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的策略, 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具體政策上, 中央一號文件 (2017) 提出了重點支持鄉村休閑、旅游養老等產業和農村三大融合的發展, 打造田園綜合體的亮點措施。靈山縣作為廣西的農業大縣之一, 是國家重點開發區域。在《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中被列為“加快培育發展的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 獲得“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縣”、“國家級園林縣城”等榮譽稱號。
一、產業融合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
(一) 理論分析
基于中國城鄉二元矛盾背景下, 田園綜合體是全方位解決“三農”問題的新途徑, 通過采取三生同步、三產融合、三位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發展方式來引導鄉村全社會的綜合發展將極大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在具體方法上, 結合當地具體特色產業, 實現田園綜合體中的產業、生活、景觀、服務等區域融合互動, 提倡全產業鏈、高附加值的“農業+園區”模式, 來促進現代農業園區轉型增效、鄉村產業全方位升級。產業融合是在中國新常態及“互聯網+”時代背景下, 借鑒日本“第六產業”發展經驗, 從區域規劃、機制創新等方面對中國三大產業的融合提出建設性的意見, 認為在當前傳統農業生產、產出率低且過度依賴政府投入與扶持的困境下, 必須突破原有產業界限, 延伸產業鏈, 提高農產品附加值, 同時加大政府引導力度、利用行業資源、提升科技內涵等手段來促進現代農業的發展。在理論研究方法上, 三產的融合度測算主要有赫芬達爾指數 (HHI) 、相關系數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產業法和灰色關聯度分析方法。陳俊紅采用灰色關聯方法測算區域內各相關產業的融合程度。陶長琪用因子分析法, 空間計量回歸模型等對信息業和制造業之間的耦聯結果進行了實證。總體來看, 國內學者對田園綜合體、產業融合發展兩大理論的相關研究已經較為豐富, 但局限于在以農業為核心的基礎上的一二三產業的融合, 同時沒能以具體實例對田園綜合體下的三大產業進行融合度的測算。本文基于靈山縣的背景, 在田園綜合體的指導下, 對靈山縣三大產業的進一步發展進行研究, 為靈山縣三大產業的未來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 實證研究
1. 產業融合度研究。
根據靈山縣各個鄉鎮的產業發展情況, 分為都市型輕工產業核心區、石化配套產業核心區、縣域綜合產業集中區、農林產品加工區、農產品加工區、縣域綜合產業集中區、綜合工業基地七大區, 在地理空間上形成“一橫、兩縱”發展態勢。
圖1 靈山縣產業分布圖 圖1 靈山縣產業分布圖
表1 靈山縣三大產業的生產總值情況 數據來源:靈山縣總體規劃 (2011-2030年)
經分析, 巴特利特球檢驗統計量的觀測值為, 同時值為, 根據給出的度量標準可知, 原有變量適合進行因子分析。由碎石圖可知, 3個變量對地區生產總值上的載荷都很高, 意味著它們與地區生產總值的相關程度高, 第三個因子與地區生產總值的相關性均很小, 它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解釋作用不顯著。
2010-2015年靈山縣第一、二、三產業與全部生產總值之間的關聯度分別為0.3575:0.3501:0.3799:0.9996。說明2010-2015年靈山縣的第三產業與全部生產總值的關聯度較高。
2. 田園綜合體下產業融合研究。
當前靈山縣的發展現狀是:一產是固有優勢產業, 二產工業發展較為困難, 招商難, 三產在2015年時由于靈山縣的交通、物流電商發展而得到較大的發展, 因而基于靈山縣旅游資源較為豐富, 特色農產品品種較為多樣化、生態環境在進一步優化的背景下, 提倡發展全縣范圍內的產業聯動的田園綜合體模式, 首先在土地方面, 加大存量土地盤活力度, 滿足交通、市政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用地需要;在農業發展方面, 依托特色農產品以及當地豐富的旅游資源環境, 強化新業態發展模式, 發展具有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生態、健身休閑娛樂功能的觀光農業園區, 在抓住主要發展方面的同時, 提升產業鏈, 實現產業間的衍生效益, 打響品牌效應;在融資方面, 提倡多方參與運營, 由政府、投資運營商、金融機構牽頭, 農村合作社、游客與農民一體化的融資模式;在生態環境方面, 深化“美麗靈山·宜居鄉村”活動, 圍繞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特色產業三個方面推進項目建設, 對靈山環境進行全面整治與規劃, 改善人居環境。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在三產融合發展趨勢下, 以廣西靈山縣為例, 選擇2010-2017年靈山縣三大產業的數據, 構建模型, 分析三大產業間的關聯度, 研究結論為:第一, 2010-2017年靈山縣的生產總值的增長主要依賴于第一產業的發展;第二, 2010-2015年靈山縣的第三產業與全部生產總值的相關程度較大。
2、建議。基于靈山縣的具體情況, 需要以一產為基礎, 銜接二產、三產, 推動產業的高效融合發展, 實現產業增效的目的, 具體體現在:一、完善縣內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 為三產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二、推動特色農業的發展, 積極創建 (提升) 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 重點圍繞當地的農產品, 建設生態園區, 打造采、摘、游、品、住、行一體化旅游規劃路線;三、促進建設特色小鎮, 充分發揮特色產業優勢;四、創新運用PPP、合資設立基金、發行政府債券等方式, 加大金融支持地方經濟建設力度;五、加大對靈山縣內各個景區的開發與宣傳力度, 重點發展中心內的旅游資源, 將六峰山、大蘆古村、靈東水庫應作為其支撐的重點旅游項目, 開發景區內潛力資源, 發揮它們的帶動輻射作用, 推動其它旅游景點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