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玖隆村為研究對象,以美麗經濟的理念為導向,以產村融合的發展思路為切入點,遵循產村融合的發展路徑,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針對各項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規劃理念: 在資源條件的基礎上,致力于實現人與土地的和諧共生,確保村民的權益得到保障; 始終致力于可持續性發展,對于生態環境提出以保護為主的建設思路,突出鄉土文化主題的歷史文脈傳承理念,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體系的空間布局原則等方面的具體要求。祁東縣玖隆村產村融合發展路徑具體如下:

一、產村融合類型
產村融合具有2層含義: 指產業與產業之間的融合,特指農業產業為核心,實現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指產業與鄉村之間的融合,即鄉村空間環境與產業間的融合發展。產村融合是鄉村建設與產業融合相互滲透的過程,鄉村建設是其根本,而產業則構成其支柱,二者相互關聯,共同發展。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實現產村融合發展意味著在鄉村規劃中有機整合不同產業之間的融合模式與鄉村空間、環境、人居、文化建設。把玖隆村產業布局和村內地域環境因地制宜地進行統籌規劃,做到一產提“質”,二產搭“臺”,三產突破“形態”。
二、一產提“質”
在保持玖隆村傳統種植農作物的基礎上,增加蘭花種植培育大棚,選址宜福居閑置土地處,選種高端品質蘭花培育種植,推薦選種咖啡蘭、石斛蘭、翡翠蘭、蝴蝶蘭、文心蘭、卡特蘭、虎頭蘭、兜蘭。玖隆村具有人力成本低、氣候條件優越、森林資源豐富、區位交通便捷等優勢,又屬于一級水源保護地無環境污染,適宜蘭花生長,以此打造玖隆美麗經濟新名片。
三、二產搭“臺”
為彌補玖隆村二產加工短板,規劃在村東和村西規劃2處加工廠,取名宜順加工基地,以油茶籽、油菜籽、中藥材、板栗、蔬菜等加工為主體,具有加工、銷售、展示、體驗等功能,由政府牽頭針對玖隆村產業加工需求進行招商引資,鼓勵并呼吁鄉賢人士出資并按比例進行分紅,建設綜合加工廠。根據不同時節調整加工主體,確保加工廠長久運轉,確保工人全年有收益,為玖隆村二產加工以及村民就業提供平臺。
四、三產突破“形態”
在一二產業基礎上進行多產業融合,積極與周邊學校或團體合作,大力開展一二產業研學、旅游、團建、科研等活動,積極引導產業升級轉型,由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跨越發展,突破玖隆村第三產業“形態”。
五、蘭花基地研學
在規劃的蘭花基地中設有研學通道,前來參與研學的學生可以跟隨老師實地探秘蝴蝶蘭、卡特蘭、兜蘭等著名觀賞蘭花,了解蘭科植物多樣性及蘭花的生存奧秘,爭當探秘蘭花精靈。除此之外,可以運用蘭花干花及各種植物材料親手制作蘭花壓花臺燈,提升創造力,體驗自然藝術創作的美好。
六、 蘭花婚禮
在玖隆村宜福居或宜樂莊布置蘭花婚禮現場,花材可以選用活潑明亮的蝴蝶蘭、郁金香、花燭、唐棉、玉蘭葉; 配飾布置方面加入了傳統竹條、紙藝燈、藝術凳彰顯浪漫氛圍,通過自媒體方式宣傳引流,吸引有意愿的消費者前來參加體驗。
七、古樹祈福
在古老銀杏附近設置保護范圍區,加入多種具有吉祥寓意的飾品以及構筑物,同時開展祈福鎖、祈福絲帶項目進行售賣,把此處打造成為玖隆村健康生活的重要名片和網紅打卡點,以旅游點位打造推動村內經濟發展。
八、宜順加工基地研學
以老舊廢棄房改造為基礎,以四季春夏秋冬為時間單位,策劃不同種類的主題研學活動,春、秋兩季學期每周末帶領學生到這里認識湘八味藥材、體驗制作外婆菜、科普魚凍制作流程; 夏、冬兩季舉辦暑假夏令營,深度體驗藥材粗加工實踐、自制糖炒板栗、蘿卜泡菜、科普體驗油菜花轉變成菜籽油的故事,實現賣“油”到賣“游”的轉變,以此重新煥發老舊廢棄房子的活力發揮價值。
九、越野空間站
在玖隆村文化中心以北區域規劃以山地越野為主題的越野空間站,因地制宜創造出蜿蜒曲折、綿延起伏的越野刺激性場地,設有兒童區、竹林區、叢林穿越區,配有專業的騎行教練,賽道設有連續駝峰、輪胎坑、炮彈坑等多種地形,可以滿足各年齡段越野愛好者的探索需求,提供給游客最原始、最真實的體驗,將其打造成為當下公司團建、親子出游、好友聚會的首選場地。
十、宜樂莊園
利用現有廢棄建筑進行升級改造,塑造濃厚的鄉野氣息,按照花園農場的標準打造美麗的戶外休憩場所,取名宜樂莊園。在宜樂莊園建筑前增設沉浸式游戲體驗區、DIY手工制作、烘焙、品茶以及主題花箱供觀賞打卡; 在宜樂莊園建筑南邊增設秘密花園,親子、情侶游客可以在其中打卡休憩,為親子增添幸福感,為情侶提供私密環境,打造花園式綠意空間。
十一、螢火之森生態農旅基地
選址位于芭蕉沖橋以北原生態森林之中,規劃螢火之森生態農旅基地,開展人工飼養螢火蟲,打造增設“螢光晚宴”“夏日露螢”“竹里螢光戀”“熒光步道”等主題賞螢活動,在觀螢季開通專線公交,開設螢光夜市售賣特色農業加工品,保證游客觀感體驗的同時帶動消費,激發玖隆農旅“夜經濟”。(作者:宋泓辰 彭盡暉 姚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