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是黨和國家的重大戰略, 是一項長期的歷史性任務, 海門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過程中, 積極探索, 深入實踐, 農業農村工作亮點紛呈, 糧食產量實現連增目標, 農業接軌上海成效顯著;打造特色小鎮因地制宜, 足球小鎮、科技小鎮等初見成效;今年成功引進國開金融市民農莊、多利田園綜合體項目。在取得成績的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典型的村黨組織書記, 他們積極發揮“領頭雁”作用, 在基層崗位上默默耕耘, 不計名利, 為海門農業農村發展, 為服務農民做出重要貢獻, 為鄉村振興海門發展提交優秀答卷。
一、海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探索
海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鄉村振興的決策部署, 堅持高質量發展要求,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既有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取得的成績基礎, 也有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扎實工作, 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目標持續的努力。
1. 海門目前鄉村振興取得的成績基礎
(1)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深化。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大引擎。海門圍繞“減油量、增稻麥、穩蔬菜、控畜禽”目標, 目前建成高標準農田54.2萬畝, 占耕地總面積的67.8%, 智能溫室面積發展到16萬平方米, 瓜蔬播種面積60.5萬畝次, 總產量122萬噸, 成立農村合作社249家, 培育農業龍頭企業111家, 形成了星期七休閑農業園、智谷綠海現代農業園、“羊家樂”田野風光游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特色品牌, 成功創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和“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
(2) 村營收入和農民收入穩步增長。截止2017年底, 海門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1.86億元, 同比增長8.3%, 其中村營收入35萬元以上村實現全覆蓋, 50萬元以上村190個, 70萬元以上村105個, 村均達到77.78萬元。2017年海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25萬元, 同比增長9.3%, 高于城鎮居民0.3個百分點, 南通市增長率第二, 增量、總量第一。
(3)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2017年5月, 海門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100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 (市、區) , 是江蘇6個試點單位之一。在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鄉村振興戰略指導下, 海門改革試點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 積極推進, 基礎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4月底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和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成員身份確認。
(4) 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規范化發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組織振興是重要目標和根本保證, 推動鄉村組織振興, 最重要是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海門在農村黨組織建設方面形成“支部+合作社”“強村帶弱村”的黨建新模式, 形成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黨群議事半月談”的黨建新機制, 形成“365黨建服務站點”的黨建新品牌, 全市形成“黨建引領筑碉堡鄉村振興促發展”的濃厚氛圍。
2. 海門近期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剪影
