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闡述了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和鄉村振興的意義,本節將并以四川省資陽市為例,在剖析資陽市經濟社會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現狀以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對推動鄉村經濟發展作用的基礎上,對資陽市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路徑提出了建議,以期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參考。
1 整合財政資金,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資陽市距離成都市逾 100 km,距離重慶市主城區逾 200 km,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當前,國家正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發展,成都東進、重慶西拓戰略已經明確,因而資陽市成為成渝雙城經濟圈的節點。 資陽市資源稟賦優越,區位優勢突出,綠色生態本底根基牢固,是成渝地區的“菜籃子”保供基地和四川省糧油果蔬主產區。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為資陽市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空間優化布局和鄉村振興帶來了良好的機遇和發展動力。 資陽市應抓住這一好機會,整合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建設、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土地整治、鄉村振興等相關項目財政資金,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是交通道路建設。 當前,資陽市整體交通系統并不完善,鄉村特別是偏遠鄉村與鎮鄉、城市道路連接不緊密。 人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不暢通,產業發展不起來,產品運不出去,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帶不進來,產業興旺、生活富裕便會成為空談。其次是水、電、氣等配套設施建設。 目前,資陽市一些落后地區鄉村生產生活用水靠天,電沒有保障,氣更是沒通。 只有水利設施特別是人畜飲水、生產生活用水、用電、用氣等得到基本保障后,才能促進傳統產業向加工、制造等方向進行升級轉型。 最后是公共設施建設。 村級陣地、學校、診所、垃圾場站、污水處理場所等公共設施建設是事關基層政權穩定、農村居民居住環境、農村居民文化素養與身體健康的大事,解決好了才談得上生態宜居、鄉風文明和治理有效。
2 以現代農業園區為引領,提高農業技術與裝備水平
現代農業示范園是以資源利用、科技開發、示范、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高新技術的投入和有效轉化為特征的農業新技術、新裝備試驗示范基地,具有現代農業科技展示示范的功能。 要針對資陽市農業產業特點,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分地域、分層次、分類別打造資陽市現代農業園區。 要以現代農業新技術、新裝備應用和鄉村旅游為主導,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通過園區的示范引領和聚集效應,帶動資陽市現代農業技術與裝備上檔次、上臺階,推動資陽市農業產業發展,為實現產業興旺奠定堅實基礎。

3 強化產業支撐,加強品牌建設
目前,資陽市農業主導產業仍然是傳統的糧油和果蔬,要通過實施產業化、規?;_發,促進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真正把農民帶入市場,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落實落地。 要堅持以深化農村供給側改革為引領,加快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和升級,著力于提高現代農業發展質量。 首先,要做大做強特色優勢產業,比如做大雁江的柑橘產業和安岳的檸檬產業,優化樂至的蠶絲產業等。 以雁江柑橘產業為實例,要引進由中國柑橘研究所建設的優質柑橘品種示范區,發展并完善當前的柑橘基地。 其次,要穩定發揮主導產業,保證柑橘產業的優勢地位,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 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分區劃定工作,著力推進蔬菜行業的精品化、標準化、集約化發展。 再次,加速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集生態農業休閑、特色農業示范、農耕文化、農作體驗于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區。 鄉村旅游要趨異化發展,應不斷完善設施,提高檔次,特色鮮明,不斷增強吸引力。 最后,按照“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強品牌”的要求,打破地域界限,做強主導產業。
在品牌建設上,資陽市累計獲得中國馳名商標4 個、四川著名商標 10 個、四川品牌 5 個、中華老字號 1 個、四川老字號 33 個、獲得認證綠色品牌 31 個,有機食品 22 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7 個。 應積極組織和鼓勵資陽市特色農產品參加大型農產品交流會,如中國國際農交會、四川農博會、成都農博會,以及跨區域參加昆明亞果會等活動,從而提高當地品牌的知名度。 此外,還可以結合電商打造線上購買平臺,不僅有利于提高農產品的銷售量,還有助于擴大品牌影響力,推動當地品牌獲得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資格證,推動知名品牌走出中國,走向世界。
