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投入產出法使用2017、2018、2020年中國競爭型投入產出表對低空經濟的投入產出結構和產業關聯進行分析,研究表明:低空產業是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的重要中間投入和上游需求部門,傳統制造業和服務業對低空產業的生產具有重要影響,但傳統產業與低空產業的產業融合程度較低。
一、低空經濟的產業劃分
目前業界所稱低空經濟,按航空活動分類既包括使用民用航空器開展的各類通用航空活動,也包括使用國家航空器開展的警察、海關、應急等活動。按駕駛方式分類既包括有人駕駛航空器,也包括無人駕駛航空器。無人駕駛航空器涵蓋遙控駕駛航空器、自主航空器、模型航空器等,其中遙控駕駛航空器和自主航空器統稱無人機,可分為消費級、工業級和載人級三類。由此可見,通用航空是低空經濟的主體,無人機是低空經濟的主導產業。
鑒于低空經濟產業鏈涉及要素眾多,橫跨生產和消費兩端,應用場景涵蓋了從傳統作業到新興消費活動的廣泛領域,涉及數據數據繁多且獲取難度較大,為確保研究的準確性、高效性和可行性,本文將研究對象聚焦于通用航空和無人機,并將低空產業分為低空制造業和低空服務業。
同時,為了便于數據處理,本文基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投入產出部門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的對應關系,將通用飛機制造歸屬于“其他交通運輸設備”(37081)部門,無人機制造歸屬于“其他電子設備”(39093)部門,通用航空服務、無人機服務歸屬于“航空貨物運輸和運輸輔助活動”(56114)部門。
二、低空經濟的投入產出結構
2.1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2017、2018、2020年的競爭型投入產出表的數據進行測算,并將行業歸并為農業、傳統制造業、傳統服務業及低空產業。其中,傳統制造業包括除低空制造業外的其余所有制造業,傳統服務業包括除低空服務業外的所有服務部門。
2.2 投入產出結構特點
2017、2018、2020年低空產業的增加值率分別為25.91%、25.52%、24.67%,整體趨勢較為穩定但略有下降,資源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在其增加值構成中,如表1所示,勞動者報酬及固定資產折舊的比重相對穩定,生產稅凈額的比重下降,營業盈余的比重提高,低空產業對人才和實物資本的投入相對穩定,政府為推動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較大力度的稅收優惠,低空經濟的投入產出效益以及在國民經濟中的發展水平逐步提高。
中間投入方面,低空產業的投入結構較為穩定,生產主要依賴傳統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的供給。產出方面,低空產業用于中間投入的比重為54.37%,低于農業與傳統制造業的70.92%與72.11%;在最終使用中,主要用于資本形成和出口,二者的比重分別維持在20.05%和13.96%的平均水平。
分別對低空制造業與低空服務業展開研究,如表1所示,可以發現:低空制造業的增加值率為20.87%,低于低空服務業的37.71%,中間投入品對低空制造業的生產產生更多影響。人才投入方面,勞動者報酬占低空制造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占低空服務業的比重卻相對穩定;資本投入方面,低空服務業對固定資產的需求遠高于低空制造業;稅收負擔方面,低空制造業相比低空服務業呈現更明顯的下降趨勢,政府在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時重點發展低空制造業;營業盈余方面,低空制造業和低空服務業分別呈現逐年上升與下降的趨勢,低空制造業的盈利能力逐年提升。

表1 2017 ~ 2020 年各產業增加值和中間投入的構成
三、低空經濟的產業關聯分析
3.1 靜態產業關聯分析
2017~2020年,直接消耗系數與完全消耗系數矩陣基本一致,各產業的中間投入結構較為穩定,如表2所示。傳統三次產業對低空制造業和低空服務業的直接消耗系數接近0,主要使用傳統產業提供的中間品。綜合間接聯系的影響,傳統制造業的完全消耗系數為0.01,即生產一元傳統制造業產品需要投入0.01元的低空制造業中間產品,意味著傳統產業與低空產業產生了初步聯系,未來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助推二者實現深度融合。

