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們去法國參觀,看到現代化的養殖場非常羨慕。現在鳳祥的肉雞養殖加工技術已經趕超國外同行。”7月4日,新鳳祥集團助理總裁尚建順介紹,集團自主研發的遠程控制系統可以對雞舍溫度、靜壓等關鍵指標進行24小時遠程管控,是全球最先進的實時數據信息平臺。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把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作為統領經濟發展的重大工程。對聊城來說,動能轉換從何處入手,在哪里突破?聊城市立足實際,重點做好產業優化、業態創新、質量強市文章,著力提振實體經濟,展現著新舊動能轉換的聊城作為。
強鏈延鏈建鏈
讓產業更有活力
“手機攝像頭屬于光學儀器,有汗就容易對產品造成腐蝕,使用機器人就能避免這種情況。”高新區諾伯特智能裝備(山東)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益民說,諾伯特機器人已經在蘇州一家手機生產企業“上崗”,負責蘋果、三星等手機背面的攝像頭安裝。
在經濟新常態下,傳統產業動能日趨弱化,新的產業動能尚在孕育。面對新形勢,聊城市重點實施“強鏈、延鏈、建鏈”三項工程,充分激發產業發展活力。
——對傳統優勢產業實施強鏈工程。加快實施有色金屬加工、汽車及機械裝備等八大產業轉型升級行動計劃。如在制造業領域,應用工業機器人、個性化定制、全自動生產等新技術;在新材料領域,應用柔性制造、等溫熔煉等技術。
——對產業鏈條較短的重點產業實施延鏈工程。瞄準產業鏈缺失的環節,通過前展后延、集群發展,加快向高端、終端延伸。如在有色金屬產業領域,重點建設信發高新材料產業園、祥光雙千億生態工業園,把更多的原材料變為零部件和終端產品。
——聚焦戰略新興產業實施建鏈工程。依托現有骨干龍頭企業,強化新技術、新產品研發。以生物制藥產業為例,依托阿華制藥、華魯制藥等企業,生產重組白介素-11、EPO等新藥,壯大產業發展規模。
推進業態創新
讓發展更加高效
在農業大縣莘縣,傳統的蔬菜生產正與互聯網無縫對接。該縣建成了中國北方瓜菜菌網,阿里巴巴、京東兩個縣級館成功上線,實現了線上線下互動交易,讓蔬菜銷售變得更加高效便捷。
新形勢下,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新趨勢。聊城市大力推動一二三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構建具有市場活力、產業結構合理、高效協同的經濟運行體系。
針對農產品深加工滯后的實際,積極發展農業“新六產”,以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科技園區、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建設為載體,每個縣(市區)新建改建一處高標準的示范園區;積極引進和壯大農業龍頭企業,深入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大力推廣“聊·勝一籌!”等農產品公共品牌。
推動互聯網與各產業深入融合,實施電子商務示范帶動工程,建設臨清煙店軸承等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搭建完善E鋼在線等一批電子商務公共平臺。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大力發展農產品個性化定制、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
堅持以質取勝,讓品牌更加響亮
在去年年底召開的第22屆亞太質量組織會議暨全球卓越績效獎頒獎大會上,東阿阿膠獲全球卓越績效獎最高獎。過硬的產品質量,讓該公司成為行業當之無愧的標桿。
無論是對一家企業還是一個地區來說,其品牌、形象和競爭力都源于質量。近年來,聊城市以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為目標,發揮好質量強市五方機制作用,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質量,努力打造知名品牌。目前,全市擁有馬德里商標22件,中國馳名商標22件、山東著名商標115件、山東名牌79件,品牌集聚效應正逐步凸顯。
下一步,聊城市將引導企業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做強魯西質檢中心、聊城大學質量學院和聊城質量發展研究中心,推動大中型企業全面落實“首席質量官”制度。深入實施品牌創建,著力推動泉林紙業、中通客車等龍頭企業打造世界級自主品牌,讓更多聊城制造享譽海內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