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要編制好‘十四五’規劃,為開啟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擘畫藍圖。”全國兩會給下一個五年規劃編制明確了時間要求,也引發了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熱情。對于核電而言,意義更加非同尋常,因為“十四五”將是其新一輪中長期規劃的第一階段,未來五年可能決定著未來十年乃至二十年的發展基調。
核電是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優質能源,在構建現代能源體系、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和促進科技進步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清潔能源已經成為全球能源消費增長主導力量的今天,核電作為目前唯一可以大規模替代化石燃料的成熟清潔高效低碳能源,應充分發揮運行穩定、安全可靠等特點,確立基荷電源地位,加大核能在“十四五”及中長期能源消費中的比重。
近年來,我國核電技術完成了從二代到三代的升級,安全系數也隨之升級。“十三五”期間,我國的核電機組始終保持了良好的運行記錄,整體安全水平正在逐年提升。國內核電關鍵設備和材料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主設備國產化率達到 85%以上,而國產擔當“華龍一號”料將成為未來我國核電發展當仁不讓的主力軍。我國核電規模化替代能力已為人所知。
但核電同樣面臨與成長的煩惱。“十三五”期間,受用電需求放緩影響,不少核電站都或多或少參與調峰,“棄核”電量還曾一度較高。與其他發電方式相比,核電無論處于何種運行方式,都要按固定周期更換燃料。制造核燃料的原材料天然鈾是國家戰略資源,減載和停備將直接導致核燃料不能充分利用就被廢棄,不但造成寶貴資源的嚴重浪費,還極大增加了廢料后處理的難度和成本。換句話說,核電如果不能按照基本負荷運行,建而不用本身就是一種浪費。
或許核能不是支撐我國經濟發展最完美的能源形勢,但是綜合環境、經濟、安全等多方因素,核電是現階段替代常規化石能源的重要選擇。在大氣污染防治的大背景下,核電作為清潔能源序列中基荷電源品種的佳選,其優勢需在“十四五”規劃得到相應體現。安全高效發展核電,不僅要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建設,更要在建成以后保持高水平、高效率運行,充分利用其清潔低碳、穩定高效優勢,發揮突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