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文獻資料法、實地考察法、邏輯分析法, 對山東省五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軌跡進行概括, 總結成功經驗, 剖析存在問題, 認清新時代下形式與主要任務, 更系統更全面深入地摸索適合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發展之路。結果表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主要存在著重點業態不突出、產城融合不足、特色體育產業價值鏈未定型、特色小鎮運營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未來要立足特色文化、精劃產業布局、創新驅動、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來提升重點業態, 推進產城融合, 優化運營管理創建體育特色產業價值鏈, 打造多功能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
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 我們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換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習總書記多次提到要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 加快推進體育強國建設。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是滿足群眾日益高漲的運動休閑需求的重要舉措, 在面對全國建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熱潮同時, 我們更需要從國家到地方多角度全方位冷靜的思考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 把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成為夢里小鎮、健康小鎮和幸福小鎮, 以點帶線聯動的促進一個地區的體育特色小鎮發展, 以線帶面促進全國不同地域特色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 組成區域體育特色發展網, 形成獨具特色的運動休閑旅游模式, 帶動體育產業鏈集成式發展。本文結合山東五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總結成功經驗, 剖析存在問題, 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熱潮下, 冷靜地分析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未來發展路徑。
1 基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熱潮下的冷思考
國家體育總局公布的全國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名單, 涵蓋了31個省 (自治區、直轄市) 共有96個小鎮上榜, 隨著名單的公布, 全國休閑運動特色小鎮建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本文以山東省入選的5家小鎮, 分別實地考察了臨沂市費縣許家崖航空運動小鎮、日照奧林匹克水上運動小鎮、濰坊國際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煙臺南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即墨市溫泉田橫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探析小鎮發展模式, 總結成功經驗, 剖析存在問題。
1.1 重點業態不突出
在重點業態方面, 主要存在發展過程中缺乏創新。在市場主導的市場經濟下, 不能充分把握消費者對休閑健身項目和方式的選擇以及消費市場走向, 實時掌握發展的前沿并及時有效根據具體情況對重點業態做出微調和創新, 從而造成重點業態參與度不高, 出現產品同質化及與其他景區雷同現象。在走訪和詢問負責人中發現, 運動休閑小鎮主要以中青年為主, 文化程度高, 消費水平也較高, 而運動休閑載體項目簡單、類型單一, 管理服務一般;隨著時代變化, 人們的價值觀、消費觀也隨之改變, 對于休閑性、娛樂性、參與性、體驗性、享受型體育運動載體項目的需求不斷增加, 但這類的相關產品、企業、項目類型不夠突出。
1.2 產城融合不足
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產業融合方面, 未能充分挖掘小鎮本身所特有的價值, 突出體育產業的核心作用, 將體育+產業產品、體育旅游、新城鎮建設有機結合。“產業”是一個小鎮經久不衰的“信仰”所在, “城”是特色小鎮建設的肉身所在, 在小鎮與產業和產品生產、文化、生態環境、旅游融合過程中, 要恰當的找到新型城鎮化運動休閑特色美麗小鎮建設發展的平衡點與發光點。根據小鎮本身與當地政府及企業的具體規劃, 將小鎮與體育+有機融合, 創新發展理念, 挖掘其內涵所在, 找到產城融合建設是朝著競技賽事型發展、娛樂健身型發展還是健康醫療性發展, 以多引擎、多項目來引導打造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新名片, 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注入新鮮活力。
1.3 特色體育產業價值鏈未定型
在特色體育產業鏈方面, 主要存在對所在特色小鎮資源開發深度不夠, 資源利用率低, 不能夠形成獨具特色的產業線, 產業與產品的研發未能與體育特色文化充分融合;新時代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缺乏高端產業園, 高端市場主體和要素難聚集, 未能有效形成特色產業鏈帶動當地精準扶貧, 拉動小鎮就業率, 提高當地居民生活水平更上一層次。
