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是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重大舉措。中機院對2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進行調研,總結遼寧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現狀與建設成效,深入剖析創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建議,以期為更好地推進遼寧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提供參考。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為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的重要決策部署。自2017年啟動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以來,各地迅速行動,創建了1 000多個省級產業園和一大批市縣級產業園。遼寧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在此機遇下迎來了良好發展勢態。
1 遼寧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現狀
遼寧省自2018年開始創建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現有20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均勻分布在全省各市縣區。園區總規劃面積約99萬hm2,2019年總產值906.46億元,產業園的主導產業分布類型廣泛,包括油、畜牧、水產品、設施蔬菜、水果、特色農產品等,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總產值的55.6%,帶動農戶數107.04萬戶。
2 遼寧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成效
2.1 主導產業提質增效
各產業園市場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產業園主導產業培育過程中注重種養規?;?、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營銷品牌化的全產業鏈開發格局,使得園區實力不斷增強,主導產業穩步發展,在全國都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例如:北票、建平、臺安和黑山等園區根據地處遼西北半農半牧帶、環境承載能力強的特點,大力發展畜牧、糧油和蔬菜產業,實現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發展;東港、綏中和瓦房店等園區位于遼寧的水產果蔬主產區,發展壯大了水產養殖和水果產業。
2.2 科技驅動更加有力
各產業園積極與科研院校和高科技龍頭企業開展緊密合作,搭建科研平臺,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研發、示范、推廣等合作,打造農業科技創新高地和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區。例如:桓仁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技術合作現已建成4個科技研發機構,年投入科研經費1 500萬元,農業科技貢獻率達80.0%,年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和實用人才500人次。
2.3 產業融合深入推進
圍繞主導產業發展,各產業園科學規劃布局生產、加工、物流、研發、休閑、服務等功能板塊,推動產業鏈縱向延伸和產業間橫向拓展,形成產加銷、農工商、農文旅一體化發展格局,實現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交叉重組和系統融合。例如:東港市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草莓產業,通過擴大種植基地、改造升級基地設施裝備水平等手段,2019年鮮果產量達13.2萬t;實現草莓初、精加工結合、集群發展,年加工量超過4.0萬t,精加工率達26.5%;積極開展與京東、阿里等電子商務企業的合作,通過網絡平臺把東港草莓推向全國,實現網絡草莓銷量第一名;發展“農業+旅游”,打造“紅色東港、草莓天堂”,年接待游客202.00萬人次。
2.4 綠色發展成效突出
各園區注重農業綠色發展,認真落實“生態農業發展”理念,農業環境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治理。全面推行“一控兩減三基本”,推進了節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減少了化肥和農藥使用量,積極實施畜禽糞污綜合治理、秸稈綜合利用、測土配方施肥和有機質提升等工程。例如:大洼區現代農業產業園開創“稻蟹共生”種養模式,稻田為河蟹的生長提供豐富的天然餌料和良好的棲息條件,河蟹的排泄物可以肥田,促進水稻生長,水稻秸稈通過青貯飼料、菌棒制作、秸稈深翻還田等途徑實現秸稈90.0%綜合利用,形成了以水稻種植、河蟹養殖互利共生的良好生態產業鏈;臺安縣現代農業產業園2018年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針對不同的養殖主體分別推廣“糞污全量收集還田利用”和“污水肥料化利用”技術,實現了畜禽糞污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園區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0.0%以上,同期化肥使用量下降3.0%。
2.5 帶動農民作用初顯
產業園創建工作開展以來,2019年全省產業園內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17萬元,比2018年增長6.3%,比產業園所在縣平均水平高出34.0%。入駐北票市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溫氏和宏發兩家產業化龍頭企業借助政府“1+4”產業扶貧模式建設扶貧農場,為建檔立卡戶分紅1 328萬元,幫助8 400人脫貧;興城市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社會化服務組織為農民提供種子供應、田間管理、收獲、銷售等環節的全過程托管,節約農民的生產性投入,實現增收節支350元/667 m2,產業園二三產業為農民進園區就業創造了條件,帶動增收農民3.10萬人,安排就業1.00萬人,園區農民年平均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31.2%。
3 遼寧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遼寧省現代農業產業園總體上仍處于發展階段,還存在許多問題。一是專項扶持資金少。省級專項資金投入較少,大部分地市專項資金投入更少。目前只有沈陽市對2個本地省級園給予各1 000萬元的支持。二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的地市把產業園簡單當成一般的建設項目在抓,沒有上升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來謀劃推動,重申請輕建設。三是主導產業不突出。產業園在產業選擇上刻意求新求特,有的產業園貪大求全、種類很多,卻丟掉了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四是產業融合度不高。調查發現,不少產業園農產品深加工不夠、品種開發能力不足、產品宣傳不到位、市場流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依然突出。五是利益聯結不完善。有的產業園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還是簡單的土地租賃和產品買賣關系,聯農帶農有效機制不完善,創新不夠。
4 推進遼寧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對策建議
4.1 制定完善政策
借鑒外省好做法、好經驗,結合遼寧省本地特點,制定政府部門和金融機構的支持政策,加快推動遼寧省產業園實質政策制定和落實,鼓勵市、縣創建本地具有特色的現代農業產業園,逐步打造國家、省、市、縣四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
4.2 加強監測評價
建立“能進能退、動態管理”的激勵機制,定期對國家、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進行考核評價,及時掌握產業園在主導產業發展、一二三產業融合、技術裝備水平、綠色發展、品牌創建、帶動增收等各方面情況,定期對各產業園通報反饋、督促改進。
4.3 規劃主導產業
依據園區區位環境、資源優勢、農業產業布局條件等特點,選擇在區域資源、生產條件、市場開發價值、產品品質、產業可延伸性、市場競爭等方面都具有明顯優勢的關聯度高的1~2個主導產業,進行標準化科學布局,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實現田網、水網、電網、路網互聯互通,建設原料生產基地,確保主導產業做大做強。
4.4 促進產業融合
通過調研各地成熟優秀的現代農業園區,借鑒其成功的發展模式、技術路徑及有效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圍繞自身主導產業,找準產業鏈條中的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發揮龍頭企業引領作用,集中做強,拓展農業多種功能,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作者: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