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深入剖析低空經濟所涵蓋的制造業、飛行服務、運營保障等產業鏈條,重點探究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及氫能源技術在低空經濟領域的應用,從政策支持、市場需求、技術創新等維度分析揚州市低空經濟的發展現狀。
低空經濟是一個涵蓋多個產業和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主要基于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的航空器在低空空域進行的活動,帶動航空領域融合發展的“航空+”式的新興融合經濟形態。低空空域垂直范圍原則為真高1000米以下,在人口密度較少的地方或偏遠地區延伸至3000米高度。低空經濟主要由低空制造產業、低空飛行產業、低空保障產業和綜合服務產業構成,具有立體性、區域性、融合性的特點,涉及更多樣的產業。全國已有22個省區市發布了低空經濟行動方案,各地產業基金隨之建立,規模近千億元,市場規模更大。
一、揚州市低空經濟的發展現狀
1.1、政策加持
2021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首次提出發展“低空經濟”。2023年末,中央召開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著力搞好低空飛行、商業航天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2024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快培育前沿新型氫能、低空經濟等新增長點”。“低空經濟”四個字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凸顯了以低空經濟為代表的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打造新質生產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2、國內外發展現狀
(1)國外頭部企業發展現狀:根據美國垂直飛行協會(VFS)發布的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目錄,從2017—2024年,eVTOL的設計項目從10余個增長至目前的上千類產品,只有極少部分項目最終進入原型機研發測試階段。據預測,未來二三年eVTOL將從試驗階段轉向商業化運行關鍵期,世界主要飛行汽車企業將其型號投入使用。美國加州硅谷灣區正成為全球先進空中交通的“創新之都”,已集聚了實力最強的一批eVTOL制造商,如表1所示。加州伯克利大學的航空未來實驗室、斯坦福大學的智能系統實驗室也在研究基于eVTOL的未來交通系統和可持續交通解決方案。

表1 歐美部分頭部企業eVTOL機型的EIS時間
(1)日本東京灣區集聚了全日本實力最強的eVTOL企業SkyDrive及積極投入空中交通領域的本田、豐田等汽車企業。日本很早制定了AAM(先進空中交通)的發展路線圖——《日本的先進空中交通:我們的發展和超越》,路線圖提出了2030年實現eVTOL空中出租車及重型貨運無人機業務全面商業化的目標。
(2)國內企業發展現狀:截至2024年8月,國內有三四十家企業進入飛行汽車整機研發領域,如億航智能、峰飛航空、中信海直等,它們在國內國際市場表現相當活躍。當前,中國eVTOL整機企業主要有以下幾類:(1)科技型初創公司,如時的、億航智能等;(2)航空國企下屬機構,如商飛北研、中航通飛等;(3)與汽車行業相關,如吉利沃飛、小鵬匯天等。2024年4月,億航智能宣布自主研發EH216-S無人駕駛載人eVTOL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生產許可證(PC),至此成為全球首家三證齊全的eVTOL企業。億航智能已與多個合作伙伴簽署了合作協議,2024年8月22日發布2024年第二季度業績報告,營收增長9倍,得益于低空航空器產品銷售的快速增長。億航智能作為低空經濟領域的佼佼者,是全球首家上市的城市空中交通企業。表2是部分公司的產品價格。

表2 2023年在售eVTOL機型簽約銷售價格
中國和西方國家在電動化飛行汽車方面各具優勢,中國在性能、成本和產業鏈上都處于最優級別,巨大規模的通勤人口和城市群數量也是eVTOL發展的天然土壤,這也成為中國eVTOL廠商最大的優勢。我國各地積極發展低空經濟,其中粵港澳大灣區的進展最為迅速,具備應用先行、政策護航的優勢,通過培育產業鏈、基礎設施和創新平臺,成為低空經濟產業發展引領者。長三角城市群是中國經濟水平發展最高的區域,經濟體量大,擁有雄厚的傳統航空航天產業集群,大量的專業技術人才及眾多211/985理工類高校,但是長三角的eVTOL運行和城市空中交通試點動作還在早期階段。
1.3、市場價值
根據中國民航局有關機構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超過5000億元,2030年有望達到2萬億元。2024年4月初,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的賽迪智庫發布的《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白皮書》指出,中國低空經濟產業處于初期階段,潛力巨大。據測算,2022年中國低空經濟行業市場規模為2.5萬億元,“十四五”末低空經濟對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到3萬~5萬億元。
根據摩根士丹利的市場預測數據:如表3所示,2030年eVTOL/UAM產業將達到30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2040年,eVTOL/UAM產業規模將達到1.5萬億美元左右,中國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4300億美元,占全球市場份額的28%;205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90420億美元。

