足本地的發展需求, 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發展變化, 居民需要吃到更放心、多樣、綠色、個性的農產品, 因此農產品發展在保證現有產量的基礎上, 要在質量上下功夫, 既要豐富“菜籃子”“肉袋子”“奶瓶子”, 還要增加有效供給, 不斷滿足石家莊發展對農產品需求的變化。以提高農業供給質量為主攻方向, 不僅要滿足人們對優質農產品的物質性需求、對基本農產品的數量需求, 還要滿足對農業觀光休閑等體驗性、服務性需求。這也是提高農民收入的重要方法之一, 要在農產品的供給數量和質量上下功夫, 要在農產品的供給多樣化服務需求上做文章。
(三) 是農村問題:以改善農村環境為主要手段
一方面, 對于農村來說,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美麗鄉村、良好生態的農村, 這本身就能吸引更多人來到這里, 從而為農民增收提供更多機會, 包括旅游收入、零售收入、農業觀光收入等。另一方面, 良好的農村環境, 農民就生活在這里, 能讓農民心情更加愉悅, 能突出比城市空氣更新鮮、房子更寬敞、綠色更多的農村自豪感, 既能穩定農民人心, 又能減少農村勞動力的轉移, 防止農村的“空心化”發展。
(四) 農產品供給側改革:實現“三個激活”, 突出“穩優特綠”
建議從“農業結構調整+改革”上不斷深化農產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關鍵要深化農村制度改革。農村的根本問題是農民問題, 農民問題說到底是土地問題, 深化農村改革, 首當其沖要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系, 要根據中央土地政策的要求, 積極穩妥地實施土地政策。一方面, 鄉村振興必然要伴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入, 改革的核心是要理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 實現激活農村市場、激活農產品要素、激活農民主體“三個激活”, 達到增強農業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的目的。第二方面, 農產品供給側改革要突出“穩”“優”“特”“綠”四個字。首先, 保證農產品數量, 從量上滿足城鄉居民農產品需求, 保證農產品供給要突出“穩”字, 這是滿足本地農產品供應的最基本要求。其次, 豐富農產品結構, 增加供給花樣和質量, 要突出“優”字, 不斷滿足居民的農產品需求的更高要求。再次, 瞄準石家莊市特色農產品, 要突出“特”字, 發展壯大本地優質特色農產品, 打出品牌效應, 在本地特產上給予政策扶持, 對特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原生態加工, 提高產品附加值。比如石家莊行唐縣紅薯, 因甜軟在當地頗有名氣, 目前仍然以原生態、初加工生產銷售為主, 缺少品牌打造, 建議通過以農村家庭作坊形式起步, 再逐漸通過村集體經濟形式不斷發展壯大, 逐漸打出品牌效應, 深度融合三產, 打造全產業鏈的紅薯深加工, 紅薯與其他農產品的組合加工。最后, 調整農產品生產方式, 突出“綠”字, 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由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向追求綠色生態可持續、注重高質量發展的需求轉變, 把綠色農產品、綠色采摘、綠色休閑游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