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外特色小鎮產生背景
國外特色小鎮不是無緣無故而產生的,而是在特定的條件下,經過不斷積累、沉淀和演變,慢慢形成今天我們看到的那些充滿魅力的特色小鎮,其產生的背景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文化傳承,以小鎮為單位的國度
歐美國家是以小鎮為單元的國度,“特色小鎮”是他們的主流生活場。初到歐美國家的人可能不會被紐約、倫敦、洛杉磯等大都市繁華喧鬧所震撼,給人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掩映于幽林樹叢之間,坐落在曠野平原之上的一座座小鎮。
相對于大都市的燈火繁華、高樓林立、人群嚷嚷,歐美國家的人從骨子里更喜歡居住在小鎮里,很多小鎮都是幾百年的歷史傳承,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印跡,無論是建筑肌理、人文風情、商業形態還是生活習慣、傳統工藝,都代表著一種文化傳承和精神象征。
這種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以及人們的小鎮生活習慣是西方特色小鎮形成的重要原因,因為這些國家天生就是由一個個的小鎮構成的。
2、城市外疏,產業經濟需要新增長極
從上世紀中期開始,以歐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已經進入工業化時代,大城市病凸顯,堵車、污染和老城區犯罪率飆升,于是開始出現人口向郊區轉移的趨勢。美國曾一度出現“逆城市化”的浪潮,大量人口從大都市中心地區向周邊城鎮擴散,一度出現城市空心化的現象。
大都市周邊的小城鎮土地便宜、環境宜居、交通便利,成為推動人口外溢和居住郊區化的重要因素。在這個“逆城市化”過程中,很多企業把總部或部分核心功能搬遷至大都市周邊的小城鎮,通過企業或產業帶動周邊特色小鎮的發展,同時也通過各種城市功能轉移為不堪重負的大都市緩解矛盾。
后工業化時代除了大都市病的嚴重弊端之外,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產業動力不足。特別是就業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很多居民全靠國家的福利和補給。為了更好的推動就業,打造全新的以小鎮為單元的經濟增長極,政府通過城市規劃積極引導有基礎的特色產業小鎮的發展。
就在企業外遷或人口向郊區轉移的過程中,政府意識到這對于周邊小城鎮是一次非常的升級轉型機會。因此,在政府政策扶持下,小城鎮與當地特色產業或轉移來的大企業進行有機融合,再通過各種鼓勵措施吸引人才匯集到小鎮之中。最后,慢慢沉淀出了一批充滿吸引力的特色小鎮,就像一鍋老湯,彌久愈香。
3、收入均衡,容易形成產業和人才聚集
歐美發達國家各地區收入相對均衡,并沒有出現像中國這樣大量人口流動的現象,甚至很多人群都想逃離大都市,去周邊小城鎮去工作生活,特別是那些氣候好、人口密度小、房價低、稅收少的小城鎮。所以,這些小城鎮的綜合條件甚至比大都市都要好,只要在特定的條件下,就很容易形成人才和產業聚集效應。
目前中國由于區域收入差距越大,低收入地區人口向高收入地區流動的現象非常明顯,每年的春運就可以看出。農村人想進城,內陸地區人口涌向沿海發達地區聚集。特別是在欠發達的地區,如果沒有任何基礎支撐,特色小鎮是很難引入產業資源。
二、國外特色小鎮主要類型
國外特色小鎮主要是按照市場規律發展起來,與低成本及要素的聚集有直接的關系。國外特色小鎮一般是通過龍頭企業或培育基礎產業慢慢向某一個空間聚集,最后形成產業集群,再加上小鎮本身的優質生態人文資源,最終形成特色鮮明的小鎮。目前國外特色小鎮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
