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分析了各地有關于加強其資金管理的經驗做法,具體包括以政策為導向、項目儲備庫建設、項目全過程管理、預算管理、信息化載體平臺建設與應用等,最后站在高校視角下提出了提升政府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的幾點優化路徑,以供相關單位參考。
一、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管理的經驗做法
第一,以政策為指導。長沙市財政部門2022年以來,搶抓政策機遇,切實落實政府專項債券發行管理工作。在此過程中,全面把握專項債券相關政策規定,精準把握好專項債券發行條件,緊扣專項債券支持范圍,緊盯專項債券支持方向,對專項債券項目進行科學謀劃。同時,多次組織項目單位開展地方政府債務管理培訓,重點解讀政府債券最新政策,處理債券項目申報及資金使用中的問題,并深入已發行債券項目單位,就項目建設中的問題提出意見或建議。
第二,項目儲備庫建設。長春市財政部門按照相關規定及項目需求,嚴格遵循“科學審慎”原則申報政府專項債券項目,通過建立專項債項目庫,定期或不定期補充和完善具備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專項債申報庫,邀請金融、債券發行顧問、會計師事務所等對轄區專項債項目包裝與發行進行指導,并在收到債券資金后,結合項目單位資金使用計劃,及時撥付資金,加快專項債券對應項目資金支出進度。
第三,項目全過程管理。廣東省南海區財政部門以加強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管理為抓手,構建了貫穿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機制。事前強調項目評估,對項目進行逐一審核把關,優先將在建、續建合規項目納入發行范圍,同時減少債務率較高地區的債券資金額度,提前指導該地區防范債務風險。事中注重動態對專項債券資金執行過程的動態跟蹤,要求項目單位每周制訂支出計劃,對資金支出進度滯后的項目單位進行約談,及時調整進展緩慢、難以形成有效支出的項目安排,確保專項債券資金使用規范、及時。事后按管理要求對使用債券資金的項目問責,將結果與債券額度分配、資金安排掛鉤。
第四,預算管理。濟南市成立財政預算評審中心,其下債務評價處主要負責市本級專項債券項目評價。一般采用自評與重點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在省級要求每年拿出專項債券資金總額不低于10%的項目進行重點評價的情況下,濟南市將其比例主動提升至30%。在評價指標方面,結合地方政策文件建立了三級指標體系,將評價重心從資金運作、收支預算向投產項目收益、償還能力、還本付息來源等轉移。第五,信息化載體平臺建設與運用。昆山市財政部門在上級財政廳相關政策文件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穿透式監測系統對專項債券項目準備、項目建設、項目運營等情況進行實時管理,動態追蹤、監督項目資金使用、建設進度、運營管理過程,并組織召開穿透式監測系統及專項債券發行準備培訓會,著力提升專項債項目單位、建設單位等人員的理論水平與業務能力。

二、政府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的優化路徑
公立高等院校在性質上屬于事業單位,作為政府專項債券項目的申報方,其資金使用關系到教育事業的發展,更應當吸取相關成功經驗做法,結合自身實際提升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
第一,深入解讀相關政策,把握政策規定及要求。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現行政策種類較多,除了有法律制度及綜合性文件,還有限額管理、預算管理、債券管理、債券發行、信用評價管理、項目管理與資金管理、信息公開等多方面的具體性文件。高等院校應在地方政府部門的指導下,深入解讀中央及地方相關政策文件,組織專項債券項目管理、資金管理關鍵崗位人員對政策文件內容進行集中學習,把握各項政策文件中對于專項債券項目資金使用的新規定、新要求,同時統籌安排資金使用,確保使用行為合理合規。
第二,以項目為核心,以資金為主線,完善項目管理體系。專項債券項目實施對高等院校項目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對于高等院校而言,應當以項目為核心、以資金為主線,持續完善項目管理體系。根據相關經驗做法,有必要建立貫穿項目事前、事中、事后的管理機制。以筆者單位校區建設項目為例。在該項目實施中,首先,明確了項目實施主體情況與項目基本情況,制定了項目總投資及資金使用計劃;其次,分析了項目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開展了項目預期評估工作,評估內容包括預期產出與效果、實施必要性與可行性等,在此基礎上確定了項目總目標與分項目標;再次,給出了具體的項目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方案,并以政府專項債券、教育、建筑、施工等多方面的政策文件,項目可研報告、委托單位出具的收益與融資自求平衡專項評價報告,以及其他項目資料為依據,測算了項目收入與成本,給出了項目債券融資計劃;最后,提出了政府視角下的還款保障措施、投資者視角下的保護措施與單位視角下的債券資金管理方案和風險管理方案,并將本單位資金管理、風險管理責任壓實壓細,逐漸形成了與本單位相適應的項目管理體系。
第三,構建預算管理模式,促進資金高效利用。從當前地方的實踐經驗來看,預算管理在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管理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高等院校應當注重構建預算管理模式,以促進資金高效利用。具體實踐中,嚴格遵循教育部有關規定要求,通過目標管理、指標與標準體系建設、動態監控、評價與結果應用、管理激勵約束等措施,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模式。在上述案例中,將項目評價置于項目建設前,這符合其規定要求。
第四,加強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助力管理效率效益提升。在信息化發展背景下,信息化趨勢已然不可逆。高等院校教育資源、人才資源、技術資源等相對于企業而言較為豐富,應充分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圍繞專項債券項目資金使用,加強信息化建設與應用,以助力其資金管理效率、效益提升。可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運用信息化手段對專項債券資金使用進行穿透式監管,動態把握項目資金使用與項目建設情況,及時發現其中存在的違規情況,確保有限資金真正用在“刀刃”上,為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創造更大貢獻。
結語
政府專項債券既是政府推動經濟發展的有力手段,又是事業單位擴大融資規模的融資工具,其項目按用途與發行主體可分為科技創新類、民生工程類、基礎設施建設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幾類,通常以公開競標方式發行。當前,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管理中,存在資金使用范圍狹窄、資金下達與使用效率低、信息透明度不夠等不足,面臨著收益條件嚴格導致收益較少、額度分配易出現“馬太效應”、資金風險防控存在較大壓力、信用評估體系有待健全等現實困境。從管理實踐上來看,各地對于政府專項債券資金管理的經驗做法不同,但大致均為以政策為指導、建設項目儲備庫、實施項目全過程管理、實施預算管理、建設與應用信息化載體平臺等。對于公立高等院校而言,更應當吸取相關成功經驗做法,堅持政策導向,加強專項債券項目管理,強調預算管理,注重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從而提升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作者:湯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