在對山東省5家國字號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實踐走訪交流后發現, 在發展演變過程中部分小鎮的發展并不是以體育為核心, 而是在順應時代要求和消費者切實需求中不斷轉型前進發展的, 體育主心骨不明顯, 未形成獨樹一幟的體育特色產業鏈。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國家重點扶持的項目, 是引領創新驅動戰略的新引擎和新載體, 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趙勇曾表示, 要以體育產業為核心來發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而當前建設中不僅缺乏這方面的人才, 還存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小鎮本身產業基礎薄弱, 公共服務和配套設施落后, 要想短時間內有好的發展必須集政府力量, 聯合企業引進人才, 改善外部條件, 確定體育產業主線, 精準扶貧, 打造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 達到共同富裕。
1.4 特色小鎮規劃運營管理水平不高
通過調研發現, 山東省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運營主要是以政府為主導, 企業為主體。費縣許家崖運動航空運動小鎮是由臨沂費縣人民政府與大地風景集團中體飛行聯合打造, 以政府為主導, 企業為運營主體;煙臺南山運動休閑小鎮的運營主體是由全國500強企業的南山集團開發運營, 是企業主導型小鎮。濰坊國際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本著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多元發展的運作原則, 由政府引導, 山東景芝酒業股份有限公司運營。日照濱海水上運動特色小鎮是由國有企業日照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體運營, 屬于政府主導型小鎮。即墨溫泉田橫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由政府與企業聯動發展, 由海爾地產集團聯合國家游泳運動中心共同申報運營。但實際運營中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規劃方面主要是特色定位不準確, 主題不突出, 規劃設計不深, 辨識度低, 使消費者感受不到運動休閑特色的體驗, 造成“千鎮一面”的旅游景區體驗。另外, 在原有特色旅游發展模式下轉向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缺乏正確的及時的引導, 一方面小鎮建設尚未具有整體性、系統性和全局型的規劃格局, 缺乏統籌謀劃的戰略理念, 規劃方案需要更加科學合理的設計和升級;另一方面對小鎮整體規劃缺乏進一步的深入研究和創造性構思, 尤其對主導的體育產業的精準定位、產品項目細分、運動特色彰顯、優勢放大、單點突破等小鎮發展中的許多關鍵問題的戰略意義認識不足, 規劃設計方案不完善, 方法和策略不夠優化。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運營管理方面主要有政府參與較少, 未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小鎮的內部管理存在缺陷, 服務水平無法滿足需求, 運營方向存在房地產傾向, 追求規模過大;特色小鎮本身宣傳不到位, 缺乏特色鮮明, 主導特色產品, 另外市場動態把握不清, 主要涉及品牌推廣和宣傳存在缺陷。管理人員結構中, 大多數員工受教育程度和整體素質偏低, 關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管理的專業人才缺乏, 體育經營專業管理人才缺失,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開發與管理能力不足, 限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發展的主要因素是經營管理水平低。
2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指導原則
2.1 立足特色文化原則
綜觀國內一些蓬勃發展的特色小鎮, 有許多特色小鎮經過深入挖掘當地的傳統文化資源之后而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氣質, 如茶文化、酒文化、石刻文化等。而打造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要立足優勢, 突出主題, 特色鮮明的呈現運動休閑特色, 將地域特色與體育文化、體育有形無形產品深深烙印到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中, 以運動休閑特色產業帶動整個小鎮的發展, 促進城鄉一體化建設, 促進以人為中心, 全民建身。
2.2 精劃產業布局原則
在立足特色文化的前提下, 以政府為主導, 企業為支撐, 按人民群眾的需求, 特色定位, 精確布局, 將休閑小鎮打造成競技賽事型、娛樂健康型, 健康醫療型等不同特色的休閑小鎮。依據政府力量, 在供給側改革的東風下, 將小鎮產城融合, 精準扶貧, 以人為本, 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從人民大眾的角度出發, 完善小鎮的功能, 豐富小鎮的基礎設施, 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 為人民大眾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新環境, 滿足大眾對休閑、健身、娛樂等方面的需求。
2.3 依據創新驅動原則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在我國屬于新興項目, 國內可直接借鑒的建設經驗少之又少, 尤其是作為特色小鎮, 依托地域資源, 應各具特色, 切記千鎮一面形式, 不能完全照搬照抄。在新形勢下, 小鎮的建設路徑、功能定位、運營模式等都需要一步步探索, 體育、旅游、文化等相關產業需要融合發展, 需要新的業態才能使各類產業互為動力、共同發展。對于如何進行功能定位, 如何才能實現暢通的運營等各個方面都需要創新探索。因此, 在建設特色小鎮的基礎上極具特色的彰顯出不同地域不同項目優勢, 就必須要堅持創新探索以推動小鎮的建設, 探索出一條中國地域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格局。
