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 低空經濟對于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山東省濱州高新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濱州高新區”)搶抓低空經濟發展“新風口”,布局低空經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臨發展問題,需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應對。濱州高新區對于低空經濟產業的探索和實踐也為其他地區帶來了經驗啟示。
區位優勢顯著
區位優勢對于產業發展至關重要,甚至對特定產業的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濱州高新區發展低空經濟有著顯著的產業基礎和必要條件。
一是營商環境優越。濱州高新區無人機產業園區項目被列入2024年山東省重大準備類項目,市政府在產業發展中給予專項政策支持。濱州市持續擦亮“濱周到”服務品牌,全力打造“讓企業家和企業舒服”的一流營商環境。濱州高新區打造共享加工中心,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二是產業基礎雄厚。濱州形成了紡織、化工、食品、裝備制造、有色金屬五大傳統產業及新材料、新能源、海洋開發等新興現代產業體系。濱州高新區無人機基地具備先進的起降場地和運行管理中心,為各類航空器提供了安全的實驗環境。山東航空學院擁有眾多航空類相關專業和科研創新平臺,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智力支持。三是凈空遼闊。濱州高新區現已獲批4處共計3044平方千米的飛行空域,形成了標高300米、1500米、5000米的各類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立體格局。

基礎設施日漸完備,應用場景加速落地
濱州高新區低空經濟基礎設施正在加速構建、運營管理體系加速形成,也探索出一些應用場景,如通過無人機提供黃河汛期巡查、海岸線巡查、地理測繪等服務,截至2024年6月,已實現20千米黃河巡查全自主作業、238.9千米海岸線巡查,地理測繪面積達1800平方千米。
一是基礎設施建設日漸完備。建成民用無人駕駛航空運行管理中心,承擔低空空域規劃與無人機運行管理服務;建成黃河濱州段5千米低空智聯網試驗段,滿足高密度、大流量、低時延的低空安全高效應用試驗需求;建成“龍騰”起降場、“虎躍”起降場2處,可滿足大中小型固定翼、多旋翼、直升機、eVTOL等多種航空器起降。無人機產業示范園區正在加快建設,建成后將全面支持無人機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和應用,形成集研發、轉化、服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體系。
二是運營管理體系不斷完善。設立濱州市低空飛行服務中心,作為山東首個從事低空飛行服務保障工作的管理機構,中心以飛行管理為核心,涵蓋業務審批、飛行監視、安全管理等;搭載“天城云”低空管理服務平臺,為各類低空運營用戶提供空域申請審批、飛行計劃申請審批、電子圍欄預警告警、飛行態勢實時監視、飛行流量智能監控、安全風險主動預警防控及快速應急處置等服務,實現軍民航相關系統、地方政務平臺等相互協同,提供全方位、多樣化的服務支撐。
三是產學研合作深入推進。山東省工業級無人機制造業創新中心、山東省無人機檢測檢驗中心在濱州高新區籌建啟動,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山東航空學院共建低空經濟研究院;組織召開無人機(系統)性能和適航檢驗檢測研討會,引進行業權威科研院所,逐步建立適航審定和檢驗檢測服務體系;與山東省人工影響天氣辦公室、西安富沃德合作共建山東省人工影響天氣無人機技術與應用聯合開放實驗室,拓展無人機人工增雨、無人機氣象探測研發應用。
四是“低空經濟+多場景應用”逐步落地。如“低空經濟+物流運輸”,京東電商物流完成了濱州盛華營業部到濱州高新區管委會和濱州長空兩個路段的試飛和妥投任務;濱州市人民醫院在東院區與西院區間試點架設了醫療樣本運輸空中通道,實現日飛行4航次。又如“低空經濟+試驗試飛”,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和兵器732所在濱州高新區無人機基地開展了試驗試飛活動,并將基地確立為交付實驗基地。再如“低空經濟+教育服務”,濱州長空、山東極巨、山東中航等一批具備培訓資質的企業在濱州高新區大批量開展教育服務,促進了場景多元應用。
面臨研發能力不足、產業鏈供應鏈不完善等多重問題
