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記者從全省加快推進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打造“百千萬工程”產業主引擎工作推進會上獲悉,全省106個省產業園區年工業總產值突破2.4萬億元,有力支撐“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
廣州:“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工業用地”
2005年12月,廣東在韶關、陽江兩市布局首批3個省產業園區,正式啟動省產業園區建設。二十年過去,全省已形成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15個承接產業有序轉移主平臺、106個省產業園區的梯次發展格局。7個大型產業集聚區累計簽約引進億元以上工業項目總計超2700個;15個主平臺累計承接產業轉移項目2139個、總投資超7200億元;106個省產業園區遍布21個地市,年工業總產值突破2.4萬億元。粵東粵西粵北省產業園區全口徑稅收占所在地比重超7成,每年穩定貢獻超140萬個就業崗位,有力支撐“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推動產業有序轉移落地實施見效。
“從2020年開始,我們提出‘像保護耕地一樣保護工業用地’。”在交流發言環節,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張建華介紹了廣州市聚焦土地空間使用效益方面,通過優化頂層設計、構建梯度體系、提升運營服務等措施,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空間載體保障的經驗。2020年,廣州出臺工業產業區塊管理辦法,劃定621平方公里的工業產業區塊控制線,新報批和供應工業用地原則上要位于區塊內,推動零散工業用地納入區塊管理,按照“占補平衡、先補后調”原則加強調整退出約束。截至2024年底,全市區塊總規模626平方公里,較2020年增加超5平方公里,守住了工業用地“基本盤”。
廣州精準分類施策,創建了7個省特色產業園,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和重點園區培育,共引育規上工業企業近500家,專精特新企業約800家。張建華表示,下一步將按照省工信廳正在推進的園區標準化建設工作要求,全力建設省產業園,合力培育特色標桿工業園,聚力發展專精特新園和大力改造低效園,以園區標準化建設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加快打造“百千萬工程”產業發展主引擎
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要求更加迫切,對產業園區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任務、新要求。
“企業都是用腳投票,用投資來投票。”參會的恩平市委常委許堅武認為,園區現有企業是招商引資工作中“最優秀的招商員”“最優質的投資者”,“近年來我們招引過來的企業70%都是通過‘以商引商’招引過來的。”他指出,要以“媽媽式”的軟服務,以及完善的產業配套、人才資源等硬環境做好招商引資工作。
廣東省提出,加快打造“百千萬工程”產業發展主引擎。下一步將引導全省工業園區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完善園區空間治理,培優園區企業主體,提升產業科技創新能力,促進實數深度融合,推動綠色安全發展。
全力推進園區標準化試點建設。實施全省產業園區分類分級管理,指導支持產業園區開展標準化建設提升;突出“試點先行、示范引路”,加快在主平臺和大型產業集聚區的省產業園區推動開展標準化試點建設,加快輸出一批標志性成果,打造一批新標桿。
加快推進產業園區“以園聚鏈”。全面梳理產業園區傳統優勢產業和新賽道產業鏈圖譜,支持園區圍繞主導產業加快招引產業鏈上下游優質項目;建立完善全省園區產業鏈協同發展機制,加強園區內、園區間龍頭企業與配套企業的對接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在技術、市場、人才等方面深度協同,實現產業鏈的垂直整合與空間集聚相協同。
推進會前,還舉辦了廣東省“數字園區”內部上線發布儀式,并聚焦園區當前“招商、重大項目、運營”熱點和難點,組織政府、園區、企業等代表開展三場主題研討會,為工作推進會營造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