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匯總了武術產業在政策層面的優勢及產業融合發展方面的劣勢,本章節將針對這些優勢與劣勢提出了融合發展與多元化經營的措施,如建立全鏈條無形資產保護體系、構建市場化管理生態等,旨在有效促進產業創新與融合。此外,推動武術與其他產業的深度融合,將進一步釋放產業潛力,推動其高質量發展。
一、構建無形資產全鏈條保護體系,激活產業創新動能
解決武術產業無形資產保護難題,需要從被動防御轉向主動布局,建立起覆蓋確權、運營、維權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
第一步是搭建武術知識產權數字平臺。建議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聯合武術協會、文旅部門,建立中國武術知識產權數據庫,將少林、武當、峨眉等傳統武術流派的商標、功法名稱、賽事IP 等核心資產納入數字化登記系統。例如,可參考杭州亞運會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對太極拳、八段錦等公共武術IP 進行集體商標注冊,同時開發區塊鏈存證功能,實時記錄武術文創作品、短視頻教學等內容版權。這套系統需嵌入預警機制,當監測到國內外商標搶注或內容侵權時,自動觸發風險提示,讓企業能像安裝防盜門一樣守護核心資產。
第二步是創新無形資產運營模式。鼓勵武術企業與互聯網平臺深度合作,通過IP 授權分賬機制實現價值裂變。例如,少林寺可聯合騰訊游戲開發“少林武魂”手游,將七十二絕技拆解為數字資產包,玩家每解鎖一個招式,少林寺即可獲得相應版權收益;峨眉武術IP 運營商可借鑒故宮文創經驗,推出“武俠兵器盲盒+AR 招式教學”組合產品,用戶在拆盒時掃碼激活虛擬指導師父,既增強體驗感又形成版權壁壘。對于武術賽事這類時效性強的無形資產,可建立賽事直播權分級拍賣制度,參照NBA 轉播權運營模式,將武林風年度總決賽的獨家直播權、短視頻剪輯權、二創開放權分層出售,既能擴大傳播又能精準變現。
第三步是建立跨境維權協作網絡。針對武術商標海外搶注的頑疾,建議國家體育總局設立專項維權基金,支持少林寺等機構在重點國家發起商標無效宣告訴訟。例如,在東南亞市場,可聯合當地華人商會建立武術品牌保護聯盟,共享侵權線索和法律資源。同時,推動武術IP 納入“一帶一路”文化輸出清單,通過政府間協議實現武術商標的跨境互認,從根本上杜絕搶注。
二、重構市場化管理生態,釋放產業融合活力
解決管理體制的問題,關鍵在于構建政府定標準、市場配資源、協會做服務的新型治理體系,這同樣可從三個角度來實施。
首先是建立分級分類監管體系。建議將武術產業劃分為三大板塊,實施差異化管理,包括:傳承保護類,如傳統拳種教學;商業運營類,如職業賽事;融合創新類,如武術電競。對于太極拳教學等傳統文化項目,由文旅部門制定師父資質認證標準,推行非遺傳承人帶徒備案制;對商業賽事則借鑒搏擊行業監管經驗,要求主辦方繳納賽事保證金,并引入第三方保險機構承擔運動員傷殘風險;而“武術+ 電競”等新興業態,可參考上海電競之都建設方案,在內容審核環節設置武術文化顧問職位,確保改編不偏離武術精神內核。這種分類監管既能守住底線,又不扼殺創新,就像給不同體重的選手配置了個性化護具。
其次是激活社會資本參與機制。重點打通從政策到資本再到項目的轉化通道,建議設立國家級武術產業引導基金,采用“基金+ 子基金”架構撬動社會投資。例如,政府出資20% 作為劣后資金,吸引文旅集團、互聯網企業共同組建“武術+ 科技”子基金,專項投資VR 武術教學、智能武術裝備等項目。對于武術文旅綜合體這類重資產項目,可創新采用輕資產運營模式,比如地方政府提供武術主題公園建設用地,企業以IP 和運營能力入股,收益按“土地租金+IP 分成+ 運營提成”進行三方分配。例如,成都青城山對此模式進行試點,將道家武術與康養民宿結合,社會資本回報率提升至年化15%,值得全國推廣。
最后是構建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可借助國家體育產業示范基地,打造“武術+”跨界實驗室。例如,在嵩山少林寺周邊建立武術數字創意產業園,吸引短視頻團隊、動漫公司、智能硬件廠商等入駐,形成從內容創作到技術研發再到產品落地的完整鏈條。園區內設置“融合創新加速器”,對“武術+AI 體感設備”等項目給予三年稅收減免,并開放少林武術動作捕捉數據庫供企業研發使用。同時,建立需求對接云平臺,實時匹配武術培訓機構場地需求與商業地產閑置資源,解決城市武館租金高的痛點。這套機制相當于給產業融合安裝了“渦輪增壓器”,能大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通過這三重改革,武術產業將實現從政府劃槳到市場掌舵的轉變。以武術培訓行業為例,若能在北京試點分級監管,允許獲得AAA 級認證的機構開展在線跨國教學,那么預計三年內可培育出10 家估值超10 億元的武術教育科技企業。而市場化運作的武術賽事IP,若能引入NBA 式的聯盟運營機制,完全可能打造出堪比中超的商業價值增長極。
三、結語
武術產業的融合升級絕非簡單疊加,而是要通過制度創新重構產業基因。當無形資產的“防火墻”筑牢、市場活力的“發動機”啟動時,武術就能跳出“表演強、產業弱”的怪圈,在文旅融合中催生武俠主題度假區,在數字轉型中誕生武術元宇宙平臺,在體教結合中培育新一代武術文化傳播者。這些實實在在的舉措,正是推動傳統武術從文化遺產向產業富礦躍遷的關鍵跳板。(作者:李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