產業規模不大。據賽博數據平臺統計,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突破5000億元,山東省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約300億元,濱州市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約20億元。以無人機產業為例,2023年全國無人機領域企業超過1萬家,山東省無人機企業占比不到全國1%,而在濱州高新區無人機整機企業中,省級規上企業僅1家,產值過千萬的僅有4家,無人機制造領域企業僅有2家。
本地市場需求不足。據深圳市無人機行業協會統計,2023年我國無人機應用市場需求為1174.3億元,山東省無人機應用市場需求僅為10億~20億元,在全國需求市場中占比較低,與1%的產量占比基本持平。濱州市無人機應用市場需求僅有3億~5億元規模,本地采購率低,且濱州市企業生產的無人機產品本市采購率不到5%,而是以外地訂單為主。
核心技術研發能力不強。濱州高新區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拳頭產品”種類較少且處于產業鏈的邊緣和中低端,核心技術研發近乎空白。以無人機核心系統飛行控制為例,濱州高新區企業均采購省外大疆創新、賽為智能、零度智控,主控芯片大多采購英特爾、英偉達等國外廠商。無人機產業高層次人才引進難,即使通過較高的薪酬也難以招引人才。
產業鏈供應鏈不全。濱州高新區涉及低空經濟產業的企業規模較小,多以組裝、小型零部件加工和應用服務為主,難以形成完整產業鏈和企業聚集優勢。濱州高新區無人機整機企業的零部件供應商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等地區。目前,濱州高新區低空經濟產業鏈供應鏈較短且產品附加值較低。
濱州高新區低空經濟發展的關鍵點
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壯大產業規模。一是推動人工智能在低空經濟領域的融合應用。提高民用無人機娛樂性和智能作業水平,支持開發多樣化產品和服務。二是支持無人機企業進行商業模式創新,推出無人機編隊表演等商業服務,開創空域媒體新興商業模式;拓展無人機租賃、維修保養、保險、培訓等產業下游領域,提供針對特定場景的專業化服務,逐步開拓產業鏈發展空間。三是強化數字賦能。支持企業對飛行大數據質量進行預測、評估和分析,為服務商提供科學化、智能化管理平臺服務;支持企業構建“無人機+行業+大數據”應用服務體系,提升用戶體驗,擴大企業盈利空間。
加大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一是加快軍工技術向民用轉化,促進有條件的民用無人機企業參與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服務。二是組織開展無人機產業融鏈、固鏈對接活動,推動無人機整機制造企業與本地配套、運營企業加強合作,完善上中下游產業鏈,帶動平臺項目及運營服務發展;梳理本地無人機企業和高校創新技術與產品,采取多種推介方式,加大新技術、新產品推廣力度。三是持續推動產學研協同。鼓勵企業聯合科研機構等開展產學研協同,加強核心技術攻關,滿足行業應用需要。深化校企合作,引導企業聯合高校建立公共實訓項目,加快培育低空經濟相關領域專業人才。
強化場景應用,推動產業融合發展。一是推動平臺建設。加快民用無人機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建立技術應用交流平臺、新技術演示中心等,加快技術成果轉化。二是拓展應用場景。發揮無人機飛行海拔高、巡查范圍廣、靈活機動、隱蔽隨機等工作優勢,支持在市政管理、生態環境、交通執法、海洋監測等領域拓展無人機應用場景。支持無人機產品納入政府采購范圍,建議政府將無人機技術應用于輔助執法、信息采集等場景。三是加強政策支持。支持符合條件的無人機產品享受山東省首臺套保險補償政策,助力產品推廣應用。
經驗啟示
濱州高新區在低空經濟產業的探索與實踐,將為其他地區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濱州高新區緊抓國家發展低空經濟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產業基礎扎實、產教融合型和實業創新型城市建設、高新技術開發區科創職能等優勢,深入調研國內外低空經濟發展現狀,積極學習先進地區成功經驗、成功模式,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完整的運營管理體系,打造產學研融合發展新格局,探索實踐多場景應用模式。
濱州高新區通過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構建、科技創新的推動、應用場景的拓展、政策與服務的支持、資源整合與集聚效應的發揮、基礎設施的完善、人才培養與引進以及國際合作與交流,推動了低空經濟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其他地區在發展低空經濟時,可參考濱州高新區做法,發揮自身獨特優勢,制定科學適配的發展戰略,以此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