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作為通用航空與無人機等新興技術的結合體,被國家定位為戰略新興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經濟的興起和發展為傳統航空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對保障航空運行的空中交通管理部門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低空經濟發展的現狀、趨勢及其對民航中小機場空管的影響,并以洛陽機場為案例,探討中小機場空管部門在應對低空經濟發展熱潮中安全生產保障、提高運行效率等方面應該采取的應對策略,以期為相關實踐提供參考。
低空經濟發展現狀
近年來,低空經濟在我國迅速崛起,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隨著民航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各部委和全國各地各類扶持鼓勵政策的出臺和無人機飛行控制、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相關技術的不斷進步,低空經濟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從無人機的研發生產制造,到無人機在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空中旅游、城市管理等各類場景的廣泛應用,再到未來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的實踐應用,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相關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根據《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等國家級政策文件,到2030年,通用航空裝備將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低空經濟將帶來交通范式的巨大變革。

低空經濟對民航中小機場空管的影響
低空經濟主要是3000米以下空域內的低空飛行等經濟活動。從空管角度來看,該高度以下有運輸航空器的起降、通用航空活動以及無人駕駛航空器的飛行等。低空經濟快速發展,低空活動必然增多,給空管工作帶來影響。在低空經濟熱潮之下,洛陽機場與很多中小機場一樣,正經歷以下變化和挑戰:
一是空域管理的壓力增大。隨著低空飛行器數量的增加,空域管理變得更為復雜。中小機場空管部門需要面對更多樣化的飛行需求,確保空域使用的安全、有序。周邊無人機容易誤入洛陽機場凈空保護區,存在干擾航班起降風險。另外,無人機攜帶危險物品或針對機場導航設施實施干擾,威脅航空安全。無人機失控、鏈路中斷、GPS欺騙等可能導致意外事故。二是技術升級需求迫切。低空經濟的發展對空管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洛陽機場現有的傳統雷達、ADS-B技術已難以滿足大規模、精細化的低空監測需求,需要引進更先進的通信、導航、監視(CNS)系統,比如與地方合作建設低空監視網絡(如5G+北斗)。
三是安全保障任務加重。低空飛行器種類繁多,飛行高度低、速度快,對安全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洛陽低空經濟產業鏈的發展,吸引了大量中小型無人機企業,但部分企業或個體操作者可能因成本或便利性選擇違規飛行,進而威脅空中整體安全。當前空管部門執法資源有限,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四是人才短缺問題凸顯。低空經濟的發展需要專業的空管人才支撐。然而目前洛陽機場空管部門也面臨空管專業人才短缺問題,人員綜合素質能力也需要與時俱進,隊伍現狀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業務需求。
洛陽機場空管提升安全和保障能力的主要做法
今年以來,洛陽機場積極順應低空經濟發展的熱潮和大勢,深入貫徹落實各級政府的工作部署,采取了系列提升空管安全和保障能力的舉措,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強化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加強空管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優化管制運行方式是夯實安全運行基礎的重要手段。洛陽機場作為國內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同場運行的典型,近年來持續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尤其是建立了隱患排查和風險防控雙重預防機制,對于低空運行、飛行訓練、航班保障的風險點進行了有效的防控。同時,通過審核指導、現場觀摩、一對一授課等方式提升中小機場的低空安全管理水平。
二是技術支持與資源共享。洛陽機場空域環境相對復雜,為此設置了兩個管制扇區:一個為洛陽VOR/DME臺20海里內及航班進離港通道的管制,負責航班的機場管制和20海里內訓練飛行的組織與調配;一個為洛陽VOR/DME臺20海里外的訓練空域轉場的管制,負責訓練飛行的組織與調配,以及協調避讓航班的進離港。針對空域環境不盡理想、飛行訓練量大等問題,洛陽機場加大技術支持力度,充分發揮ADS-B監視系統以及航班放行系統的功能,降低管制員工作負荷,有效提升航班放行和飛行訓練的運行效率。通過拆分空域、定點活動、重新劃定范圍等技術手段提升空域資源利用效率和安全裕度。
