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生態環境部在北京召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會議,系統部署“十五五”期間重點工作。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強調,建設美麗藍天是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關鍵環節,也是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和回應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期盼的重要舉措。
1、會議核心:明確四大工作原則
黃潤秋指出,要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大氣環境治理道路,必須堅持以下四個基本原則:
以人民為中心,持續降低PM2.5濃度,堅決消除重污染天氣,切實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惡臭、餐飲油煙等突出問題。
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把握治理節奏,實現大氣環境治理能力與治理成效的全面提升。
科學系統施治,統籌發展與保護、重點與全局、減污與降碳的關系,精準施策,著力破解結構性、根源性污染難題。
改革創新,通過機制、技術和管理創新,完善“政府主導、企業主責、公眾參與”的共治體系,強化科技支撐與智慧監管能力。
2、“十五五”防治重點一條主線、兩個深入、三個提升
“十五五”是美麗中國建設承上啟下的關鍵五年,大氣污染防治將圍繞以下方面展開:
堅持“一條主線”:以PM2.5濃度持續下降為核心,推進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協同減排,統籌防控臭氧污染。
推動“兩個深入”:一是深入推進結構轉型,優化產業、能源、交通結構,從源頭削減污染;二是深入實施污染治理,強化多污染物協同控制,支撐空氣質量持續改善。
做到“三個提升”:提升法規標準引領,將成熟實踐經驗固化為法律制度;提升政策機制效力,創新金融、財稅、環保差異化管理制度;提升監測執法能力,強化預測預報與精準執法。
3、市場機遇:VOCs治理與監測成為新藍海
“十五五”期間,大氣治理的市場重心將發生顯著變化。對地方政府而言,重點在于推動產業、能源與交通結構的優化調整。而對環保企業來說,核心市場將集中在工業廢氣治理,尤其是氮氧化物與VOCs的減排領域。氮氧化物治理技術相對成熟,以超低排放改造為主,多數已實現在線監控,市場趨于穩定。
VOCs治理則成為潛力最大的賽道,因其涉及行業廣泛、排放組分復雜、監測基礎薄弱,治理難度大,但也因此孕育著巨大商機。
(1)、治理設施更新換代:大量低效、失效的VOCs治理設備將被淘汰,具備核心技術的治理企業將迎來廣闊市場。
(2)、行業洗牌加速:目前VOCs治理行業以小、散企業為主,缺乏技術積累與設計能力。在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不具備真實減排能力的企業將面臨出清。
(3)、監測市場復蘇:隨著VOCs納入環保稅征管,在線監測設備需求將迎來新一輪增長,低風量治理設施配套監測設備、老舊設備更新換代將成為熱點。
(4)、技術升級迫切:現有不少VOCs監測設備難以準確反映實際排放,未來具備精準監測與數據分析能力的產品將成為市場主流。
環保企業應聚焦VOCs治理與監測技術的研發與升級,提前布局工業園區綜合治理、在線監測網絡建設、高性能替換設備等細分領域,把握“十五五”藍天保衛戰中的新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