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時期是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五年。其核心思路和總體安排,可概括為“一個核心目標、五大戰略重點、三重保障機制”,是在“十四五”基礎上,推動鄉村發展從“基礎整治”邁向“系統重構”和“價值創造”,以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全面振興目標。在未來的五年,對鄉村全面振興是如何擘畫安排的,與哪些重大戰略部署和重點工作?
十五五規劃鄉村振興工作思路
“十五五”規劃(2026-2030年)鄉村振興工作思路以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核心目標,通過系統性改革與創新推動鄉村發展從“基礎整治”邁向“系統重構”和“價值創造”,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全面振興。以下是其核心思路及重點方向:
一、核心目標
到2030年,鄉村全面振興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上新臺階,具體體現在:
糧食安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升,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產業發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實現高附加值發展。
農民增收: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至2.2:1以下,農民收入持續增長。
鄉村建設: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基礎設施完備,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升。
區域示范:東部發達地區和中西部大中城市郊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二、五大戰略重點
筑牢糧食安全底線,發展高次農業
藏糧于地:嚴守耕地紅線,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耕地質量。
藏糧于技:強化農業科技支撐,開展種業振興行動,推廣智慧農業。
高次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推動農業全鏈條升級。
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促進三產融合
特色集聚:打造“一縣一業、一鎮一特、一村一品”格局,發展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等新業態。
三產融合:以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建設加工產業園和冷鏈物流中心。
新動能培育:探索低空經濟、數字賦能等新產業賽道。
有序推進鄉村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基礎設施升級:推動農村公路、供水、供電、通信網絡全面升級,實現5G網絡全覆蓋。
人居環境整治:深化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廁所革命”。
公共服務均等化:優化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推動向村覆蓋、往戶延伸。
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生態美麗鄉村
農業綠色發展:推廣綠色生產技術,發展生態循環農業。
生態環境改善:加強生態保護修復,防治農業面源污染。
生態價值轉化:探索GEP核算體系,發展碳匯交易、林下經濟等。
繁榮鄉村文化,提升鄉村治理水平
文化振興:保護傳統村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培育文明鄉風。
治理有效:堅持黨建引領,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等治理方式。
三 、差異化實施路徑
根據村莊類型分類推進,不搞“一刀切”:
集聚提升類:強化產業發展,改造提升基礎設施。
城郊融合類:推動城鄉一體化建設,承接城市功能外溢。
特色保護類:保護傳統文化和特色風貌,改善基礎設施。
搬遷撤并類:有序實施搬遷,保障民生就業,做好生態保護。
四、支撐與保障機制
人才支撐:培育本土人才,引導大學生、退役軍人等回鄉創業就業。
改革與政策創新: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引導社會資本下鄉,設立鄉村振興基金。
數字賦能:建設農業農村大數據平臺,發展農村電商,推動政務服務和治理能力數字化。
綜上,“十五五”鄉村振興工作思路以城鄉融合發展為路徑,以科技賦能、改革驅動和數字創新為手段,因地制宜、分類推進,最終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全面振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