(1) 總引領和細指導:海門制定《鄉村振興三年行動計劃 (2018-2020年) 》, 主要從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點工作、組織保障四大方面做了總規劃, 該行動計劃詳細列出59項三年重點任務清單。2018年海門還印發了《全面提升基層黨建質量三年行動計劃》和《關于實施支部建設規范工程的意見》兩項文件, 召開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推進會、全市農村工作會議等, 都是海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體現。
(2) 引進來與走出去: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必須轉變觀念, 積極謀劃, 引進來, 吸引投資, 走出去, 擴大知名。今年4月9日海門以經貿投資洽談會為平臺, 舉辦了農旅招商推介會暨鄉村振興研討會。4月26日海門在上海國際農展中心參加農產品展示展銷。海門已經成功舉辦了6次農業對接服務上海合作交流活動, 邀請在滬客商來海考察交流500余人。
(3) 座談會和大講壇:2017年12月7日海門召開了村黨組織書記座談會,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交流。2018年4月23日, 舉辦了為期十多天的全市村黨組織書記培訓班, 培訓班期間舉行了鄉村振興大講壇, 市委書記作了重要講話, 要求學員做一名無愧于組織、無愧于群眾的優秀基層黨組織書記。
二、海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的基層典型——海門農村發展的“領頭雁”
從鄉村振興實踐者而言, 村黨組織書記的付出關系到鄉村振興的質量, 鄉村振興需要幾代人的努力, 需要多任書記的接力奮戰;從海門農村工作來講, 村黨組織書記圍繞農村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等方面, 發揮著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作用, 出現了一批典型。肯定基層典型, 發揮示范引領, 是鄉村振興道路上重要的力量源泉。
案例一:見證改革開放40年農村變化的“最美村書記”不忘初心永葆黨員本色戴美英, 一個在“在農村滾打摸爬了近四十年”的村干部, 做了13年群團干部, 3年村委會主任, 21年村支部書記, 改革開放四十年, 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戴書記見證、參與、親歷了海門農村40年的發展。戴書記有一次在黨校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上講過自己入黨時的初心, 小時候雷鋒、董存瑞就是自己心中的英雄偶像, 成為黨員就要為人民服務, 做村黨組織書記就要為村民謀福。2003年戴美英回到長圩村擔任黨總支書記, 在十幾年的時間里, 奉獻了美好的年華, 做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將海門長圩村建設成大家熟知的小康村、美麗村。過去長圩村是后進村, 村里沒有一個像樣的企業, 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 村級經濟薄弱, 群眾觀念落后, 班子威信低, 群眾信訪矛盾突出, 戴書記帶頭創辦了亮奧體育用品廠, 帶領班子成員興辦欣樂露地蔬菜專業合作社, 帶領村民發展致富項目, 種植蔬菜大棚, 創辦家庭農場、興辦農業專業合作社。村里建設的2000畝蔬菜基地, 畝均產值達萬元以上, 戶均收3000多元。先后在村里建設住宅小區, 農民公園, 文化長廊, 建造長安陵園, 進行污水管網改造, 農村環境整治, 實施精準扶貧, 增加了群眾的獲得感, 幸福感。
案例二:扎根農村10年的年輕大學生女村官用“真情愛心”傾注農村服務村民
2008年是江蘇大學生村官招錄的第一年, 第一批志愿服務農村的大學生經過組織上面試考察后被分配到所在地, 如今1987年出生的建南村黨總支書記范晶晶回想起來, 在農村工作已經10年了, 從10年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 到如今獨當一面的村書記, 回想10年的工作心路歷程, 從不能被接受到被群眾信賴, 從不能融入村干部隊伍到領導班子成員齊心協力。2016年8月在“兩委”換屆中, 范晶晶來到建南村, 面對經濟薄弱、班子軟弱、基礎脆弱的“三弱”村, 如何開展工作, 改變現狀, 從請教有經驗的村書記, 到抓好組織建設, 到發展村營經濟, 短短一年多的時間, “三弱”村的面貌發生巨大改變, 村里成功引進紅星美凱龍項目, 啟動實施“亮晶晶愛之益關愛行動”項目, 針對性開展關愛行動志愿服務, 關愛“兩癌”母親, 留守兒童, 外來民工子女, 扶貧幫困, 解決矛盾糾紛, 真切的溫暖民心。說起“亮晶晶愛之益關愛行動”項目, 范書記深深的愧疚著自己的家人, 多年的村干部工作, 大部分的精力與時間傾注于農村, 自己的父親也是癌癥患者, 卻沒有很好的照顧陪伴他, 如今關愛行動項目每月組織一次集體活動, 探望“兩癌”母親, 帶來她們參觀張謇紀念館, 坐畫舫游濠河等活動, 讓她們感受家鄉變化, 重拾生活信心。
案例三:派駐農村的鎮機關干部任村支部書記以創新開闊的思路建設美好鎮興村