1、科技總部型特色小鎮
在歐美發達國家,很多小鎮就是依托一個企業總部發展起來的。例如美國的硅谷,其實就是一連串的科技總部型小鎮聚集而成,另外這種類型的小鎮往往還會依托世界知名院校,用作企業發展必須的科研和人才力量。
美國山景城小鎮:是美國人均最富有的小鎮之一,Google的二十多棟辦公樓就散落在這個美麗的小鎮里。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高科技公司。
英國Sinfin小鎮:世界著名的航空發動機公司羅伊斯•羅爾斯總部所在地,中間是辦公和核心工廠,周邊是綠地和低密度住宅區,這里能生產出全世界最高端的航空發動機。
德國英戈爾斯塔特小鎮:奧迪的全球總部和歐洲工廠所在地,奧迪總部所在的英戈爾斯塔特的傳統鎮區人口則只有兩三萬人,但卻是高端人才的核心聚集地。
目前中國的高級人才和高端產業主要都集中在大中城市,很少有集中到小鎮上的。未來這種狀態會逐漸改善。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高端產業并不一定要集中在大城市,高端產業發展所需的人才,也并不是全都喜歡居住在大城市。這是經濟水平和城鎮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結果。
中國的小城鎮通過不斷改善和提升生態環境、交通條件和配套設施,在政府的政策引導和企業推動的雙輪驅動下,中國的高端人才和高端產業會逐漸向小城鎮進行聚集。
2、傳統產業型特色小鎮
發達國家傳統產業型特色小鎮與工藝傳承、產業積累、生態人文環境資源等因素關系密切,是天時、地利和人和的結果。例如:
香水產業小鎮:法國格拉斯小鎮,從16世紀起就從事花卉種植業及香水制造,有大量世代從事此香水產業的技師以及相關產業基礎,最后形成世界最著名的香水王國。
巧克力產業小鎮:美國好時小鎮,號稱“世界上最甜蜜的地方”,有3家現代化的巧克力工廠,是北美地區最大的巧克力及巧克力類糖果制造商。
全球體育用品產業小鎮:德國赫爾佐根赫若拉赫,中心歷史城區、手工業發展傳統以及就業市場的吸引力讓這座小鎮有著高品質的生活,擁有三家全球體育用品企業:阿迪達斯、彪馬、舍弗勒。
全球紡織品產業小鎮:瑞士朗根塔爾小鎮,藍拓紡織品公司和阿曼集團的所在地,它們擁有全球化的分支機構和供應商網絡。這個小城鎮為它們提供了充足可用的勞動力以及長期形成的支持本地產業發展的傳統氛圍。
傳統產業如何做大做強,如何通過創新賦予更多全新的內涵,這值得我們思考。特別是中國的珠三角地區,有很多專業鎮,每個鎮都形成了一個傳統產業集群,但是并沒有形成特色小鎮的氛圍。未來如何從專業鎮走向真正的特色小鎮,是中國很多小城鎮需要破題的關鍵所在。
3、文旅產業型特色小鎮
歐美發達國家,最令人矚目的就是文旅特色小鎮。這些小鎮除了當地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外,關鍵是每個小鎮的主題鮮明,并且當地文化進行有效結合,讓人流連忘返,終生難忘。
電影主題小鎮:法國戛納小鎮,不僅擁有度假勝地的綜合性優勢,還是電影節、世界經濟論壇等重要節慶和會議的永久性會址,其知名度和客流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壁畫主題小鎮:德國加米施--帕滕基興,以壁畫為主,色彩絢爛,特色突出,讓全世界游客慕名而來。
會議主題小鎮:瑞士達沃斯小鎮,通過高端論壇,以會議經濟作為核心,帶動相關文旅產業發展。
戶外運動小鎮:新西蘭皇后鎮,全世界極限運動愛好者的天堂,三萬人口的小鎮,每年吸引全世界300萬游客前來參與和體驗。
鮮花主題小鎮:法國普羅旺斯,從一本書出名,把薰衣草作為一種符號,成為很多文藝人群心中的天堂。
動漫主題小鎮:日本柯南動漫小鎮,以“柯南”作為超級IP,讓全鎮情景化再現柯南文化,吸引大量柯南迷慕名而來。
