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作為頂層設計,對經濟發展起到重大引領和助推作用。去年下半年以來,合肥市密集出臺一攬子政策,涉及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多個領域,為經濟社會發展指明了方向,為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真金白銀的資金支持。特別是合肥市在全國率先出臺的“1+3+5”政策體系,經逐年修訂完善,成熟度、知曉度不斷提升,已成為推動合肥市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不斷完善“1+3+5”政策體系
合肥產業政策的制定始于2006年,當年合肥市制定出臺了新型工業化政策,為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
2013年,合肥市產業政策發展進入第二個階段。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合肥市又陸續制定了自主創新、農業產業化、現代服務業、文化產業等政策,形成了五大政策,至此合肥市政策體系基本完善。
2014年,根據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合肥市在全國率先對產業扶持政策作出重大調整,形成“1+3+5+N”政策體系,對分散在各部門的產業扶持政策和資金進行整合,形成了統一規范的政策體系。
“1+3+5” 政策體系由一個規定、三個辦法和五大政策構成。其中,“1”,是指《合肥市扶持產業發展政策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若干規定》),把合肥市政策調整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式、新辦法提煉固化為產業政策制定中需要遵循的基本規范和統一標準,用于指導產業政策的制定工作;“3”,是指三個《管理辦法》,三個辦法對新的投入方式作出了統一規范;“5”,是指五大具體政策,包括新型工業化政策、自主創新政策、現代農業發展政策、服務業發展政策和文化產業發展政策。五大具體政策更具操作性、更加接地氣。
近百億資金強力帶動各大領域
據了解,合肥市政策支持通過基金、“借轉補”、財政金融產品和事后獎補四種形式進行投入。自2014年“1+3+5”產業政策出臺以來,合肥市已累計投入資金93.66億元。
通過基金方式投入,發揮資金滾動使用和撬動效應。據了解,合肥市累計以基金方式投入資金43.38億元。
其中投入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和創業投資資金支持項目涵蓋智能制造、半導體、節能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天使投資基金為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和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
通過“借轉補”方式支持大項目建設。合肥市通過“借轉補”方式,為1356個大項目提供前期或中期建設資金支持,強化了產業發展主力軍的重點幫扶。事后獎補方式扶持企業或項目3378個,有效引導廣大企業圍繞合肥市產業發展戰略布局協同發力,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業發展項目的政策輔助和支撐作用發揮顯著。
此外,合肥市還推出大湖名城政保貸、成長貸、創業發展基金等系列重點金融產品,設立續貸資金、專利質押貸、文化創意貸、農業合作聯盟基金等品種多樣的特色金融產品,為企業融資提供多渠道支持。
今年聚焦供給側改革、科技創新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進步,每一年“1+3+5”政策都會作出調整,以更好地引導產業發展。今年的政策著力在培育新業態、淘汰落后產能、鼓勵科技創新方面,進一步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體現深化供給側改革的要求。
《若干規定》突出了支持方向,新增指導思想條款,要求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撬動資源要素向先進制造業、實體經濟等領域傾斜,向創新集聚。基金管理辦法中,《合肥市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提出重點支持合肥市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機器人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此外,該《辦法》還將合肥市招商引資政策導則中規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內,具有較強成長性和帶動性的重大產業工程、重大產業專項或創業創新項目,納入基金支持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