2016年2月悅來鎮鎮興村來了一名鎮機關干部, 叫任海健, 對于組織的這項任命, 任海健深感責任與壓力。鎮興村是“十三五”期間南通市經濟薄弱村, 面對基礎脆弱、經濟薄弱的現狀, 任海健沒有畏懼, 沒有退縮, 目標是用自己的努力改變村容村貌, 甩掉薄弱村的帽子。在鎮興村的便民服務大廳, 可以顯明的看到“真抓實干勇于創新”的鎮興精神, 正是這種精神, 在任海健的帶領下的走出了一條富有特色的鎮興之路。形成“五心促五美”的黨建引領道路, 即“強核心, 增旗幟之美;抓中心, 成創業之美;聚信心, 領風尚之美;暖民心, 繪生態之美;持公心, 促和諧之美”。帶領班子積極探索黨群教育模式, 創辦了全市首份村級簡報, 每月一期, 目前印制24期, 結合互聯網+, 開通“空中課堂”, 推廣“美好鎮興”微信公眾號, 及時發布村情動態。建立以芋艿為主導產業的“黨群致富合體”, 與江蘇農科院探索櫸樹林下套種芋艿的高效立體種植模式, 幫帶56戶農戶搭上電商快車, 100多戶農戶加入營銷隊伍, 幫助25戶貧困戶穩定脫貧, 年增收3500元。2017年鎮興村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2.65萬元。
三、海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踐的經驗啟示——發揮好村黨組織書記“領頭雁”作用
海門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 取得一定階段的成績, 離不開一批理念堅定, 作風務實, 能力過硬的村黨組織書記的默默奉獻、兢兢業業。以此同時, 必須看到, 對照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 海門還有較大差距, 在實現鄉村振興偉大目標過程中, 必須要有一支堅強的村黨組織書記隊伍, 持續發揮好“領頭雁”作用。
1. 村黨組織書記要加強班子隊伍建設, 抓好黨建主責主業
一個村發展得好不好, 關鍵在基層黨組織, 核心在基層黨組織書記, 海門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踐中涌現出的典型村書記, 他們帶領班子成員, 把村部建設搞得紅紅火火, 欣欣向榮, 關鍵就是在他們帶領下形成一支堅強有力的班子隊伍。而縱觀一個經濟薄弱村, 要擺原因一定在某個階段黨組織軟弱渙散, 缺乏一個好的村書記帶領建設班子隊伍。
作為扎根農村10年的年輕大學生女村官范晶晶, 如今作為市里先進典型, 調研取經的紛紛而來, 最大的感觸是班子隊伍建設至關重要, 班子隊伍的戰斗力, 需要班子成員的凝聚力, 要從黨組織建設主責主業抓起, 建南村堅持每月一次黨課, 書記帶頭講, 班子成員輪流講, 邀請專家講, 黨課堅持做到內容新、形式活、效果實;定期開展黨員主題會, 召開支委會, 黨內組織生活會, 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 搞的有聲有色。
2. 村黨組織書記要解放思想開拓思路, 抓好村級經濟發展
目前, 村干部隊伍中, 除了大學生村官較為年輕外, 其他大多數在40至50歲之間, 農村工作瑣碎繁重, 壓力大, 部分村書記工作按部就班, 習慣傳統固有思維解決問題。黨組織書記作為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人, 思想解放, 思路開拓, 村要頂得住瑣碎繁重的工作壓力, 跳得出傳統固有的思維模式, 保持改革創新的勇氣, 敢為人先, 多創造學習交流調研的機會, 不斷開拓眼界、提高膽識, 以新的思路促轉型、以新的辦法解難題。
之前鎮興村是南通市的經濟薄弱村, 如今在任海健書記帶領下, 一年多時間里, 2017年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已經達到101.72萬元, 說起村級經濟發展成績, 任海健書記有一本自己的工作經, 就是拓寬工作思路, 創新工作方法, 在已有成績基礎上, 鎮興村明確了2018年的工作思路, 創新打造鄉村振興“紅色聯盟”, 建立部門聯辦、實事聯盟、產業聯創的共建共享機制。
3. 村黨組織書記要心系群眾為民服務, 做好惠民福祉根本
“上面千條線, 底下一根針”, 村黨組織書記如何引好千條線, 當好一根針, 最根本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把心系群眾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神圣使命, 認真落實黨的政策, 把惠民利民的消息送到農民家中;認真做好扶貧幫困, 積極化解矛盾糾紛, 以真誠熱情關心關懷困難群眾;大力整治村莊環境, 保護農村生態和歷史文化, 為百姓創造宜居環境;提高村民收入水平的同時也要開展精神文明建設, 提供多樣化的生活服務配套設施, 要真心實意為人民群眾謀福祉, 盡好責、履好職。
說起現在的長圩村, 是江蘇省民主法治村、江蘇省文明村、江蘇省農業示范村、江蘇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村、南通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海門市“雙帶”五星村黨組織等, 這些榮譽取得背后, 是長圩村黨組織書記戴美英幾十年來不忘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 戴書記帶領班子成員做群眾工作, 田間戶頭是他們的辦公室, , 面對面傾聽群眾意見和訴求, 做到困難群眾、單親家庭、信訪戶、下崗失業戶、軍烈屬、黨員模范6必訪, 黨的政策法規宣傳、社情民意搜集、文明新風倡導、家庭困難探訪、矛盾糾紛調解、不良行為批評6上門, 切實開展“共建美麗長圩、共謀長圩發展、共辦民生實事、共創健康生活、共揚志愿精神、共舉文明旗幟、共享書香之樂、共增文化素養”8共系列行動, 讓群眾更加信任村黨組織, 由衷的為村黨組織書記點贊。(作者:范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