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穩健發展的重要戰略支撐,數字經濟人才支撐能力不足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在地處長三角經濟區的常州建立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具有一定的創新性和實踐性。本文通過實地考察研究、收集資料數據和調閱資料,上一節介紹了目前已經建成使用或投資運營前景良好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發展現狀和問題,為本章節介紹常州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提供了具體的思路、規劃與依據,以供參考。
目前,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建設方興未艾?!笆奈濉睍r期,常州順應我國新經濟發展的總體趨勢,大力統籌推進現代化城市經濟和產業的數字化升級轉型。堅持穩步推進的方針,解決發展問題、加快轉型、優質發展。與此同時,社會方面也有各種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因素,包括新冠疫情、數字經濟競合、人力資源供應不足等。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常州乃至全國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建設已經刻不容緩。依托我國目前蓬勃發展的大數據產業和優勢企業,建設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不僅是促進常州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必要條件,也是推動江蘇省人力資源服務業和長三角地區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

一、常州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定位
1.1 戰略定位
近幾年,常州市依靠技術創新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因此,常州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區的建設,不僅要切實立足常州,為產業結構調整升級提供人力資源支撐,還要輻射和帶動周邊地區,特別是蘇南地區行業整體發展,為實施國家戰略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從園區的長遠規劃來看,產業園應緊扣素質技能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等關鍵環節,打造貫通技能人才成長全過程的多元化、多層次、專業化的服務產業鏈,構建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的高層次技能型人才體系,促進現代產業發展。堅持“三年建設、兩年提升”的總思路,以“立足常州并逐步擴展至周邊地市、服務江蘇、對接長三角、輻射全國、放眼全球”為戰略定位。
1.2 功能定位
從政府規劃來看,目前常州市的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所應具有的功能如下:
一是集聚產業和人才。結合當地支柱產業與市場情況,積極吸納優質企業進入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發揮龍頭企業的“虹吸”效應,逐步推動更多上下游相關企業入駐園區,形成多層次、全范圍、專業化的人力資源服務全產業鏈,著力推進產業聚集,把產業園建設成為區域各類高層次創新人才引智服務平臺。
二是拓展服務。隨著互聯網時代浪潮的興起,綜合利用大數據與互聯網技術,優化人力資源發展結構,整合現有資源、擴大服務領域、研發服務產品。加快完善智慧園區建設,積極搭建人力資源大數據平臺,加強行業大數據分析應用。
三是孵化企業。政府通過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扶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發展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從租金減免、績效獎勵、人才舉薦、品牌扶持等方面給予引導和支持。政府提供專項資金支持,積極引導各種組織機構進入園區,有效對接園區人力資源服務項目,助推業務發展。
四是培育市場。打造信息化、專業化、多元化、國際化的人才資源市場,積極引導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科技企業產品和“互聯網+人力資源服務”創新發展,建立系統、完善的HR服務平臺。
二、常州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規劃布局
2.1 發展模式規劃
常州是我國長三角地區腹心城市之一,連續多年經濟始終穩定增長,整體經濟發展水平越來越高,人力資源服務業也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的建設不能盲目一步到位,常州的產業基礎雄厚,可以采用“一核兩區多園”的發展模式。即以全市創新之核的常州科技街為核心園區,以常州高新區、武進高新區這兩大即將邁入全國高新區先進行列的市級高新區為產業園區,形成強大的創新產業集聚和輻射帶動力。多園是指全域布局溧陽高新區、西太湖科技產業園、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等多個高新區。其中,西太湖科技產業園區位于常州市幾何中心,是常州市“十四五”期間重點打造“長三角中軸樞紐”的主陣地。最后,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選擇合理的區位,建設分園,在不同的園區建立適合各自發展的模式,發揮常州市的人力資源服務業優勢,打造特色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為常州的經濟發展、產業結構升級提供有效支撐(見圖1)。
2.2 產業鏈布局
常州綜合實力不斷提升,穩居城市綜合競爭力前列,“三位一體”的工業發展成效顯著,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常州市創新驅動效應更加明顯,創新綜合實力穩步提升。政府應積極引導和培育園區內符合當今時代發展需要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與我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一體協調發展、資源共享、良性互動,在全市區域內逐步完善人力資源服務全產業鏈條。加強常州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資源整合和運營管理工作,避免同質化發展和惡性競爭。
核心園區對分園區起到了示范和引領的效果。各分園把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與傳統人力資源服務產品或模式相結合,實現了人力資源機構信息共用共享。在核心園區與分園之間搭建橋梁——智慧信息產業園,使其達到有效的統一與協調。
2.3 運營管理規劃
目前,常州市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育還不成熟,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相對不高,可以參考“政府引領,市場化運營”的數字化園區運營管理模式。
人力資源服務業是資本市場的產物,運作也主要是靠市場,政府重點要做的就是搭建好平臺,弱化“辦事業”方面的職能,主要以監管和提供公共服務為主,通過成立管委會形成管理主體,進行統籌規劃,形成“一核兩區多園”的整體發展態勢,對總體發展規劃、空間布局、政策標準等相關分園活動實行統一規劃和領導。
三、常州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發展方向
3.1 人才培育引領發展方向
當前,常州市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人才缺口較大,企業缺乏適合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高端專業復合型人才。一是企業應落實“引、育、用、留、儲”,持續加大園區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專業的高素質行業人才,構建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的人才認定機制;二是政府應緊密聚焦數字經濟人才政策,以人才激發園區創新活力,以人才推動經濟發展,將產業園打造成集聚地方各類優秀高層次人才的引智服務平臺,全力打造一流人才高地。
3.2 業務創新驅動發展方向
通過調查發現,常州市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業務較為單一,產業園需要推廣“互聯網+”,創新人力資源服務業態,整合云技術、大數據等前沿科技,再將它們與傳統人力資源服務產品或模式相結合,實現服務新舊動能轉換的高效協同和人力資源機構信息共用共享,促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融合發展。
3.3 國際化定位助推發展方向
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要逐步建立合作交流共享的信息化平臺,通過國際化定位促進發展。一方面,通過放寬投資市場和準入標準,搭建產業園與國際人力資源、引才機構的對接平臺,構建全方位對外開放、合作創新的網絡空間;另一方面,積極提高園區內人力資源服務的總體質量,接軌相關國際標準,滿足國內外對人力資源服務的多樣化需求,開展高質量的海外人力資源服務,使產業園成為人力資源服務對外合作的信息樞紐和合作樞紐。(作者:翟晨羽 王全綱 賀曉東 劉嘉譯)

圖1 常州市數字經濟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規劃布局示意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