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的數字經濟,給農村的家庭帶來了創業新的機遇,家庭利用自媒體“新農具”在互聯網平臺發布短視頻,以多種題材切入吸引粉絲后發展電商經濟,創收的同時也解決了家庭代與代之間的就業與再就業。選取抖音平臺Y賬號為研究對象,利用參與式觀察、深度訪談等收集資料,分析利用自媒體進行創業的新模式。
一、“互聯網+”農村創業新形式
第51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為10.67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5.6%,數字經濟持續保持較快發展,短視頻用戶規模占比超90%,且用戶群體進一步向中老年滲透。賽博格與特殊時期交融使得數字時代加速推進,現已全面來臨,要運用好科學技術發展數字經濟,推動數字鄉村的建設。“三農”自媒體是農民參與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表現,是連接農民與數字鄉村建設的重要中介,同時也是“互聯網+”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在農村這個特殊的傳播場域中,其攜帶的符號價值不同于其他短視頻的基礎上,也實現了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和家庭增收,促進了新型農村建設,加快了鄉村振興的步伐。“三農”自媒體通過電商、直播帶貨等方式,有效疏通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將社會資本轉化為經濟資本,實現了價值變現,促進了當地農產品的產業振興。“短視頻+直播電商”是當前主要的運營模式,將“三農”自媒體短視頻的流量引到電商平臺,受眾在虛擬觸覺的影響下,身臨其境感受鄉村的魅力和農產品的鮮美,最終完成消費。“三農”自媒體幫助農民增收,助力農村產業經濟發展,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是鄉村振興的基石。
本文選擇在用戶人數多的抖音平臺選取研究對象,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Y賬號進行分析研究,該賬號的拍攝地點以P市農村家中為主,視頻題材以搞笑幽默類居多,視頻爆點則為孫女和奶奶的搞笑日常對話等,這為其賬號增長了很多的粉絲,成為該賬號極具代表性的特征。在這波熱度過后,粉絲增長和視頻點擊量出現了停滯,開始探索新的視頻素材,通過模仿近期熱度視頻和話題,形成自己的視頻內容,近期的家庭廚房題材再次得到一波新的熱度,吸引了的流量。本賬號的擁有者陳小姐在畢業后就看中了自媒體發展的前景,曾選擇去浙江等地的互聯網企業工作,學習了拍攝等技能后,選擇回到家鄉P市發展。最初自己和朋友嘗試上傳拍攝短視頻,后期進行直播帶貨,但沒有起色,轉折點在于創新了視頻內容,得到了受眾的認可。
數字經濟時代拓寬了人們的就業方式和渠道,但由于平臺發展迅速而相應的機制并沒有妥善配套,形成了不當競爭、輿論風波、監管不嚴、偷稅漏稅等漏洞。以自媒體為主要代表的創業形式受進入門檻低,投入資金少,回報收益高等成為很多人的選擇,但從賬號創立初期到擁有一定量的受眾粉絲,需要創作者進行學習和努力。

二、數字引導家庭創業新模式
縱觀歷史發展脈絡發現家庭創業是指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的商業性活動,體現為以家庭作坊為代表的,員工為家人的工廠和小賣店等實體經濟產業,這與鄉土社會特性相符合。隨著互聯網新技術的發展,家庭創業開始涉足數字經濟,在家庭成員的帶領下以互聯網平臺為媒介,短視頻等為傳播手段吸引受眾后進行商業性的創收。
通過對網絡平臺以農村為場景、家庭為主體的賬號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家庭“數字創業”可以分為兩種模式,主要由自媒體短視頻的出鏡主角進行劃分:一是出鏡主角多為家庭成員,拍攝的內容大多為家庭的日常生活或情景化的短劇;二是主要由家庭某成員出鏡拍攝,后續的工作例如視頻剪輯、貨物銷售等由家庭成員共同完成,這兩種類型可以概括“三農”自媒體賬號的類型。從“三農”自媒體發展的路徑可以看出,由家庭中較為年輕的成員先行接觸這個領域,發現商機等契機,選擇了適合的賽道—— —“三農”題材,結合自己的關系網絡等社會資本,回到農村進行視頻創作,待賬號培育達到一定的粉絲基礎,就進行多種形式的網絡銷售。而選擇“三農”這個題材,一是國家政策對“三農”問題的重視和扶持,二是農村這個場域是個自己熟悉的且擁有一定的資源,除此之外,自媒體因其進入門檻低、易操作等特性,給很多主動和被動選擇回農村發展的青年和大學生等群體提供了一條可行的創業之路,解決其生存等難題的同時,也帶動了家庭成員加入創業,最終形成家庭共同創業的創業新局面。
Y賬號短視頻的拍攝地點以自己家中為主,出鏡的家庭成員有奶奶、爸爸、媽媽和妹妹,陳小姐負責寫作腳本、拍攝視頻、后期剪輯,對接商務等,工作大多由她來完成,是賬號的主要負責人和運營者,其他家庭成員則配合其視頻拍攝、負責后勤工作等。在野豬啾一這個賬號運營數據穩定后,她給自己的母親和妹妹等家人也創立的專屬賬號并進行了聯合宣傳,“復制”了粉絲使得家庭成員的賬號粉絲量也非常可觀,在平臺上形成了家庭賬號矩陣,是數字經濟時期家庭創業的模式之一。
在家庭創業中,代際的身份不同,參加自媒體創業的方式也有差別。陳小姐在自己創業發展的同時,帶動了家庭成員的創業,其母親由于薪資和照料家庭等緣故,辭去工作專心加入短視頻創作工作中,也會發展運作自己的自媒體賬號,目前擁有了十萬以上的粉絲,是親代再創業的體現之一;妹妹大學即將畢業,在實習期選擇回到家中與家人一同拍攝短視頻,其大學生身份與很多粉絲觀眾形成了共鳴,也給一些大學生提供了創業的思路。在妹妹回家加入拍攝前曾指出,陳小姐早早給妹妹創立了賬號,計劃帶領妹妹一起在短視頻平臺發展,但受限于妹妹的職業規劃等,一直無法積極地推進,使得妹妹的賬號直到如今才“火”起來;另外,廚房這個系列近期也爆火,連更多期,是妹妹作為主要出鏡人員后才出現的。妹妹作為初次創業者,加入家庭創業的大軍,受家庭的保護獲得了一定的關注度,為未來的就業保持了樂觀的態度,也給同輩群體提供了借鑒。
通過對Y賬號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熟人社會和家庭觀念較深的農村社會進行短視頻的創業借助了新的傳播技術,但其選擇以家庭為主體進行視頻創作和商業活動,離不開對社會資本的合理利用。家庭創業首先利用的資源就是家庭的親緣關系,以Y賬號為例,陳小姐在賬號發展初期,尋求自己奶奶的幫助加入自己的視頻拍攝中,利用的是親緣關系,而在后期賬號加入自己的父母和妹妹,更是如此,形成了以親緣為基礎的賬號關系網絡,后發展成為自媒體賬號矩陣。其次,農村這個場域也給賬號提供了很多的資源,顯著表現為視頻拍攝題材的選擇和商品—— —農產品的推薦和銷售,立足于農村的經濟、文化等資源,謀求自己的發展,形成雙向的互利共贏局面。這也與政府大力推行的農業農村農民的發展不謀而合,借助他者的力量助力自己的發展,是社會資源和政治資源的利用。而其家庭成員的賬號發展則利用了Y賬號的熱度,為自己的賬號進行宣傳和增加粉絲量。綜上所述,家庭在數字經濟時代下進行創業,需要借助身邊的社會資本提供幫助。(作者:曹飛廉 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