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軍民融合發展是順應當今世界軍事變革的重大舉措,是實現富國和強軍相統一的重要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煙臺地處海防前哨,扼守京津門戶,戰略地位重要,是革命老區和駐軍大市,有著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雙擁共建工作一直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先后7次獲得“全國雙擁模范城”稱號。新形勢下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對加強軍隊和國防現代化建設、促進地方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改革創新,激發軍民融合發展新動力
軍民融合的核心是資源配置,要義是破除軍民二元分離結構,目的是建立一個開放體系,使軍地優質資源優化整合,最終達到“融入體系、改造體系、重塑體系、催生新型能力”的目的。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運用創新思維和理念做好軍民融合發展這篇大文章。一是建強組織管理體系。目前,受軍民二元結構、條塊分割、多頭管理體制的影響,一些軍民融合項目跨部門、跨領域、跨系統,存有職責不清、落實不力甚至推諉扯皮現象,影響了軍民融合有效開展。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強化組織領導,依托國防動員委員會建立領導小組,統領融合發展工作,變各自為政為合力共為,變多頭領導為集體領導,做到不越位、不錯位、不缺位,有力有效地推動軍民融合發展。二是優化軍民兼容體系。軍民融合是雙向模式,需要把國防與經濟、軍隊與地方、戰略與市場的雙向需求搞清楚、對接好。充分利用地方在信息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優勢,把戰場建設寓于經濟建設之中,把軍事人才培養寓于教育體系之中,把后勤保障寓于經濟體系之中,使有限資源最大限度轉化為促進經濟發展的生產力、提升部隊建設的戰斗力,達到資源共享、成果互用。我們出臺了《關于加快軍民結合產業發展的意見》,確定利用5年時間,加快發展一批軍民結合型產品和產業集群。目前,已形成以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東方藍天鈦合金等為龍頭的航空航天設備制造企業群和以煙臺三環科技等為龍頭的電子設備制造企業群,為推進軍民結合產業集群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三是完善綜合保障體系。適應社會化保障發展趨勢,改變傳統保障模式,充分利用市場資源,引入競爭機制,建立開放的軍地聯合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化保障范圍,運用社會力量共同完成軍隊物資、交通、油料、生活、醫療、營房等相關保障任務,把市場能辦的事情推向市場,確保軍隊把有限的財力物力精力投向軍事斗爭準備。近年來,我們在港口、機場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上充分考慮現代化軍事保障需要,有效提高了國防戰備水平。特別是對“渤海翠珠”等4艘大噸位滾裝船進行系統改造,使單船可裝載一個整建制摩步旅,提高了海上戰略投送能力。軍委副主席范長龍給予高度評價,認為“貫徹了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要求,走出了軍民融合式發展新路”。
強化戰略規劃,豐富軍民融合發展新形式
牢牢抓住規劃設計這個“牛鼻子”,突出重點領域,豐富內容形式,積極探索創新,不斷推動軍民融合往深處走、往實里落。一是國防教育做到抓早抓全。堅持把國防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建設統籌推進,滲透到文化、體育、品德等教育的全過程,納入到大中小學教育綱要,加快構建開放式的大教育格局。著眼全要素、多領域、高覆蓋,充分發掘膠東紅色文化資源效能,依托現代傳媒建立“報刊、電視、廣播、網站、手機”五位一體的宣傳網絡,大力營造關心國防、崇軍尚武的濃厚人文環境。二是民兵訓練做到有力有效。堅持把抓好企業民兵訓練作為重中之重,以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為引領,向企業員工灌輸國防知識、講清國防法規,引導企業正確認識參與民兵訓練對于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增進企業向心力戰斗力的作用,不斷增強參訓積極性。工作中注重方式方法,把人員編組劃分準,采取大中型企業單獨編、行業系統垂直編、分散單位劃片編等方法,形成有利于組織領導、有利于提高質量、有利于執行任務的編組模式;把訓練時間調整好,盡量避開生產黃金季節,做到生產訓練兩不誤;把民兵訓練送上門,配發訓練設施器材,派出教員跟訓指導,確保訓練質量落實。近年來,我們先后依托煙臺海德集團、杰瑞集團等7家大型企業建立民兵應急分隊,在遂行山林滅火、“8·27”軍機搜救等多樣化軍事行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三是雙擁共建做到從真從實。一方面,地方黨委政府傾心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下力解決軍轉干部安置、隨軍家屬就業、軍人子女入學、傷病殘人員移交等涉軍難題,真正辦好廣大官兵關心關注的“后路、后院、后代”等實事。另一方面,駐軍部隊在精神文明建設中作表率、在經濟建設中當助手、在應急搶險中爭先鋒,形成軍愛民、民擁軍、軍民一家親的雙擁格局。近年來,我們先后出臺了《軍轉干部考試考核安置辦法》《撫恤定補優撫對象醫療保障辦法》等規定,撥付撫恤資金11億多元,妥善安置軍轉干部300多名、退役士兵1萬多名;組織部隊、民兵分隊7000余人次圓滿完成搶險救災等急難險重任務,受到軍地領導高度評價。
強化法治保障,保持軍民融合發展新常態
依法融合是現代制度運行的內在要求,也是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重要依托,必須加快推進軍民融合制度建設,依法規范軍民融合的組織領導、運行機制、責任義務、配套保障,使軍民融合發展有法可依、有規可循。一是健全工作運行機制。嚴格落實國動委例會、軍地聯席、黨委議軍等會議制度,建立情況通報、要事會商、現場辦公等協調機制,真正使融合工作在制度規范下合力推進、高效運行;堅持重大事項決策公眾參與、集體討論、分工執行制度化,使出臺的政策有法可依、程序合法。二是健全檢查評估機制。按照軍民融合發展要求,將國防建設納入黨政領導職責范圍,將支援地方經濟建設、提供安全發展環境納入軍事機關領導職責范圍,完善軍地領導干部任期考核目標;定期組織人大和黨委、政府監督部門開展軍民融合發展建設任務督查、績效考評,通過考評問責推動工作落實。三是健全法規保障機制。認真落實國家有關政策法規,與上級法規搞好對接、做好下延,配套完善相關規章制度,不斷提高軍民融合法治化水平。今年,結合召開軍地聯席會議,我們制定出臺了《關于支持和鼓勵軍人參與維護群眾合法權益的通知》《關于軍地開展互學互幫互促活動共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意見》,修訂完善了《后勤保障行業軍民融合專項行動措施》等文件,進一步推動了軍民融合規范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