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產業正成為長三角一體化的推動者與見證者。通過合理布局產業體系,優化配置創新資源,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長三角區域內的整車和零部件企業不斷提升競爭力,由此形成智能汽車創新集群,并有機會代表國家參與高水平的全球競爭與合作。
車企紛紛在長三角地區布局產能
每分鐘一輛車下線,每天超過1000輛新車發往全國——在上汽大眾寧波基地,流水線不僅創造著巨大價值,還改變了地區的經濟面貌。寧波杭州灣新區管委會主任蔡世杰說,寧波長期以來的第一支柱產業是石化。自2013年上汽基地投產以來,帶動了零部件制造、檢測、培訓等產業鏈環節集聚,一座汽車城拔地而起。去年,汽車已躍升為第一支柱產業。
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龍頭,上汽集團多年來始終以長三角為基礎進行產業拓展。目前,它在上海、南京、無錫、常州、儀征、寧波等地擁有生產基地,制造各自主品牌和合資品牌的主打車型。副總工程師祖似杰說,上汽在長三角區域共有約200家企業和生產基地,覆蓋整車、零部件、服務貿易、金融四大板塊:“我們充分利用了長三角的區位優勢、自然資源和人才優勢,提升了長三角地區汽車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或許在經營模式上與老牌車廠有“代溝”,但在依托長三角進行產業布局方面,新造車企業同樣沒有猶豫。曾創下全球電動汽車最快紀錄的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其核心零部件與整車制造體系基本都集聚在長三角。董事長兼CEO李斌說,中國絕大部分優秀零部件公司都在長三角,圍繞智能電動汽車的全產業鏈非常完備;智能電動汽車的研發、設計、制造、服務都離不開高端人才,長三角是擁有世界級人才基礎的區域;此外,長三角還擁有信息數據暢通、行政效率高等優勢,因此,很有機會成為全世界的智能電動汽車創新中心。
上海的新能源車“獨角獸”威馬汽車也在長三角全力進行產能配置。今年3月,年產10萬輛、位于溫州甌江口的威馬新生產線全面貫通,首批量產車“威馬EX5”試裝下線,此時距離工廠奠基還不到一年半。創始人沈暉說,長三角一體化有助于形成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威馬汽車可以更好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高效快速發展。
以數據驅動發展,為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注入新內涵
上海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業發展水平優勢明顯,江蘇先進制造業密集,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安徽創新資源豐富,同時勞動力資源充沛——基于長三角各省市不同的產業底色,車企們冷靜分析后,自然而然形成了目前的“長三角攻略”,這種高度市場化的考量,是長三角深入推進產業一體化最扎實的基礎。
事實上,幾大車企在長三角的布局中,無一例外地都以上海為總部、在蘇浙皖形成制造基地,這凸顯出上海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的龍頭地位。同時,這種跨地域合作絕非簡單的“總部與分部”“核心與從屬”的關系。可以說,長三角基于各自優勢,正結成一個協同并進、極富張力的創新集群。按照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的說法,下一步,通過更聚焦于創新合作、科技合作、人才合作,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將被注入新內涵。
蔚來汽車在上海擁有大量研發人員,但其在合肥新建的制造基地科技含量相當高——全球自動化程度最高的全鋁車身工廠,按照柔性生產理念設計,可以“按訂單生產”,與企業以客戶體驗為先的理念十分匹配。
威馬汽車雖把研發基地放在上海,但其溫州工廠生產線的數字化投入水平是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倍;在車身制造車間,自動化生產率達100%;為保證制造精度達到世界級水平,他們自主開發了AI(人工智能)質檢員。
作為老牌國企,上汽集團長三角布局的邏輯就更加清晰而有縱深。祖似杰表示,上汽在長三角構建的是一個以上海為龍頭的協同創新體系——在產業鏈前端,重點突破關鍵技術,為發展積累技術優勢,在后端,重點在移動出行、金融、汽車后服務等新業務上發力,為轉型創造市場空間,在中段,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集成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而從前到后,上汽還通過全力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的應用,使集團形成“以數據驅動發展”的態勢。
加強互補聯動,為資源合理流動創造環境
在長三角汽車行業實力整體抬升的過程中,各地為推動創新資源的集聚和爆發創造了一系列有利環境。
長三角在共享汽車分時租賃模式的探索上占據先機,這也有助于電動汽車的推廣。手機租車、按分鐘付費——這種模式大大降低了用車門檻,推動了數十款新能源車在長三角跑起來,并在消費端積累口碑。作為行業領軍者,上海環球車享(EVCard)總經理曹光宇透露,他們在全國投放的共享汽車總數接近3萬輛,其中長三角占了一半以上,平均每秒就會產生一張新的訂單,這相當于為電動汽車鋪就一條快速落地的通道。據透露,今年EVCard在蘇浙皖的車輛投放總量預計將翻番。
沈暉說,威馬旗下車型將100%聯網,通過“AI+硬件+軟件+服務”結合,為所有人提供高品質智能出行體驗。為此,威馬對于無線網絡技術和覆蓋非常在意。他表示,長三角5G示范區建設對智能汽車發展是一大利好。
李斌對于長三角電動汽車基礎設施一體化布局的進展給予很高評價。據統計,在我國三大新能源車重點推廣區域中,長三角建成的充電樁數量幾乎是京津冀和珠三角之和。未來兩年,這個數字預計還會再增加兩倍。
對汽車行業來說,未來必須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通信、光伏、新材料等產業深度合作,而在這些產業領域,滬蘇浙皖各有優勢,因此,必須加強互補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