2.4 堅持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原則
我國地域遼闊, 每個地區地域風貌不同, 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 開展運動項目不一, 特色文化不同, 我們利用運動休閑將其有機融合因地制宜建設特色小鎮, 打造千鎮萬化的獨特小鎮資源。利用小鎮特有資源,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原則, 打造新城鎮化建設, 在發展中充分考慮小鎮建設與自然生態、產業發展GDP增長之間的矛盾, 合理規劃可持續發展。以運動休閑帶動旅游人群, 以人流量帶動各類產業促進經濟發展, 以運動休閑促進全民健身提高全民身體素質, 以發展促進生態可持續良性循環。
3“冷思考”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未來規劃路徑
3.1 提升重點業態, 打造多功能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在原有的發展模式下進行產業升級, 依據休閑小鎮不同的地域特色, 開展運動休閑主題, 引導新興市場。提升重點業態的關鍵在創新, 新時代下運用科學技術手段將地域文化與體育文化有機融合并有效推廣, 提升運動休閑小鎮的重點業態參與度, 以“體育+”為特色構建和重塑重點業態加快發展體育新產業新業態, 以新的體育運動休閑產業去吸引消費者多元化的需求, 提供具有創新產品項目支撐特色的業態, 培育新的增長點, 拓展重點業態空間, 提高彈性消費比例, 引領未來體育產業發展趨勢, 打造屬于當地地域特色的運動休閑產業鏈。以產業鏈組成不同功能的特色小鎮, 建成競技賽事型、娛樂健身型、健康醫療型的區域特色小鎮, 以滿足不同人群的健身休閑需求, 全方位的提升業態, 拉動小鎮居民生活水平。
3.2 推進產城融合, 構建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 將地域特色旅游、文化、體育產品服務業充分疊加融合, 帶動全域體育和產城融合發展, 推動形成各具特色的運動休閑產業聚集區, 形成與當地經濟社會相適應、良性互動的全民健身和運動休閑產業發展格局。在供給側改革下, 政府引導、市場主導, 將小鎮的深層文化特色充分開發展示, 為體育特色產業提供文化支撐, 催生體育文化新業態, 拓寬新的小鎮文化內涵。企業的注入為小鎮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服務、教育、就業率等增加了新鮮活力, 通過合理精心特色的規劃,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原則, 打造原生態運動休閑小鎮, 創造綠色環保、優美舒適的環境, 不僅可以帶動特色小鎮的旅游知名度, 還可以增強居民的文化認同感、心靈歸屬感, 拉動小鎮居民生活水平, 能有效的精準扶貧, 達到共同富裕。
3.3 創建體育特色產業價值鏈
體育特色產業是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核心, 要深度挖掘各類資源與體育文化充分融合, 形成以“體育+旅游”, “體育+文化”、“體育+健康”、“體育+養老”的體育旅游、體育競賽表演、體育健身休閑、體育教育培訓、體育用品制造等體育產業和產業價值鏈, 促進運動休閑產業發展、小鎮產業發展以及新型城鎮化發展。特色產業的創造和升級離不開創新型人才的挖掘, 政府要加強對人才創新驅動的認識, 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 暢通城鄉要素高效配置通道, 推進整體的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補齊體育特色產業創新轉型的短板, 跨區域、跨行業、跨機構的打造特色產業基地升級, 鎖定體育產業, 構筑集產業鏈、投資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于一體的產業創新高地, 走“專而精”的集聚發展路線。
3.4 優化運營管理, 提升特色品牌塑造力
在運營管理上要切實做到政府引導、市場主導。政府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它的宏觀調控功能, 政府作為參與者, 經過縝密謀劃后制定相應政策來引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另一方面政府為特色小鎮建設提供快車道, 完成土地拆遷整改、規劃建設指標、特色小鎮建設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在具體的運營方面, 相關企業相對更專業化, 可有效的降低成本, 增加運營收入, 但要謹防房地產化傾向, 政府要適當把控, 促進市場正常運作, 堅持市場主導, 讓市場和專門的企業以更為專業化的手段去建設和運營。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下, 特色小鎮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平臺, 增強宣傳意識和宣傳力度, 實施精準營銷廣告策略, 優化服務水平, 創新服務內容, 塑造代表小鎮形象的響亮品牌, 以產生品牌效應。
4 結束語
新時代, 在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下,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進入發展的快車道, 相關問題的研究也進入了討論熱潮, 因此應客觀分析目前特色小鎮存在的重點業態不突出、產城融合不足、特色體育產業價值鏈未定型、特色小鎮運營管理水平不高等問題;未來要立足特色文化、精劃產業布局、創新驅動、因地制宜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來提升重點業態, 推進產城融合, 優化運營管理創建體育特色產業價值鏈, 打造競技賽事型、娛樂健身型、健康醫療型的多功能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拉動小鎮居民生活水平, 精準扶貧,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美麗鄉村建設, 實現共同富裕。(作者:欒永鑫 伊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