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金融發揮為新能源產業擴大融資范圍、緩解融資約束、降低融資成本、加大新能源投資力度、滿足投資需求、優化經濟結構、促進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等優勢,能夠與新能源產業完美結合。數字金融在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存在數字化轉型上的激勵支持政策不多、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技術創新支持不夠、監管不到位等困境,具體如下:

一、數字金融助推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優勢
1.1 擴大融資范圍,緩解融資約束,降低融資成本
我國數字金融的發展雖然比發達國家稍晚,但已具有一定規模,能夠提供更優質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新能源產業在保護生態環境及實現綠色健康生活的背景下剛剛發展起來,正面臨著融資范圍有限、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其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傳統金融體系不完善導致對剛剛發展起來的新能源產業沒有足夠的信任,因此新能源產業在資金方面還有很大的空缺,導致新能源產業的融資環境十分差、融資結構失調等問題出現,阻礙了其發展,必然會影響我國經濟的增長。但是有了政府出臺的各種支持政策及數字金融的迅速發展,為新能源產業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充分條件。因此,數字金融更要發揮其優勢。一方面,數字金融可為新能源產業融資提供多種資金渠道,擴大新能源產業融資范圍;另一方面,數字金融打破了傳統金融服務的門檻,以低門檻、便捷的融資方式為新能源產業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務,還能降低新能源產業的融資成本,提高效率,增強新能源金融的可獲得性。
1.2 加大投資力度,滿足投資需求,優化經濟結構
新能源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作為新興產業,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支持,但因投資環境存在不足,傳統金融機構都想在短期內獲得收益,從而將大部分資金投入一次性的資源開發項目中,對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投資較少。資金的缺乏使得民間資本流入一些高污染的小企業,不能滿足新能源產業的資金支持,嚴重污染了環境,降低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如果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需要國家制定碳減排政策來支持綠色經濟的發展,加大新能源金融的投資力度。數字化時代,數字金融的優勢越來越明顯,數字金融的大力支持可以使新能源公司更容易上市,發行自己的股票、債券等金融產品,并在二級市場上進行流通;數字金融的數字化及信息易獲得性可以使投資者參與新能源金融市場,進行買賣有關綠色低碳新能源金融產品的交易,加大了對新能源的投資力度,滿足了新能源公司及消費者的投資需求。數字金融為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投資環境,提供了更高效的金融服務,也優化了新能源產業的經濟結構。
1.3 以綠色創新為導向促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
新能源作為構建市場化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重要主體,不僅要保持良好的創新勢頭,還要在發展中兼顧環境保護。因此,綠色能源創新能力的提高和發展是當今學術界的重要話題。新能源體系不健全,投融資方式和投融資工具都很單一,雖然近年來在向多元化的混合投融資方式進行創新,但其本身的缺陷導致在發展的各階段都受阻,傳統金融在各方面也缺乏創新,因此對新能源產業的創新活動很難實現。數字金融可以有效地增加新能源產業綠色創新資金的供應,彌補傳統金融在支持創新活動方面的不足,促進綠色創新。本文以綠色創新為導向,借助數字金融的支撐作用,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新能源產業的綠色創新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有助于新能源產業更快地發展成熟,并在當今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
二、數字金融與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現狀
現階段,我國不斷推進技術革命及以大數據等為標志的數字技術發展成熟,在數字經濟時代下,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加快步伐。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與數字金融密不可分[7]。當前,打造“綠色中國”已成為國家高度重視的問題,并在近幾年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發展新能源產業的政策法規,促進了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數字金融和新能源產業都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因此數字金融支持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相關的國家政策較少,國家應在此方面出臺更多有利政策。雖然以保護生態環境為目標的綠色金融正蓬勃興起,但都集中體現在綠色信貸方面,其他的綠色金融支持手段并不多見。