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探究特色保護類村莊的產業振興之路,以荊門市東寶區易畈村為例,提出村莊產業發展規劃方向和策略,形成以特色產業和鄉村旅游業為主導的示范強村,以期為特色保護類鄉村的產業振興提供借鑒經驗。
1、產業發展戰略定位
根據對易畈村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發展現狀的綜合分析,將易畈村產業發展定位為:第一產業重點發展特色農業種植(精品蔬菜、優質水稻、特色水果、精品苗木、茶葉等)和特色家禽養殖,以跑跑豬、牛、雞等林下家禽養殖及中藥材種植為主;第二產業重點發展農產品研發加工和旅游文化紀念品制作;第三產業重點發展農業觀光旅游和沙灘河生態休閑旅游產業,集山、水、村、古宅和諧一體的生態型特色保護村。
2、產業發展戰略目標
村莊產業布局合理。保護和整治空間環境,提供公共活動場所;保護歷史風貌格局,盡量維護村民良好的原生態生活狀態;對各類歷史建筑進行保護、保留、整治、更新;結合歷史文化保護要求發展旅游產業。
產業結構調整合理,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有效。重點發展中藥材種植基地和特色農業種植和特色家禽養殖,以跑跑豬養殖、優質稻、油菜種植等為基礎,建立合作社經營模式;延展農產品加工、旅游文化紀念品制作等第二產業的內容;拓展鄉村旅游業,帶動一產和二產。
旅游產業培育壯大。依托沙灘河和生態農林發展獨具特色的以渡輪、垂釣、采摘、賞花、觀鳥為主的生態旅游產業,借助互聯網開展宣傳“互聯網+旅游+農業”,打出易畈村知名度。
3、產業發展規劃布局
根據易畈村的產業發展戰略定位和目標,結合地勢地貌,將易畈村產業發展布局規劃為“三區”模式。產業布局分區如圖 2所示。在不同的產業分區內,規劃設置重點產業項目并策劃項目內容。
圖 2 易畈村產業布局圖
①特色養殖區。東部特色養殖區順應地勢地貌,因地制宜發展各類種養殖業,主要以升級傳統養殖技術為主,以易畈村“跑跑豬”品牌為亮點,對豬、牛、家禽養殖進行產業升級,擴大產業規模,進行科學養殖、生態養殖,做好各種生豬疾病的預防工作以及養殖技術示范宣傳工作。
②生態農業觀光區。中部生態農業觀光區主要以農業觀光培育為主,結合千年古銀杏景點及清水堰農莊,主打農業觀光、農事體驗、有機菜摘、親子互動等產品。藥材、香菇、果蔬種植尊重當地特點和村民意愿,采取個體與部分生產環節規模化和產業化相結合方式,種植環節繼續個體化生產,加工環節引導實現規模化。
③沙灘河生態休閑旅游區。西部沙灘河生態休閑旅游區主要以村莊旅游產業培育為主,結合現有豐富森林、水庫、歷史文化遺存資源,重點發展沙灘河沿線休閑生態旅游帶,打造一條集古寨打卡、輪渡、特色民宿、登山觀景于一體的慢行旅游線路。重點開發沙灘河泛舟、將軍石觀光、農家體驗、千年銀杏祈福、生態采摘等項目,塑造“故楚邊城”的旅游形象。
4、旅游產業線路規劃
根據上位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將易畈村旅游產業培育壯大,結合易畈村特色保護類村莊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自然山水資源豐富的村莊特點,深入發掘和打造特色景觀,大力發展農家樂,提升鄉村旅游服務能力,彰顯荊門山水風貌。主要規劃出兩條鄉村旅游線路(如圖 3 所示),適宜對象為一日游游客和深度體驗游游客。
初 步 游 覽 線 :(適 合 一 日 游 游 客)將 軍 寨 —— 沙 灘 河 碼頭——娜娜渡口——將軍石、打擂石——小將軍寨——吳家臺老宅——觀鳥臺——沙灘河公園
進階游覽線:(適合深度體驗游游客)生態果蔬采摘園——千年古銀杏——渾水堰農莊——將軍寨——沙灘河碼頭——周家灣半島采摘基地——娜娜渡口——將軍石、打擂石——小將軍寨——吳家臺老宅——觀鳥臺——沙灘河公園

圖3 易畈村旅游分區與線路規劃圖
5、易畈村產業發展策略