表3 2020—2050年全球UAM行業可實現市場規模和區域市場規模
二、低空經濟上中下游產業鏈
低空經濟的產業鏈較長,可分為上中下產業,涉及行業和門類較多,與當今前沿學科結合緊密,對提高中國產業群質量有極大幫助。
(1)上游產業:航空裝備制造業,包括輕質復合材料制造技術及產業關鍵核心技術與研發進展、碳纖維復合材料、鋁鋰合金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如數控機床、3D打印技術等;智駕系統中航電和飛行控制技術,避障技術、導航系統、通信系統等關鍵技術;綠色能源產業,如電池、氫能源技術等。
(2)中游產業:通航制造、飛行器整體設計和制造、無人機、eVTOL/UAM、飛行機器人等。通航配套設施,如維修、培訓運營;通航運營企業、機隊等;通航基礎設施建設情況,如機場、航油供應、空管信息設備等。
(3)下游產業:低空經濟服務與應用,包括低空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應用領域,如應急救援、農林作業、航空小鎮、研學等;通航運營業務,如短途運輸、空中游覽等;新興服務業態,如無人機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無人機貨運等[8];低空服務市場,包括消費群體、消費趨勢、服務質量提升工程與創新發展趨勢。
三、低空經濟對揚州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牽動作用
3.1、現代化產業體系與“613”產業集群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由農業、工業和服務業的現代化構成,是適應中國式現代化需要的產業體系,一般指一個國家或地區現代元素比較顯著的產業綜合要素集成,主要體現為第一、第二與第三產業結構比例合理、產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與計算機、智能化、網絡化,信息化結合的現代制造業結合,其八字方略為“實、新、綠、協、高、鏈、群、革”。揚州市結合自身的產業特點和具體情況,提出“6·13”產業體系,是本土化的現代產業體系。“6”是指6大主導產業集群:高端裝備、新能源產業、新材料、新一代通信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生命與健康;“13”是指13條新興產業鏈:航空、工業母機及機器人、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智能電網、晶硅光伏、儲能、氫能、高性能合成材料、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新型食品。著眼于因地制宜地發展新質生產力,做好頂層設計,圍繞全市“制造強市”和“613”產業體系目標,以低空經濟為航空產業重點突破領域,系統推進低空經濟科技創新、強鏈補鏈、企業培育、基礎設施、融合發展,統籌實施低空管理與產業體系建設。
3.2、揚州低空經濟發展現狀
揚州市政府已出臺由揚州市發改委(航空辦)牽頭主管低空經濟產業。組織結構上,保證航空產業的發展,系統制定了航空產業發展工作機制;政策支持上,市區兩級科創、產業、人才政策疊加,充分發揮“人才新政”作用,提供人才就業和生活全方位服務保障。明確相關成員單位多溝通、多協調,共同助力、共同發展。航空產業鏈與低空經濟產業鏈高度契合,為揚州航空產業發展尋找到新的應用方向,對提升揚州產業發展和高端產業鏈建設大有裨益。
2024年5月21日上午,揚州市低空經濟發展大會舉行,發布了《揚州市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有27個低空產業合作項目簽約,開展“四個一”工程,催生更多“低空經濟+”新業態,力爭到2026年形成以低空科創制造為核心、以低空檢測應用為特色的低空經濟產業體系。目前,全市現有涉航企業52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21家、國省“專精特新”企業16家,初步具備了“材料-零部件-組件-系統件-整機”的低空制造產業鏈條。揚州生態科技新城把低空經濟作為航空產業的重點突破領域,力爭通過3~5年的努力,集聚行業龍頭企業5家以上、鏈上企業50家,航空產業總產值突破100億元,打造揚州低空經濟先導區、示范地。
存在問題:(1)低空經濟產業鏈的企業實力偏弱,不能達到產品設計要求,航空人才實力不足和數量有限,直接參與制造飛行汽車的私營企業和集體企業偏少。(2)對當前世界高端產業反應不夠靈敏,缺乏長遠布局。(3)與上海、深圳、南京這些低空經濟頭部城市的低空經濟企業缺乏信息共享。(作者:魏什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