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剖析中小企業數字化成本管控面臨的挑戰,并從完善支持政策、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加強行業自律、營造數字經濟生態等維度提出優化對策。研究表明,中小企業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優化資源配置,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效率,但數字化轉型需要政府和社會多方協同,完善扶持服務體系,營造良好的數字經濟生態,夯實轉型基礎。中小企業需要積極轉變觀念,加大資金人才投入力度,健全數字化管理體系,將數字技術嵌入業務全流程,實現降本增效。
一、數字經濟下中小企業成本管控存在的問題?
1.1 數字化轉型投入成本高
數字化轉型涉及IT基礎設施建設、軟硬件系統采購、數據治理、業務流程再造諸多領域,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相較大型企業,中小企業的資金實力相對有限,難以一次性投入巨額資金開展全面的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前期投入大、回報周期長,對中小企業的現金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轉型過程中,企業面臨著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投資回報率較低的問題,短期內難以收回前期投入成本,甚至可能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陷入經營困境。缺乏專業的數字化人才和頂層規劃,企業在轉型過程中出現項目規劃不合理、多頭推進、重復建設等問題,導致資金和資源浪費,進一步加劇了成本壓力。面對高昂的轉型成本,部分企業產生投資疑慮,轉型決策趨于保守,甚至裹足不前,不利于中小企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實現轉型升級。
1.2 缺乏數字化人才
數字化人才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瓶頸。相較大型企業,中小企業在吸引和留住數字化人才方面面臨更大挑戰。中小企業的薪酬福利待遇、發展空間等往往難以與大型企業相抗衡,難以吸引高端數字化人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尚處于起步階段,內部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和職業發展通道,人才流失率較高。數字化人才的青黃不接,影響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和質量。技術人才匱乏導致企業在數字化轉型規劃和實施過程中難以準確把握技術方向,存在盲目跟風、脫離實際等現象;數字化管理人才的缺位則使得企業在組織變革、流程再造等方面缺乏統籌規劃和系統實施,數字化轉型成效難以充分釋放。缺乏數字化復合型人才,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缺乏協同,業務與技術融合不足,數據孤島、信息壁壘等問題突出。
1.3 數字化管理體系不完善
受限于規模和資源,中小企業在構建數字化管理體系方面投入不足,缺乏系統性的頂層設計和整體規劃。數字化管理制度和流程存在盲區,與企業實際業務場景契合度不高,難以有效指導和規范數字化轉型實踐。組織架構方面,職責劃分不清晰,缺乏專門的數字化轉型管理部門或崗位,跨部門協同機制不健全,數字化項目推進往往碎片化、各自為政,缺乏統一管理和資源整合,難以形成合力。數字化績效評估體系不完備,缺乏科學合理的關鍵績效指標,對數字化轉型成效缺乏有效監測和評價。數字化管理理念尚未深入人心,部分管理者對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管理方式仍停留在傳統的經驗式管理,數字化手段應用不充分。不完善的數字化管理體系導致企業數字化轉型舉措碎片化、標準不一,難以形成體系化的數字化能力,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成效大打折扣。
1.4 數字化風險防范意識薄弱
受限于資金和人才,中小企業在構建數字化風險管控體系方面投入不足,風險意識淡薄。網絡安全防護措施落實不到位,軟硬件系統漏洞監測和修復機制不完善,面臨數據泄露、系統癱瘓等網絡安全風險。在數據管理方面,數據采集、傳輸、存儲、應用等環節缺乏嚴格的授權和訪問控制,數據濫用、非法交易等問題時有發生。隨著業務數字化程度的提高,企業對關鍵信息系統的依賴日益加深,但缺乏有效的災備和應急處置預案,一旦出現故障或災難,就可能導致業務中斷,造成重大損失。法律意識淡薄,對數字經濟相關法律法規了解不足,在數字化經營活動中容易觸碰合規紅線。

二、優化中小企業成本管控的路徑探索?
2.1 完善支持政策,降低數字化轉型成本
為有效解決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高的問題,政府應進一步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給予直接補貼或貸款貼息,減輕企業前期投入負擔。引導社會資本加大對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投資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快建設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整合集成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數字化服務,實現資源共享,避免重復投資浪費。完善政府采購政策,將數字化轉型情況納入政府采購評標體系,通過政府采購為數字化轉型成效突出的中小企業提供更多市場機會。針對不同行業、不同類型的中小企業,制定差異化的數字化轉型支持政策,提供精準化、定制化的政策扶持。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加強政策解讀,提高中小企業的政策知曉度和申請積極性。完善政策實施監督評估機制,強化政策落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政策紅利精準惠及中小企業。
2.2 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健全數字化管理體系
針對中小企業數字化人才匱乏和數字化管理體系不完善的問題,我國亟須采取有效措施來加強數字化人才培養,健全數字化管理體系。政府應加大對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優化數字化相關專業設置,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高素質數字化人才。鼓勵校企合作,建立產教融合的人才培養機制,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提高人才的實踐能力。加強對現有員工的數字化技能培訓,引導企業增加培訓投入,圍繞數字技術應用、數字化管理等開展多樣化、精準化的培訓項目,提高員工的數字化素養和能力。完善數字化人才引進和激勵政策,為人才提供有競爭力的薪酬福利和發展空間。中小企業要建立數字化轉型的統籌管理機構,明確職責定位、加強統籌協調。梳理和優化業務流程,建立適應數字化轉型的管理制度和規范,為數字化轉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數字化績效評估體系,科學設置評估指標,定期開展數字化成熟度評估,及時發現問題,持續改進。
2.3 加強行業自律,促進數據共享與協作
為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數據共享與協作,行業協會商會應發揮積極作用,制定行業數據共享標準與規范,明確數據管理各環節的技術標準和格式。建立行業數據共享平臺,鼓勵企業共享數據資源,充分釋放數據價值。建立健全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機制,加強數據全生命周期管理,嚴格控制數據訪問權限,制定數據共享協作行為規范和獎懲措施,明確企業數據責任和義務,防止數據濫用和非法交易等問題。政府應完善數據產權保護和交易流通制度,合理界定數據權屬,建立數據資產評估和定價機制,培育數據交易市場,加大對大數據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支持力度,鼓勵跨行業、跨區域數據共享協作,推動政府和社會數據匯聚融合,提高數據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發揮示范項目的引領作用,帶動行業整體數字化水平提升。
2.4 營造數字經濟生態,提高風險防范意識
營造良好的數字經濟生態,提高中小企業數字化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需要政府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數字經濟法律法規體系,明確數據權屬、隱私保護、網絡安全等法律規范,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建立健全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加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完善網絡安全監管執法。引導行業組織制定數字化風險防范指引和標準規范,鼓勵保險、擔保機構開發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風險保障產品,加大關鍵技術研發扶持力度,加強數字化風險防范教育培訓,引導中小企業將數字化風險管理嵌入發展戰略和業務流程,形成制度化、規范化的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從而提高數字經濟環境下的競爭力和生命力。
三、結語
數字經濟時代,成本管控優化是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命題。數字技術賦能企業降本增效,但轉型之路任重道遠,需要政府、社會、企業多方協同,營造良好的數字經濟生態,夯實轉型基礎。展望未來,隨著數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融合應用,中小企業成本管控優化將不斷走向縱深,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作者: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