易畈村經濟發展的三大驅動力是傳統種養技術優化升級、種養方式規模化與產業鏈延伸以及村莊旅游業的培育。一是升級個體技術,優化生產技術,成立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二是擴大產業規模,進行規模化農產品加工,延伸產業鏈,進行農產品后期加工和統一收購;三是培育發展村莊旅游業,培育以山水為主的自然風光游,培育以特色歷史建筑,傳統村落風貌為主的村莊歷史文化游,培育以特色基地、農家體驗為主的農家樂游。
①傳統種養技術優化升級。大力發揚易畈村傳統產業優勢,以特色農業種植(藥材、香菇、優質稻、油菜)為主,以畜牧業(豬、牛、家禽)發展為輔。通過改進種植、養殖生產方式,優化農業生產技術,提高作物生產效益,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對易畈村特色農業種植,如藥材、香菇等進行設施種植;對村品牌特色跑跑豬進行設施養殖,采用工程技術手段進行高效生產,擴大品牌效應。建立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在生產技術上為村民提供全方位指導,優化生產過程,使生產實現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定期邀請周邊鄉鎮的村民參觀生產基地,相互交流種養經驗,學習更先進更優秀的技術和方法。
②產業方式規模化。種養方式規模化。整合村內零碎化耕地和園地,擴大優質稻、香菇、藥材、油菜、多品種果蔬等農產品的種植規模,形成規模化生產。延續第二產業發展模式,對香菇、水果、肉類等進行精深加工,開發香菇、水果干、肉制品等新產品,進行包裝內銷和外銷。對豬、牛、家禽進行生態化、規模化養殖。目前易畈村的畜禽養殖方式主要以散養和小規模養殖為主,就易畈村的特色養殖跑跑豬來說,散養存在飼養水平參差不齊、獸藥殘留無法控制等諸多缺點,而成立規模化、標準化養殖企業,在資金、技術、質量管理等多個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在橫向和縱向上延長產品的產業鏈。從易畈村農產品類型來看,蔬菜、果樹、花卉苗木具有較大觀賞價值和發展潛力。因此借鑒相關地區經驗,可發展生態觀光農業、科普教育以及休閑度假旅游業等橫向產業鏈。由于蔬菜、水稻、水果、花卉、茶葉等農產品亦可進行深加工處理,可以研發新產品,向下游的研發業、加工業進行縱向延伸。
③村莊旅游業的發展培育。加快發展培育易畈村旅游業。結合村內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規劃布局景點旅游路線,打造村內的自然風光游、歷史文化游和農家樂游。搭建易畈村對外宣傳新平臺,借助互聯網宣傳“互聯網+旅游+農業”模式,與東寶區和馬河鎮電視臺以及報社等新聞媒體進行深度合作,開展線上線下的旅游宣傳,為村內旅游業發展帶來機遇。邀請人氣網紅體驗村內旅游線路,打卡節點景觀并在網絡平臺進行宣傳,吸引更多游客。開展農產品溯源活動,邀請公益明星深入農產品采摘基地,見證農產品生產加工的全過程,為農產品的銷售打開市場。加大資金投入,對村內基礎設施進行修整和完善,對節點景觀進行塑造,為易畈村旅游業帶來保障。
易畈村具有優美的山水自然風光和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荊門市美麗鄉村示范村之一。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將易畈村作為特色保護類村莊的產業發展規劃案例區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將易畈村規劃布局為“三區”,并提出了種養技術升級、產業方式規模化和旅游業培育等產業發展策略,為助推鄉村全面振興和實現美麗鄉村提供了借鑒經驗。(作者:羅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