三是提升人才培養與培訓質量。洛陽機場注重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目前管制人員已達30人,日高峰保障1032架次,保障能力顯著提升。通過優化培訓內容、參加管制模擬機培訓、聘任培訓教員等方式提升管制員的業務能力和技能水平。通過人員異地工作交流、定期舉辦培訓班、開展復訓等方式提升洛陽機場管制員的綜合素質和應急處置能力。通過與西北工業大學洛陽航空產業研究院等低空經濟典型代表定期交流,提升人員對低空經濟的認識,增強服務低空經濟的主動性。
我國中小機場空管部門服務低空經濟發展的策略
基于低空經濟對空管產生的影響,為確保空中交通活動運行安全高效,同時促進中小機場空管更好融入和服務低空經濟發展,中小機場空管部門必須緊跟低空經濟發展態勢,結合當地實際,與地方低空經濟相關部門協同聯動,采取針對性的策略。
(一)政策調整與頂層設計
一是完善低空經濟政策體系。積極參與國家及地方低空經濟政策的制定與調整,確保當地的產業發展、企業選址等政策與現有的空管工作實際相銜接,避免出現先期協調不到位導致相互影響的情況發生。同時,配合軍民航相關單位積極推動建立低空空域分類管理、低空飛行服務保障等制度體系,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是主動參與頂層設計。各地立足中長期發展目標,制定或謀劃低空經濟發展戰略規劃,在這一進程中,中小機場空中交通管理部門要立足自身實際,共同明確空管部門在低空經濟發展中的角色定位和任務分工,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二)設備技術升級
一是研發或引進先進空管設備。加大投入力度,自主研發或引進先進的通信、導航、監視系統平臺。利用現有的ADS-B(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設備,以及北斗衛星導航等新技術手段提高空域管理效率和安全性水平。尤其是要結合地方部門和企業開展的低空航線網規劃,主動參與對接,力爭與現有的空管基礎設施相匹配協調。
二是推動低空智聯網建設。在現有飛行計劃系統的基礎上,結合周邊臨時起降點的通航飛行、無人機飛行活動管控需求,研究探索面向大批量、大范圍、密集型應用需求,建立低空智能網聯系統。通過唯一身份識別碼、設備登記等管理方式實現中小機場以及周邊低空飛行器的有效監控和管理。
三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中小機場通航設施布局,提升機場的通航和低空航空器保障能力,比如大型無人機充電設施、維修設施等,滿足低空經濟發展的需要。
(三)人才培養與隊伍建設
一是要加強人才培養。建立健全空管人才培養體系,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定向培養、在職培訓等方式提高專業素養和業務能力。
二是提升人員綜合素質。對現有空管人員開展低空經濟專項培訓,提升該領域的創新研究和服務保障能力。通過激勵機制和職業發展規劃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為低空經濟發展貢獻力量。三是提升對外協作溝通能力。低空經濟的發展促使中小機場空管單位有更多和低空企業合作的機遇,應該加強團隊建設和管理,通過定期組織研討、應急演練、模擬訓練等方式,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對外溝通協調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
(四)保障能力提升
一是要完善安全管理體系。建立健全低空飛行安全管理體系,明確各方職責和安全管理要求。加強飛行前的安全檢查和飛行中的實時監控確保低空飛行的安全有序進行。
二是要提高應急處置能力。制定完善的應急處置預案和流程,加強應急演練和培訓。確保在突發事件發生時能夠迅速響應、有效處置減少損失和影響。
三是要加強信息化建設。推動空管信息化建設,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數據共享能力。通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提升空管的智能化決策水平。
綜上,低空經濟作為新興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場潛力。民航中小機場空管部門應立足自身職責定位,發揮空域管理使用和空地安全的保障職能,積極擁抱低空經濟發展熱潮,通過政策調整、設備技術升級、人才培養、保障能力提升等措施提升空管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要注重經驗總結和教訓反思,不斷完善工作機制和管理體系,推動低空經濟健康、有序、可持續發展。展望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的逐步完善,低空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民航中小機場空管部門應繼續加強與其他相關部門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低空經濟的繁榮發展,為促進民航業高質量發展和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作者: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