4 加強扶持引導,強化示范帶動
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一項復雜且綜合性又較強的建設項目,需要投入大量的建設資金。 一是政府、財政要高度重視,多渠道籌集資金,引導各項惠農資金向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傾斜,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以入股方式參與園區建設,全面提升園區綜合配套功能和承載能力,改善生產條件。 二是圍繞園區主導產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爭取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高科技含量項目進入園區。 三是增強政府及職能部門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質量,簡化辦事程序和審批手續。 四是出臺相應措施加快土地流轉,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出租等形式,集中土地,成片開發。五是培育和扶持本地龍頭企業,特別是涉農龍頭企業,激發園區內生動力,吸引社會資源向園區聚集,要以優惠政策引進扶持外來龍頭企業,增強龍頭企業的影響力和輻射帶動力。 六是研究制定園區生產管理技術標準體系,完善園區運行機制,積極引導園區業主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實行公司化運作。
5 強化調查研究,做好發展規劃
資陽市雖有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劃,但規劃不系統,重點不突出,建設規模和內容欠具體,產業布局不明晰,建管措施欠完善。 要按照高起點、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的思路,分國、省、地、縣等 4 個層級制定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規劃;要遵循由近及遠、由易到難、由簡到繁、以大帶小、一園一特色的原則,做好各級現代農業園區的梯次推進和相互銜接;要按照“生產要素集聚、科技裝備先進、管理體制科學、經營機制完善、帶動效應明顯”的總要求,把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6 加強農村實用科技人才培養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才,資陽市農業科技力量總體較弱,農村實用科技人才缺乏,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智力支撐,應加強農業專業人才特別是農村實用人才的培養和引進。 一是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則,就近引進涉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專家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 二是利用各級農業廣播學校和科技特派員的智力和技術資源開展鄉土技術人員培訓。 三是利用農業科技 110服務體系和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技術服務體系, 創新“龍頭企業+農技員+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專家大院+基地+農戶”等服務模式,建立起產學研合作和農技推廣服務長效機制。 四是圍繞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產業,采取差別化、多樣化方式,加大對種養大戶、新型經營主體負責人、合作社帶頭人、青壯年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五是探索建立自主培養與人才引進相結合,學歷教育、技能培訓、實踐鍛煉等多種方式并舉的人力資源開發機制,創新資陽市農村實用科技人才培養新路徑。
7 充分發揮鄉村的基本功能
有學者認為,城市和鄉村有不同的功能,這種不同的功能對于國家發展必不可少,城鄉之間存在一種相互依存的共同體關系。 鄉村振興,除了要加快鄉村發展之外,還必須充分發揮好鄉村獨有的功能。 鄉村最主要的功能體現在以下 3 個方面。 一是必須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供給。 城市越發展,城市集聚的人口越多,鄉村所承擔的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的職能就會越來越重要。 二是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生態屏障和生態產品。 我國有 600 多個地市級以上城市,1 500 多個縣城,再加上 2 萬多個建制鎮建成所占面積不足國土面積(960 萬 km2)的 3%,國土面積 97%以上都是鄉村。 因此,保護生態環境、維護生態安全這個重點任務顯然不在城市,鄉村是承擔起這個職能的主體。 三是鄉村傳承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域的優秀傳統文化。 城市是人口和要素集聚的地方,也是各種文化碰撞和融合的地方,因而城市的文化是融合型、多元化和多樣化的。 鄉村的文化如古農諺、地方小戲、山歌、農事操作與二十四節氣等,更多地體現在地域上,是歷史傳承,是一種比較純粹的文化。 因此,在推進鄉村振興的過程中,需要讓鄉村的這些主要功能得到充分發揮,需要優先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切實保護好生態環境,發掘、保護和傳承好鄉村傳統文化。(作者:霍 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