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發展進程中,政策性金融工具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特定時期對重大項目和關鍵領域的支持上。2022 年下半年,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分別設立了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和進銀基礎設施基金,總計投放近 7400 億元,有力地推動了基礎設施領域的發展。這些基金雖同屬政策性金融工具范疇,但其支持方向領域各有側重,深刻反映了不同政策目標與產業導向。深入剖析三大政策性基金支持方向領域的區別,對于項目主體精準匹配資金支持、地方政府合理規劃產業布局以及金融從業者有效開展業務具有重大意義。
一、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支持方向領域
1.1 “兩基一支” 及重大項目的核心支持
國家開發銀行長期以來聚焦于 “兩基一支”(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領域,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也延續了這一傳統優勢。在基礎設施方面,涵蓋了交通、能源、水利等網絡型基礎設施建設。例如,其對廣西平陸運河項目提供了 72.73 億元資金支持,該項目建成后將顯著縮短西南地區貨物出海航程,形成高效的江海聯運大通道,對于完善區域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意義非凡。在基礎產業上,支持如煤炭、電力等關乎國家能源安全與經濟運行基礎的產業項目。對于支柱產業,積極助力汽車、鋼鐵等對國民經濟有重大影響力的產業升級改造項目,推動產業結構優化。
同時,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對國家及省級重大項目清單中的項目給予優先支持。這些項目往往具有跨區域、投資規模大、綜合效益高的特點。像一些國家級的大型物流樞紐建設項目,能夠整合區域物流資源,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促進區域間的經濟聯系與協同發展,此類項目是國開基金重點關注對象。
1.2 科技創新與職業教育領域的拓展
在新時代經濟發展需求下,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大力拓展對重大科技創新、職業教育等領域的支持。在科技創新方面,投資于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前沿科技領域的研發與產業化項目。例如,對一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致力于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幫助其建設研發中心、購置先進研發設備,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提升我國在全球科技競爭中的地位。
職業教育領域關乎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素質提升與產業升級轉型。國開基金支持職業院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如新建實訓基地、更新教學設備等,推動產教融合發展。通過與企業合作開展訂單式人才培養項目,為 “兩基一支” 及新興產業培養適配的高素質技能人才,解決產業發展中的人才瓶頸問題,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二、農發基礎設施基金支持方向領域
2.1 “三農” 領域的全面深耕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以服務 “三農” 為根本宗旨,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將 “三農” 領域作為重中之重。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通過土地平整、灌溉與排水設施建設、田間道路修筑等工程,提高農田質量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例如,對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現代化改造項目進行投資,改善農田灌溉條件,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農村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也是重點方向,包括農村公路新建與改造、農村客運站點建設等。這有助于改善農村地區交通出行條件,加強農村與外界的聯系,促進農產品流通與農村電商發展,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同時,支持農村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如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分布式能源項目建設等,提升農村能源供應穩定性與清潔化水平。
2.2 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關聯支持
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對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支持與 “三農” 領域緊密關聯。在市政基礎設施方面,側重于農村城鎮化進程中的配套設施建設,如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促進鄉村生態振興。對于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重點支持農產品加工園區建設,包括園區內的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完善,以及標準化廠房建設等。這有利于吸引農產品加工企業集聚,延長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就業增收,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進銀基礎設施基金支持方向領域
2.1 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的重點傾斜
中國進出口銀行設立的進銀基礎設施基金,依據其自身定位,在交通基礎設施領域重點向港口、機場、鐵路、公路等方向投放資金。例如,向港口建設項目投入大量資金,助力建設現代化深水港口,提升港口吞吐能力與物流服務水平,增強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物流樞紐地位,促進對外貿易發展。在機場建設方面,支持新建機場項目以及既有機場的改擴建工程,提升航空運輸能力,加強國內外航空聯系,推動航空產業及相關服務業發展。
能源基礎設施也是進銀基金的重要支持方向。在傳統能源領域,支持大型能源輸送管網建設,如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保障能源的安全、高效輸送。在新能源領域,積極投資于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項目,如對大型光伏電站、海上風電場建設給予資金支持,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優化升級,助力實現 “雙碳” 目標,同時也為相關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提供產業支撐。
2.2 產業園區及重大物流基礎設施的協同支持
進銀基礎設施基金對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的支持,主要集中在具有外向型經濟特征的產業園區。例如,對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幫助園區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外資企業入駐,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國際化發展。在重大物流基礎設施方面,支持建設國際物流樞紐、多式聯運物流中心等項目。這些項目能夠整合多種運輸方式,提高物流轉運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強我國在全球供應鏈中的競爭力,推動進出口貿易的高效開展,與進出口銀行促進國際貿易的職能高度契合。
四、三大政策性基金支持方向領域區別總結
4.1 政策導向與使命根源差異
從政策導向與使命根源來看,國開基礎設施投資基金肩負著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使命,其支持領域廣泛,旨在通過對 “兩基一支” 及重大項目的支持,為國民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順應經濟轉型升級需求,大力扶持科技創新與職業教育,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與人才培養。農發基礎設施基金則緊緊圍繞 “三農” 政策導向,以解決農業農村發展中的基礎設施短板為核心使命,無論是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還是與 “三農” 關聯緊密的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都是為了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進銀基礎設施基金依據進出口銀行促進國際貿易與國際經濟合作的職能定位,將支持方向聚焦于對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有直接影響的交通、能源基礎設施以及外向型產業園區和重大物流基礎設施,以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競爭力與影響力。
4.2 具體產業領域側重不同
在具體產業領域側重上,國開基金在支持傳統 “兩基一支” 產業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興產業與教育領域。農發基金集中力量深耕農業農村相關產業,從農業生產到農村生活,從農產品加工到農村生態環境改善,全方位支持 “三農” 產業發展。進銀基金則主要側重于與國際貿易、國際物流直接相關的交通、能源以及外向型產業園區和物流基礎設施產業,各有鮮明的產業指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