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適應經濟產業的快速發展,產業園開發的建筑總體規劃和單體設計應從長遠利益角度出發進行合理的引導,滿足各類產業集聚發展的需求,并提供更多的產業共享、展示及生產空間,為生產與生活交流營造一個宜人的環境。 本文通過闡述產業園開發的建筑總體規劃和單體設計的意義,并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對其進行具體分析與探討,初步明確產業園開發的建筑總體規劃和單體設計的基本特征,使得設計方案既能滿足產業園運營的基本需要,又能充分實現其開發的綜合效益,以期對今后類似工程有較好的借鑒意義。
一、產業園開發項目的建筑總體規劃與單體設計要點分析
福州地鐵智慧園項目是福州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及資源開發三大板塊與智慧城市、數字福建、互聯網 + 等新型產業結合的重要載體。 為充分發揮軌道交通資源優勢,貫徹“項目換市場、市場換投資”新發展理念,探索合資合作、參股合作、交叉持股、戰略投資入股等多種模式,采取“走出去” “引進來”策略,積極拓展地鐵產業鏈,打造城市軌道交通產業園,培育并不斷壯大地鐵產業集群;不斷做大“外循環”,增加地鐵收入,改善財務報表,增強融資能力,反哺地鐵建設與運營補虧,促進軌道交通建設的良性循環。
本工程地點位于福州軌道交通 6 號線橫崗車輛段廠前區,靠近機場高速與繞城高速,距離最近的地鐵站 1. 4km,乘坐地鐵 6 號線可快速抵達濱海新城或福州城區,通過國道 20分鐘內可到達長樂城區及濱海新城,通過國道及機場高速均可在 30 分鐘內快速到達長樂國際機場,對外交通便捷。 借助這些便利化的交通條件,可以確保企業產品的配送和供銷方式的便捷化,而且不會給城市的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凸顯項目的用地價值。 項目區位分析圖,如圖 1 所示。

二、建筑總體規劃設計
福州地鐵智慧園項目用地性質為 M0 (新型工業用地) ,該用 地 長 503m , 寬 72. 8m, 建 設 用 地 面 積 約 59 畝, 約39337. 16m2,容積率 1. 77,屬低密度產業園區。 總建筑面積67572. 79 m2(含地下建筑面積 7309. 88m2), 其中含 8 棟標準廠房、2 棟定制廠房、1 棟研發中心及 1 棟后勤樓。 本項目的建筑總體規劃設計立足于周邊的自然環境、用地特點和自然生態條件,因地制宜,合理規劃,提高建筑用地和空間的利用率,打造綠色、節能、親近自然的新型工業園區。 總平面設計充分考慮產業園建筑的特點,功能分區上延續總體布局外高內低、外剛內柔、建筑成團布置的規劃特征,強調空間的開放性和層次感,為生產與生活交流營造一個自然而親切、理性而活躍、開放而宜人的空間場所和精神依托,使規劃結構與建筑形態趨于多層次、多元化及個性化。 項目總平面、鳥瞰效果圖及功能布局分析圖,如圖 2、3、4 所示。


本項目車行及人行流線組織,擬采用一條機動車環道,為工作人群提供便捷的車流交通體系,高效組織進出地庫員工車流。 園區內部采用人車分流,廣場及開放空間則僅限人行使用,創造人性化和綠色的園區內部空間。 主要人行流線借用地鐵車輛段的地面乘降臺,企業員工可以通過管理協調,利用車輛段的早晚通勤地鐵上下班。 在人流動線上,創造不同尺度的林蔭大道、公共廣場、庭院空間,促進內部人群之間的交流互動 。 項目車行及人行流線分析,如圖 5、6 所示。

本項目建筑總體規劃設置大尺度的建筑間距,留出開闊的庭院空間,并通過建筑圍合、景觀軸線、步行路徑等元素將公共空間劃分為不同等級的院落庭院,形成 “ 公共—半私密—私密”的院落空間,增加流動空間,鼓勵使用人員互動交流。 主體建筑朝向以偏東南向為主,建筑空間組合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與自然通風,主要功能用房朝向庭院,形成宜人的庭院景觀系統。 其中:
(1)定制廠房區域:該片區為整個產業園的“前庭”,定制廠房樓層較低,人流較少,結合鋪裝園路、條石坐凳打造宅間綠化景觀。 在引導人行的同時,凝聚核心景觀視線焦點。
(2) 標準廠房區域: 作為產業園的“中庭”,通過演化空間形態,將其設為一條休閑漫步道,結合休憩活動的公共活動空間,以軟質景觀為主,硬景與軟景交相呼應。
(3)研發中心及配套用房區域:作為產業園的“后院”且是人行的主要出入口,入口以大廣場鋪裝作主要疏散,結合產業園主題雕塑和水景打造入口空間,陣列式的樹陣引導人行方向,寬闊的陽光草坪讓人心曠神怡。 項目庭院景觀分析圖,如圖 7所示。(作者:王明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