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提出了城市智能經濟規劃方法,并以東部沿海地區的J 省Y 市為研究樣本,以產城融合為切入點,提出推動技術、產業、園區、城市協同發展的規劃思路。
一、規劃方法概述
城市GDP 的增長需要依靠產業投資、產業產出、產業升級,以此帶來對城市各類資源需求的增長[9],數據統計顯示,人工智能技術投入產出比為1 ∶ 3,算力指數提高一個點,城市數字經濟的GDP 將增加1000 億元,因此智能經濟的規劃需要緊密圍繞產業發展開展,實現以產興城。同時,產業也是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激烈的招商引資競爭環境下,中小城市需要為產業發展提供優秀的營商環境,實現宜商、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發展是市域經濟現代高端產業發展的必然之路。如圖1 所示,Y 市開發區有五大重要的產業園,以產興城就是圍繞AI算力、算法、數據等做好產業布局,推進產業鏈的強鏈、補鏈、延鏈,由此帶來人才集聚、土地增值、科創高地打造等城市品質的提升;以城促產就是圍繞城市生產、生活、生態開展城市智慧化配套建設,這些配套建設也要充分發掘算力、算法、數據的潛力,才能實現高效有為的政府、良好的營商環境、便捷宜居的生活方式,起到“筑巢引鳳”的效果。圖中“雙輪”左邊的五星代表五大產業園,右邊的風車葉片代表Y 城市風電特色,均以AI 科創為中心。
二、以產興城
1. 生產力布局
針對Y 城市的發展特點,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其生產力進行布局:
一是綠碳科創園生產力布局。當前 Y 市的風電、太陽能企業還不足夠形成沿海清潔算力特色,還需面向清潔算力的中游,聚焦清潔能源發電技術、數據中心綠電直供產業、液冷等新型冷卻技術、數據中心LNG 冷能技術開發[10]、清潔算力數據中心技術咨詢與評估服務等形成產業集群。
二是大數據產業園生產力布局。當前大數據產業園的生產力布局雖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但產業鏈關系還沒有理順,存在很多堵點。數據產業側重于圍繞數據要素產業鏈的全過程集群(主要包括產、存、洗、標、訓),不同的是,數據市場應圍繞數據增值服務,包含數據資源、數據要素、數據資產、數據銀行、數據市場、數據資本六個環節,基本為服務業集群,先期以政府公共數據授權使用為載體開展研究與標準化服務。
三是機器人產業園生產力布局。從現狀來看,產業應側重于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家用機器人等機器人類型和機器人通用底盤、通用芯片、通用軟件、機器視覺算法等部件和技術。當前的機器人產業園生產力布局主要側重于硬件集成,還需要加強軟件、算法、芯片的布局。
四是數字智能產業園生產力布局。從現狀來看,這個產業園與機器人產業園的生產力布局有所重復,因此,未來這個園區的生產力布局應側重于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生產軟件、大模型開發、智能網聯汽車等,可規劃建設為生產制造業提供智能技術設備、技術服務的集群企業。通過將模型與硬件快速融合、對通用模型進行私有數據訓練形成專用模型等方式賦能千行百業。五是新型顯示產業園生產力布局。新型顯示產業在過去十年一直保持增長,其中,LCD、LED 等顯示產品產業發展較快,未來可以向與柔性顯示、頭戴式顯示設備等相關的產業方向進行生產力布局。
2. 產業鏈布局
一是算力產業鏈。當前 Y 市產業鏈的優勢在中游,而中游只是聚焦于數字地產領域,技術含量不高,高端產業主要聚焦于產業上游和下游。因此,算力的上游應以服務器制造銷售龍頭企業為牽引來帶動芯片設計、芯片材料供應、芯片生產線供應、芯片封裝等鏈條,中游可以華東沿海清潔能源創新中心為創新平臺形成模塊化產業集群,建成全球知名清潔算力創新城。

圖1 Y 市產城融合“雙輪”驅動示意圖
二是算法產業鏈。如果說數據是數字經濟的生產要素,那么算法就是智能經濟的生產要素,例如DeepSeek 的橫空出世就給算力產業帶來較大的影響。Y 市在通用大模型方面不具備優勢,也不建議跟風投資大模型企業領域,但是可以利用先進大模型與數據產業協同來發展垂直領域的大模型,比如Y 市城市管理大模型、智能制造大模型、太陽能產業大模型、風力發電大模型、清潔算力大模型等,形成專用領域大模型創新示范區。
三是數據產業鏈。以大數據集團為產業鏈龍頭企業,聯合華東(江蘇)大數據交易中心,打造數據要素全產業鏈運行樣板區,聯合數據資本方、數據資源擁有方、數據要素生產方、數據資產擁有方、數據銀行運營商和數據市場規則建立方,形成模塊化集群。
(三)產城融合
產城融合的本質是創新驅動,促進Y 市圍繞智能經濟形成虹吸效應,聚合各方力量,如政府、人才、資本、技術、企業、社會等相關方,形成本地經濟的熵減,從而形成驅動的合力。一是政策創新。政府要出臺有關招商引資,生產力布局,引導產業鏈強鏈、補鏈和延鏈的政策,包括辦企優惠政策、鼓勵政策、獎補政策等,引領創新資源投入方向,政策的關鍵是要形成長效機制,惠及各個利益相關方。
二是人才創新。Y 市屬于三線城市,高層次人才特別是優秀的企業家人才稀缺,要打造高層次AI 產業創新人才高地,包括人才的招引、培育等工作,可以通過低成本“雙創”吸引人才,并配套教育入學、住房優惠等政策降低人才落戶成本,引導企業家參與地方產業發展決策。
三是技術創新。技術的載體是人員、團體和科研院所等,Y 市可以采取招引大院大所分部、低碳AI 研究院落戶Y 市,開辦全球清潔算力展會與論壇、全球低碳AI 創新論壇、低碳AI 研究院人工智能展會,舉辦創新大賽等方式,培育創新氛圍,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同時,應做好知識產權保護。
四是企業創新。企業是產業的細胞,是創新的載體。Y 市在企業創新方面的工作重點可以放在以下幾方面:培育更多的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培育國家及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支持中小企業獲得普惠算力、大模型能力,將企業自建超(智)算中心、邊緣計算中心納入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項目范疇;引導生產性服務業在物流、金融、科創、商務、法務、展會、餐飲、物業方面支撐做好服務外包業務。
五是資本創新。創新投資引導基金機制,建立健全的金融服務體系,包括股權融資、債權融資、風險投資等多種融資方式,為創新企業提供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同時,加強金融監管,確保資金安全。
六是開放創新。通過舉辦論壇、展會、沙龍等形式,協同編制、發布產業發展報告、白皮書等,廣泛鏈接國內外政產學研用管理者與專家,以更加開放的姿態吸收先進經驗,實現交流共進。(作者:王江濤 唐懷坤 張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