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縣治,天下安”??h域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單元,其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直接關系國家發展大局。隨著“十五五”時期臨近,縣域農業農村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窗口。
農業農村作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石,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共同富裕意義非凡。
如何抓住機遇?我們基于國家戰略與地方實踐,深入探討 “十五五” 時期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重點任務,梳理出七大關鍵戰場,并為縣域規劃編制與實施提供參考。

保障糧食安全 筑牢“壓艙石”,向全鏈條要效益
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十五五” 期間,縣域需將保障糧食安全置于首位,強化糧食生產、儲備與流通的全鏈條管理,推進節糧減損。
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 :落實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耕地質量與糧食生產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發農民種糧熱情,確保糧食產量穩定。
加強糧食儲備和流通管理 :完善糧食儲備體系,提高儲備能力與應急保障水平。加強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推進全鏈條節糧減損 :在糧食生產、收獲、儲存、加工、消費各環節,推廣應用節糧減損技術和設備,減少損失浪費。加強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節糧意識。
發展新質生產力 驅動農業轉型升級
新質生產力是農業轉型升級的關鍵?!笆逦濉?期間,縣域農業應積極引入新質生產力,實現農業質與量的提升。
促進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加快農業機械化、智能化進程,推廣應用先進農業機械設備和智能化管理系統,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規模化、集約化水平。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推廣綠色生產技術,實現可持續發展。
推動農業產業形態創新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發展智慧農業、精準農業、創意農業等新興農業形態。例如,通過物聯網、大數據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環境實時監測與精準調控,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發展農業電商、鄉村旅游等新業態,拓展農業產業鏈與價值鏈。
強化農業科技支撐 夯實現代化基礎
農業現代化離不開科技進步?!笆逦濉?時期,縣域應加大農業科技投入,強化科技支撐。
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 :增加財政對農業科研的支持,引導企業與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建立農業科技研發平臺,吸引高校、科研機構與縣域農業企業合作,開展關鍵技術研發,解決農業生產實際問題。
加強農業科技推廣 :建立健全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加強基層推廣隊伍建設。通過舉辦培訓班、發放技術資料、開展示范推廣等方式,將先進科技成果推廣到農民手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搭建農業科技服務平臺,為農民提供咨詢與技術指導。
培養農業科技人才 :制定優惠政策,吸引農業科技人才到縣域工作。加強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與生產技能,培養新型職業農民。
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 激發縣域經濟活力
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是激發縣域經濟活力的重要途徑?!笆逦濉?期間,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鄉村產業。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根據縣域自然條件、資源稟賦與市場需求,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強農業標準化生產,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培育壯大農業經營主體 :加大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鼓勵其開展規?;?、集約化、專業化生產經營。支持其開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銷售等業務,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推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以農產品加工為重點,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加工轉化率。積極發展鄉村旅游、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農業與旅游、文化、教育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統籌區域協同與城鄉融合 優化空間布局
統籌區域協同與城鄉融合是優化縣域空間布局的重要原則?!笆逦濉?期間,要打破區域壁壘,加強區域合作與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村莊分類整治 :根據人口流動趨勢,科學劃定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村莊,避免 “一刀切” 建設。
城鄉融合發展 :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動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平等交換。加強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流動。加強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提高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公共服務水平,縮小城鄉差距。
跨區域協同機制 :加強與周邊縣域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打造農產品產業帶,加強農業科技交流與合作,聯合開展鄉村旅游宣傳推廣。
完善農村公共服務 促進共同富裕
完善農村公共服務是促進農村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十五五” 期間,縣域應加大對農村公共服務的投入,提高服務水平。
教育醫療均衡化 :加強農村教育、醫療、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改善農村學校辦學條件,提高教育質量;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提升醫療服務水平。
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擴大農村社會保險覆蓋范圍,提高保障水平;加強農村社會救助和福利事業,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建設村級養老服務中心,探索 “互助養老 + 智慧養老” 新模式。
文化設施覆蓋 :整合縣域文化資源,建設鄉村圖書館、非遺工坊,豐富農民精神生活。
鄉村治理數字化 :推廣 “互聯網 + 政務”,推動社保、醫療等公共服務 “一網通辦”,提升治理透明度。
創新政策機制 保障規劃實施
科學合理的政策機制是保障縣域 “十五五” 農業農村發展規劃順利實施的關鍵。要加強政策創新,完善政策體系為,農業農村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財政金融支持 :加大財政投入,優化支出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引導金融機構增加信貸支持,創新金融產品與服務模式??稍O立縣域農業產業化基金,引導政策性銀行擴大農機購置、設施農業貸款貼息。
創新土地要素配置機制 :深化農村 “三權分置” 改革,探索宅基地使用權跨村流轉試點。建立統一的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研究推動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推廣 “土地銀行” 模式,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人才引育機制 :實施 “新農人” 培育計劃,吸引大學生、鄉賢返鄉創業,給予稅收和用地優惠。
考核督導體系 :制定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定期考核評價,確保任務落實。
結語
縣域農業現代化不是選擇題而是生存題。那些率先將規劃藍圖轉化為施工圖的縣域,必將在新時代城鄉版圖中占據價值高地。
“十五五” 時期,縣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規劃的重點任務涵蓋農業農村發展的各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h域應圍繞這些任務,加強統籌協調,加大投入,創新舉措,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強化科技支撐、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等措施,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村繁榮發展、農民增收致富,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注重規劃實施與監督評估,及時調整完善,確保目標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