我國綠色金融支持新能源產業發展已有了一定的規模: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21家主要銀行綠色信貸余額達到近21萬億元,同比增長33.8%。隨著科技的進步,專家發現了這種“新能源+綠色金融”的創新模式,即金融機構根據綠色企業或處于不同發展階段項目的融資需求,提供以股權、債券、資產證券化等多元化的綠色金融服務,有效支持新能源產業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可持續發展。“新能源+綠色金融”是通過對金融工具進行創新來滿足多元化的投資需求,數字經濟的到來可能為金融與新能源相結合的模式帶來又一創新,將“新能源+綠色金融”模式進一步創新為“新能源+數字金融”的發展模式。數字金融作為目前金融發展的最高價段,能夠提供更優質的金融服務,能夠將新能源全產業鏈與數字技術高度融合,建立全新的能源系統,以加快新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進程。發展新能源產業是我國低碳經濟增長的首要選擇,要想發展壯大,降低成本是必然,僅有自身創新能力和技術進步是不夠的,還需要數字金融提供高效的金融支持,使新能源廣泛應用于生活中,從而達成碳減排目的,提高能源效率。
三、數字金融助推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困境
新能源產業在政府政策導向的指引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金融機構是其進行投融資的主要方式,對其資助作用巨大。人們意識到溫室氣體導致的海平面上升及環保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等問題,意識到新能源的重要性。數字金融在我國起步較晚,雖然能夠助推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但仍存在諸多困難。
3.1 數字化轉型上的激勵支持政策不多
新能源產業剛開始開發利用,其產業鏈存在發展不平衡及信息不對稱等問題,導致效率低下,并未達到充分利用資源的效果,需要借助數字技術優化新能源產業的生產關系。產業數字金融是產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由我國2021年的數字生態指數可以看出,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程度很淺,發展水平還處在從單向突破向集成創新的轉變階段,產業數字化轉型的目標不夠明確、數字化轉型的效益不明顯等問題普遍存在。中央銀行和政府在這方面出臺的激勵支持政策較少,加上新能源產業要為自身的發展考慮,其對數據的開放和共享程度較少,產業鏈信用資金流轉不通暢且缺乏資金支持。數字金融雖然對數據的開放共享具有相對優勢,但是沒有政策的支持,可能與新能源這一新產業存在鴻溝,導致數字金融促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不完善。
3.2 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新能源數字金融體系不完善
我國的數字技術發展落后,與發達國家有很大差距,創新力不高,導致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雖然政府在建設數字基礎設施上投入很多資金,但是在支持新能源發展上的投資資金比例較低,很難滿足新能源發展的需要。金融機構考慮到投資風險、回報周期及盈利情況等因素,更不愿意加入建設新能源數字基礎設施的進程中,此時數字金融支持力度不夠、體系不完善,使新能源產業的發展難上加難。從新能源產業的融資需求方面來看,雖然能源產業呈現出多渠道的發展方式,并向多元化融資模式轉變,但是以銀行為主的金融機構提供的融資工具已經不能滿足新能源發展的多元化需求。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數字金融的強大支撐,不能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對新能源的支持表現為心有余而力不足,使得新能源發展總體規模受阻。
3.3 技術創新支持不夠,導致缺乏國際合作
新能源是新的技術革命,應作為數字金融的重點支持對象。目前,在我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中,太陽能和水力的發展較好,其他新能源技術不夠成熟,導致新能源產業相關技術研究存在瓶頸,發展需要的先進技術得不到數字金融的支持,新能源的創新能力得不到滿足,許多高科技的開發技術、設備及材料等都依賴進口美歐等發達國家。而發達國家會對我國進口高科技領域的產品實行比較嚴格的管控,因此對我國在新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產生了負面影響。我國數字金融發展不足,支持開發新產品的動力不足,積極性不高,加上法律和制度體系不完善、對新能源產業的支持力度不足等,導致新能源發展存在很大的資金瓶頸,嚴重阻礙了新能源產業“走出去”的道路,其他國家將不參與我國的新能源投資項目,缺乏與他國的國際合作。
3.4 數字金融的監管不到位,易產生風險
隨著金融科技影響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擴散,如果缺乏有效監管,就可能導致金融體系崩潰,影響金融穩定,容易產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所以,金融監管在數字金融發展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雖然數字技術方便了人們的生活,但是它并沒有改變金融風險的突發性,甚至有時會使風險更容易疊加擴散。數字化信息平臺和新能源產業的信息數據庫實施信息透明公開,雖然能夠便于金融機構持續追蹤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金融狀況,但新能源產業的隱私和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造成數據濫用的現象。目前,我國數字金融還做不到全方位監管,監管體系不健全,無法承諾對新能源產業的安全保障,容易產生風險,對新能源自身的利益造成損害,阻礙其發展。(作者:王思茵 何宏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