表2 中國低空產業內部細分行業增加值和中間投入的構成
基于2020年的數據,從完全消耗的角度分析,可以發現:低空制造業對傳統制造業、傳統服務業和本行業的完全消耗系數分別為1.54、0.66、0.17,主要中間投入來自傳統制造業;低空服務業對傳統制造業的完全消耗系數為0.83,接近對傳統服務業的完全消耗系數0.69,遠高于對本行業的完全消耗系數0.12,傳統制造業在低空服務業的生產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完全消耗系數與直接消耗系數在體現產業關聯方面存在異質性,間接聯系在低空產業與其他產業間的關聯中具有重要影響。需要高度重視傳統制造業對低空產業的影響,通過進一步提升傳統產業中間產品的質量,促進低空產業持續發展,進而拉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
3.2 動態產業關聯分析
2017~2020年,各產業在所有產業中的影響力和感應力相對穩定。低空制造業的影響力系數維持在1.24左右,位居全產業第一,最終需求增長對國民經濟各產業具有較強的需求拉動作用。但感應力系數平均僅為0.44,其他產業最終需求增長對其需求拉動作用較小。低空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前后向聯系均相對較弱,感應力系數的均值僅為0.40,受其他部門最終使用增加的需求影響較小,增長具有相對“獨立性”,與上述低空服務業增加值率遠超低空制造業的分析結果呼應。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低空制造業的增長對各產業產生較強的引致需求,進而拉動國民經濟各部門增長。但目前傳統產業與低空產業的融合程度較低,需要進一步強化產業融合,充分探索低空經濟的新增長極,進而提升其他產業的最終需求增長對低空產業的需求拉動作用。
四、結論和對策建議
本文從投入產出的視角出發,研究中國低空經濟的投入產出結構與產業關聯關系。中國低空經濟的增加值率較為穩定但略有下降,在發展過程中對人才和實物資本的投入較為穩定,投入產出效益逐步提高。低空制造業與服務業具有不同的投入產出結構,低空服務業投入更多實物資本,低空制造業產生更多利潤,對收入分配具有異質性的影響。產業靜態關聯方面,傳統產業與低空產業的產業融合程度較低,傳統制造業和傳統服務業對低空產業生產產生重要影響。產業動態關聯方面,低空制造業對國民經濟各產業具有極強的需求拉動作用,低空服務業與其他產業的前后向聯系相對較弱,其他產業對低空產業的整體拉動作用較小。為了進一步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助推國民經濟長效增長,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一是強化組織保障。各地積極組建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工作專班,加強對低空經濟發展的統籌協調,推動解決低空經濟發展中的空域管理、空管服務、需求集散等問題。在產業扶持、科技創新、財政支持、人才引進、土地利用等產業基礎發展方面,提供行政審批、信息交流、金融服務方面細化支持。二是加強人才培育。打破學科邊界,整合不同優勢學科,推動以低空為共同背景的多學科交叉融合,建立健全低空經濟人才培養體系,依托民航院校,建立學校、企業及第三方培訓機構共同參與的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新模式,定向培養飛行技術、制造維護、空域管理、安全監管等方面的類復合型、交叉型專業人才。三是鼓勵技術創新。低空經濟技術發展仍處于探索及完善階段,新興應用場景下的運行穩定性和安全性仍有待時間檢驗,鼓勵企業在低空經濟領域進行創新與投資,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四是加大安全監管。落實低空領域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和監管責任,加強低空空域應用監管,建立跨部門、跨領域的低空聯合監管機制,形成全過程、可追溯的安全監管體系。由政府牽頭,各相關單位根據職責分工,強化市場監管,規范經營秩序及市場競爭環境,確??辗腊踩?、公共安全和飛行安全。(作者:周琳,歐陽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