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平陸運河經濟帶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重點圍繞加強產業規劃、提升技術創新能力、穩定市場需求、優化產業布局、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等方面同向發力,不斷提升產業鏈核心競爭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從而促進平陸運河經濟帶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
一、加強產業規劃
政府應依據平陸運河經濟帶的資源條件、產業現狀以及發展走向,制定出既有前瞻性又能實際操作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明確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關鍵領域、空間布局還有實施的步驟,這樣才能引導產業有條理地發展。如按照平陸運河沿線區域的港口條件、海洋資源的分布狀況,規劃建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產業園區,把各類企業都合理地安排布局,從而產生產業集群的效應,增強產業的整體競爭實力。還應當制定并實施一系列的優惠辦法,如財政補貼、稅費減免、土地使用優惠等等。對于企業在技術研發上花的錢給予財政補貼,應鼓勵企業加大創新方面的投入;對那些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新建或者擴建的項目給予稅費減免的優惠待遇。

二、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政府設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研發專項資金,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建立研發投入與銷售收入掛鉤的激勵機制。對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重較高的企業給予獎勵,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稅收優惠和財政補貼。支持企業建設研發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提高自主研發能力。激勵企業增進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協作,構建產學研深度交融的創新體系。協同展開關鍵核心技術的攻堅行動,攜手承接國家及地方的重點科研任務。促進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在企業內的轉化與運用,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成效。例如,創設產學研合作專屬基金,助力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一同打造研發平臺與產業化基地。加強高校和職業院校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相關專業建設,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培養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制訂具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以便招攬國內外的高層次人才以及創新型團隊前往平陸運河經濟帶開展創業創新活動。構建人才公寓,并完善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等一系列配套的服務設施,從而為人才營造出優質的生活與工作條件。例如,對引進的高端人才給予住房補貼、科研啟動資金等支持,解決人才后顧之憂。
三、穩定市場需求
政府加強對企業的國際市場開拓指導,組織企業參加國際海洋工程裝備展會、技術交流會等活動,幫助企業了解國際市場需求和競爭態勢。支持企業開展國際合作,與國外企業、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共同研發、生產和銷售海洋工程裝備產品。鼓勵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我國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在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和話語權。加強與國內海洋資源開發企業的合作,根據國內市場需求,研發生產適銷對路的海洋工程裝備產品。推動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與海洋能源、海洋漁業、海洋旅游等產業的融合發展,拓展市場應用領域。例如,開發海洋新能源裝備、海洋牧場裝備、海洋旅游裝備等,滿足不同領域的市場需求。
四、優化產業布局
建立平陸運河經濟帶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協同發展機制,加強區域內各地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制定統一的產業發展規劃。引導各地區根據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產業定位,實現優勢互補、錯位發展。加強與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產業對接,積極承接產業轉移,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例如,設立區域產業協同發展基金,支持跨地區的產業合作項目。加大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培育和引進力度,加強關鍵零部件制造、裝備集成、售后服務等環節的配套能力建設。鼓勵企業開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提高產業整體協同效應。例如,發展本地的特種鋼材生產企業、高端零部件制造企業、海洋工程裝備維修服務企業等,完善產業鏈條。
五、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為解決平陸運河經濟帶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高端人才匱乏的問題,應積極制定具有吸引力的高端人才引進計劃。政府和企業應聯合加大投入,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資待遇,包括高額的基本工資、績效獎金以及年終分紅等,同時配套完善的福利保障體系,如提供住房補貼、交通補貼、帶薪年假等,吸引國內外高端人才投身該地區產業發展。例如,可參照一線城市或發達地區同行業企業的薪酬標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出能夠吸引高端人才的薪酬方案。在發展環境營造方面,政府應加大對科研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打造一批國家級或省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平臺,為高端人才提供良好的科研條件。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是引進高端人才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聯盟,共同開展科研項目,企業可以以項目合作的方式吸引高校、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以兼職、顧問等形式參與企業技術研發,實現知識和技術的共享與轉移。鼓勵企業設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創新平臺,為高端人才提供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和技術創新基地。例如,某企業與知名高校合作設立院士工作站,院士團隊定期到企業指導技術研發工作,針對海洋工程裝備制造中的關鍵技術難題開展聯合攻關,顯著提升了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同時,企業應加強與國內外頂尖科研機構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人才互訪機制,定期選派企業技術骨干到科研機構進修學習,拓寬人才視野,提升技術水平。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應著重加大對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財政扶持力度,設立專門的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項用于補貼企業在技術研發、技術改造以及市場拓展等關鍵環節的投入。同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稅收優惠政策,針對符合特定條件的企業,實施稅收減免舉措,并允許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以此激勵企業積極投入創新研發活動。例如,針對新投資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項目,可給予土地出讓金的減免優惠以及設備購置補貼等政策支持,以降低企業的前期投資成本與運營負擔。積極引導金融機構深入開展金融產品與服務的創新實踐,切實強化對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信貸支持力度。構建完善的產業投資基金體系,充分發揮其引導作用,有序引導社會資本大量流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為產業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大力拓展融資租賃、供應鏈金融等新興金融服務模式的應用范圍,為企業開辟更為多元且廣闊的融資渠道。例如,積極推動金融機構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使企業能夠以其擁有的知識產權作為質押物獲取資金支持;推進訂單融資業務的開展,企業可憑借有效訂單獲得相應融資,從而為企業打造全方位、多元化的融資策略與方案組合,有效緩解企業融資難題。政府需制定科學合理、清晰明確的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發展戰略與詳細規劃,強化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有力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與升級轉型。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服務體系,在企業行政審批流程簡化、項目申報指導與協助、市場信息收集與共享等多方面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為企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與外部條件。例如,著力建設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各類優質資源,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檢測檢驗、市場推廣等一站式綜合服務,全面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七、結語
本文聚焦平陸運河經濟帶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深入剖析其發展現狀,揭示存在的問題,包括產業基礎、技術創新、市場需求、產業布局、人才儲備、政策支持及生態環保等方面的挑戰,并針對性地提出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旨在為推動該地區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助力區域經濟增長與海洋產業升級。(作者:蒙寧佳,李佳恒,唐維平,薛眾,吳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