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召開推進通航產業全面發展會議后,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相應出臺,降低了通航企業的準入門檻,簡化了通航籌建和運行工作的繁瑣程序,加大了對通航產業的扶持力度,增強了政府和企業推進發展通航產業的信心。此次會議好似吹響通航產業前進的沖鋒號角,全國一片沸騰,各地積極響應。
一時間,報紙、廣播電視、網絡信息各類新聞媒體紛紛發表文章、評論,五花八門的建設規劃,豪氣沖天的誓言,規模宏偉的巨額投資,不斷地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似乎通航產業到了騰飛的關鍵時刻,確實令人歡欣鼓舞。顯然,這一大好形勢為通航產業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提供了政策依據,也為日后的通航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通航產業到底是否到了騰飛的關鍵時刻呢?無法定論。不過,任何事情還得透過現象看本質,從全國各地新聞媒體的報道中,許多現象使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感到某些人士頭腦發熱,盲目樂觀冒進。在促進通航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沒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沒有客觀地分析當地的通航產業形勢,沒有完全掌握通航產業的發展規律。似乎有些說大話,吹大牛,過分的夸大了當地通航產業資源的能量,重疊浪費式規劃建設,過份過高地估量了當地通航產業的發展趨勢,實際上,可以說是左傾機會主義在通航產業中具體表現。從某種角度上講,這種響應國家號召,迎合產業革命的行為,完全符合中央精神,是積極作為的舉動,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極限,超越極限,將無疑會產生倒退效應。
隨著通用航空產業不斷地發展壯大,修建通航機場無疑是一個好事,確實是通航產業發展的需要,這種需求在某種程度上也解決了當前通航發展的燃眉之急,只是有的省規劃建30個機場,建50個機場,你建15個機場,我建20個,這個數字有意義嗎?通用機場概念很廣泛,從能起降私人公務機到一個停機坪大小的起降點。這些數字有說清楚這些通用機場的建設標準么?這些機場的建設有差異化么?
修機場要因地制宜,按通航發展趨勢,逐步規劃建設。不是說多建設通用機場不好,而是要根據當地經濟結構,自然環境,發展規模等綜合考慮。別弄到最后,通用機場讓人看起來跟現在虧損的支線機場一樣比比皆是。通航市場容量大,產業發展空間大,條件成熟的可以多修高類別通用機場,條件不完全成熟的修低類別,甚至是起降點。沒有條件的可以不修,何必打腫臉稱胖子,硬著頭皮蠻干呢?
而且現在運作的通航公司就那么多家,有必要一個機場一家公司嗎?大型運輸機公司也是好幾家用一個機場,何況我們通航小型機,從經濟效益角度考慮,一家公司一個機場,何時能收回成本。因此,個人認為,機場要修,但要講究實事求是,主要還是要從本地的實際情況上來考慮。
房地產業每年消耗我國一個縣的耕地面積,通航機場、通航產業園是否也會消耗一個縣的耕地?長此下去,我們只好開墾其他星球了。大面積地建設通航產業園,有幾家是成功的?除一年一度的作秀航展外,沒有任何亮點。錢讓外國人賺去了,哪個外國飛行特技表演隊不是滿載而歸,試問你們產業園得到了什么?一個省的通航產業園啟動,貴賓們大唱贊歌,自己信心滿滿,提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有人評論說,“你這是花果山比武大會啊,竿子都沒插穩,你就爬到了百尺竿頭了,就不怕摔死啊。”評論的太好,簡直是一針見血。
其實,全國像這樣的現象很多。一個地區搞了多年的航展,通航產業仍然沒有任何起色,全省沒有一家像樣的通航公司,沒有一家有發展前景的航空制造業,就這樣一個爛攤子,還大喊大叫著要建成全國一流的通航產業規模,要讓通航產業輻射周邊,輻射全國,成為全國主要的通航產業基地,真乃不可思議。全省年飛行僅為755小時,還不及某通航公司一架飛機的全年飛行時間,該地這樣信誓旦旦的宣傳,豈不讓知情人笑掉大牙,為什么不能實事求是來點實際的呢?投資30個億,扶持一家通航公司,扶持一家通航制造商,那是什么結果可想而知。十幾家通航運作公司,全部半死不活,拿個幾千萬救救他們不行嗎?缺啥補啥,缺管理,缺技術,找人才;缺設備,缺物資,提供幫助;缺市場,可以開拓,如今不是沒有錢能辦不了的事嗎?
通航產業不是靠說大話,吹大牛能建成的。
推進通航產業發展,要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實事求是,才能卓有成效,要充分地利用當地的通航產業資源,發揮原有的優勢,因勢利導,把握機遇,助力通航企業向更高層次發展。某老通航專業基地,現有通航公司五家,這些公司起步都是兩架飛機,現在最大的一家公司已經發展到15架飛機,是全國私營企業最大的通航公司,僅年飛行補貼就達1700多萬,作業飛行幾乎飛遍全國。一個機場,五家通航,年年盈利,而且發展勢頭越來越好。
就這么一個老基地新作為的機場,政府竟然視而不見,并投資上百億開辟新的通航園區,并在媒體上大肆宣傳,什么要打造成國際頂尖的航空產業城,實乃多此一舉,有必要嗎?昂貴的使用經費,能吸引誰來入駐。上百億投資也是個虛數吧?為什么不能來點實事求是,把錢投一部分到老通航基地呢?無論是過去的通航資源,還是現在的地理環境,那里都占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更何況目前已有五家通航公司存在。諸如此類現象,在全國比比皆是,這樣的重疊式規劃建設,難道不值得各級政府反思嗎?
通航產業要發展,國家經濟需要繁榮,現實不宜忽視,我們不僅要著眼于未來,更應該面對目前的現狀。只有充分了解了我國的國情和民意,不搞形式主義,不搞虛無主義,不搞浮夸作秀,不睜眼說瞎話,把握好通航產業發展的時機,實事求是地解決通航產業建設各個時期的問題,才能使通航產業發展有序的向前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