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 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促進三產融合。而“田園綜合體”這種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為一體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恰恰為其提供了支撐和設施性平臺。本文通過分析田園綜合體的5種布局理念, 為中國鄉村發展建設探索新的方向。
從2004年到2018年, 連續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聚焦到“三農”問題。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 與十七大和十八大先后提出的城鄉統籌和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思路一脈相承, 這些戰略不斷立足于農業農村發展的階段性特征, 穩步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進程。這些規劃不僅指向鄉村產業的振興, 而且要求鄉村社會全方位的提升和振興;既包含制度層面的不斷革新, 也包括設施建設的持續調整。2017年, 財政部實施的《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實施方案》和《關于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 深刻展現了黨中央在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積極實踐, 以及鄉村農業產業綜合開發設施性的政策創新。
“中國要強, 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 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 農民必須富”。而在農村地區以城促鄉、以工帶農、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格局必須尋找新的平臺, 田園綜合體科學的為實現這大目標提供了平臺。即:田園綜合體將是實現鄉村的現代化發展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的一種全新模式。
一、田園綜合體的基本內涵
田園綜合體"是指對農村資產綜合化和跨越化的發展利用, 是當前以創新為突破的鄉村發展新模式。2016年9月中央農辦領導對該模式給予高度認可;2017年由田園東方的基層實踐, 源于陽山的"田園綜合體"一詞被正式提出。緊接著, 中央一號文件發布有關"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 讓有基礎的部分鄉村以農民合作社為主要實體, 獲得政策支持, 積極帶動農民接受和參與循環農業、創意農業和農事體驗等業態于一體的田園綜合試點模式, 試點示范內容具體包括:農業綜合開發以及農村綜合財政支付改革等。田園綜合體是融合了現代農業, 保持農村基本產業不變;又附帶田園社區, 促進社區間的更加快速有效交流;又發展休閑旅游, 作為農業的補充的鄉村綜合發展模式。是在城鄉一體格局下, 對接農村供給側的結構改革、促進新型業態發展, 制度層面有農村產權改革, 來實現一種可持續的美麗鄉村現代化、城鎮化、經濟化的全面發展。
二、“田園綜合體”的布局理念
(一) 特色理念:
田園綜合體落地于任何一個地方, 都必須要與當地特色相結合, 因地制宜發展優勢。或依托優美自然環境, 或挖掘地域特色文化, 通過搭建創新創業平臺, 培育特色產業, 促進要素集聚, 發揮比較優勢, 實現差異化發展。陜西大荔特色田園綜合體整體規劃以“水潤”特色, 形成八百里秦川上獨一無二的水潤田園特色旅游;順應大荔全域農業公園、關中水鄉建設, 引洛水入城, 并依托長安屯當地果香、花香、酒香的特色, 開展親親菜園、豐收樂園、人人田莊、水上花田等極具本土原鄉文化的特色項目, 以體驗大荔戎國的遠古場景, 提供各種有趣的同州酒令道具、融合大荔特色酒令為文化展示, 集多種休閑業態于一體, 進行“果然有味”文化品牌的提煉和衍生, 形成關中地區特色的水潤田園綜合體, 成為人們追尋鄉思的地方。所以, 田園綜合體在布局時需要注重定位、強調特色, 為城鎮建設和發展注入創新動力, 建設特而強、聚而合、精而美、活而新的特色田園。
(二) 主題理念:
主題體現著定位, 定位反應出差異化, 對于田園綜合體也是一樣的其規劃要考慮布局的主題性。可以從地域文化、歷史人文、特色小吃、民俗風情、地方節慶、生態環境中尋找主題。比如上海金山區漁嘴村, 緊緊圍繞“漁”的主題發展文旅。在碼頭上, 漁民在船上收貨的同時, 在社交網絡上發布“漁船滿載而歸”的信息, 新老客戶們立刻根據碼頭位置早早排隊買貨或者提前預定。而游客們也不遠千里來此“候之于漁”, 除了美味的漁家菜, 還可以去清凈的老街上或是小湖邊一飽眼福, 文藝青年可以去咖啡館、酒吧一條街、文化工作室里陶冶情操, 傍晚時分在早已預定好的“海景民宿”體驗一次漁家之夜。所以, 在主題理念引領下的規劃布局, 更能迎合市場及時代的需求, 贏得差異化競爭優勢。
(三) 生態理念:
生態是田園綜合體的根本立足點, 十九大報告中也明確要求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保護好農村的生態風光, 維護好綠水青山, 留得住鄉愁, 實現生態的可持續。實踐成功的像意大利托斯卡納等地的農業旅游區, 利用鄉村特有的豐富自然資源, 創造出多種功能的“綠色農業旅游”生活空間, 使鄉村成為一個教耕結合的“生態教育農業基地”, 人們不僅可以在此健身, 也能體驗原始農耕時工作, 甚至還可以手持獵槍結隊打獵, 或是在手工藝人的指導下親手制作陶瓷等。在近幾年, 意大利的生態農業發展迅速, 生態農耕面積不斷擴大。因此, 田園布局要始終保持“生產、生活、生態”三生統籌發展, 使之成為宜居宜業的生態家園。
(四) 創新理念:
田園綜合體是一種建立在各地實際探索雛形基礎之上的新生事物, 沒有統一的建設模式, 它可以包含多種業態, 因此要以滿足各個業態間的功能要求去做好前期設計, 盡量避免業態間的相互排斥現象。比如發展觀賞農業和經濟作物, 就可以很完美的將兩種業態從相互排斥變為相得益彰, 這一點陜西咸陽的張裕瑞那城堡酒莊的規劃可以提供借鑒。酒莊采用托斯卡納式的意氏風格建造, 是一個集多稀有種類葡萄種植、葡萄酒生產儲存和銷售、葡萄酒文化學習展示和旅游休閑攝影于一體的國際定位的葡萄酒莊園, 酒莊將四種業態最大程度地互補, 促進了西咸新區一、二、三產業的良性互動和可持續發展。再者, 要以市場為中心, 堅持在政策支持、投融資金、土地規劃、管理創新上探索舉措, 鼓勵農業新業態, 創意新模式, 從而激發田園綜合體的創新活力。
(五) 融合理念:
田園綜合體體現的是各種資源要素的融合, 核心是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一個完善的田園綜合體應是一個包含了農、林、牧、漁、加工、制造、餐飲、倉儲、金融、旅游、康養等各行業的產業融合體和城鄉復合體。江蘇無錫陽山的“田園東方”, 綜合農業、文旅和居住, 以及內在的復合業態。其農業是依賴本地優質的水蜜桃資源, 通過公司化、規范化、科技化的運作, 形成產業園, 作為當地社會的基礎性產業。文旅是生態自然、旅游產品和度假產品的組合, 以此作為產業的根本。田園社區屬于居住的一部分, 服務于原住民和新移民, 以及旅居的客群, 最終形成新的社區和新的小鎮。田園東方集現代農業、休閑旅游、田園社區等產業為一體, 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融與可持續發展, 通過“三生”、“三產”的有機結合與關聯共生, 實現復合功能。所以, 綜合體在布局時要通過產業間的深度融合, 帶動田園資源聚合、功能整合和要素融合, 使得城與鄉、農與工、傳統與現代在田園綜合體中相得益彰。
三、結語
著名投資人羅杰斯指出:“中國未來最為樂觀的就是農業”。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黨國英也認為:“在鄉村振興戰略帶動下, 很多地方加強美麗鄉村建設、發展鄉村旅游、有機農業等, 預計這個趨勢還會延續一個時期”。因此,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東風之下, 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 通過“創新+主題+生態+特色+融合”的綜合布局理念, 堅持以農為本, 益農益田, 保持好農村田園風光, 保護好青山綠水, 實現生態可持續, 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真正讓農民參與和受益, 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 讓農民分享發展成果, 更有獲得感。
我國悠久的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是鄉村, 農耕文化的根永遠在農村。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定實施, 就是要通過政府支持, 全社會合力把農村建設成為新時代的美麗家園, 在城鄉一體化發展中創造出“新時代田園”。利用好“田園綜合體”的創新平臺, 讓現代農莊、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園和農村旅游、鄉村地產等“一產接二連三”的產業融合升級有了新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