療養主題小鎮:法國依云小鎮,以絕美的山水環境為依托,把健康養生做到極致,形成獨特的養生主題。
可以看出,文旅產業型特色小鎮的共性就是擁有良好的生態旅游環境資源,個性就是每個小鎮主題非常鮮明,讓人耳目一新。所以,中國特色小鎮需要一鎮一特色,要避免千鎮一面的同質化現象。
4、特定產業型特色小鎮
國外特定產業型特色小鎮對環境要求和產業獨特性非常高,包括國家的經濟實力、金融發達程度、在世界經濟地位、地理位置、人才、稅費、交通、環境、信息技術,具有唯一性和難以復制性的特點,是在特定土壤里生長出來的特色小鎮。
對沖基金主題小鎮:格林威治小鎮,全球第三的對沖基金小鎮,主要是依托紐約全球金融產業基礎逐漸形成的。
高校社區主題小鎮:劍橋小鎮,劍橋大學的35個學院坐落于此鎮,主要是受到國家戰略政策影響,由于大學的落戶成就此小鎮。
三、國外特色小鎮案例剖析
歐美發達國家城市主要以中小城鎮為主,例如在美國,10萬人以下的小城鎮大約占城市總數的99.3%;在德國,大中小城市580多個,其中百萬人以上城市只有3個,而人口在2萬-20萬左右的城市占了60%左右。
可以看出,歐美發達國家是以特色小城鎮為核心單元的城市結構形態,下邊將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國外特色小鎮進行深入剖析:
1、食品主題小鎮——瑞士沃韋
沃韋位于瑞士西部,西距沃州首府、奧林匹克之都洛桑20公里,約有1.8萬人。除了依托壯麗的阿爾卑斯山和日內瓦湖的優質旅游資源外,這里也是世界著名的食品主題小鎮。因為世界最大的食品生產加工企業雀巢公司總部就駐扎此地。該小鎮的主要發展脈絡是依托雀巢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食品產業,融合文化旅游產業,最終發展成了聞名世界的食品主題小鎮。
沃韋小鎮案例剖析圖表
2、香水主題小鎮——法國格拉斯
有句話叫做,“世界最浪漫的地方在法國,法國的香氛在格拉斯小鎮”。格拉斯小鎮位于法國東南部,氣候溫暖濕潤,最初成名于皮革業,后來因環境污染改成種植鮮花。由于適合花卉種植的特殊氣候,加上地區人文和產業偏好,花卉種植業及香水工業逐漸成為當地的主導產業。格拉斯小鎮歷經多次產業轉型,最終形成以鮮花種植業為基礎、新型香水制造業為核心、特色旅游服務業為支撐的發展之路。
特拉斯香水小鎮案例分析圖表
3、動漫主題小鎮——日本柯南
鳥取縣是日本動漫圣地,這里誕生了水木茂先生、青山剛昌先生、谷口治郎先生為代表的眾多著名漫畫家,另外日本還有《哆啦A夢》、《圣斗士星矢》、《鐵臂阿童木》、《七龍珠》、《灌籃高手》、《蠟筆小新》、《千與千尋》等眾多動漫IP資源。其中,柯南小鎮位于日本鳥取縣的北榮町,是著名動漫作品《名偵探柯南》原作者青山岡昌老師的家鄉。柯南小鎮通過將動漫作品人物、場景、動漫衍生品、動漫作家等IP元素與旅游產業相結合,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參觀和體驗。
柯南動漫小鎮案例分析圖表
4、對沖基金小鎮——美國格林威治
格林威治是美國一個只有174平方公里小鎮,卻集中了近五百家的對沖基金公司,理著數千億美元的資產,其規模在全世界僅排在紐約和倫敦之后。很多老板在格林威治設置對沖基金的同時,也把家安置在此,這里也成為了美國最富有的小鎮之一。格林威治的對沖基金小鎮的發展離不開紐約金融中心的帶動和輻射。
四、國外特色小鎮發展啟示
從以上四個全球特色小鎮案例中可以得出,特色產業是小鎮發展的第一驅動力,其次,則是小鎮濃郁的休閑旅游體驗氛圍。那么,特色小鎮的主導產業是如何產生或選擇的呢?依托什么壯大發展起來呢?上下產業鏈條又是如何打通的呢?小鎮的動力和魅力又是來源于哪里呢?國外特色小鎮的四力值得我們借鑒:
文化生命力+產業驅動力+旅游輻射力+生活吸引力
1、文化生命力——高舉高打,提高產業附加值
文化可以產業化,也是有生命力的。如果把特色小鎮上升到文化戰略高度上,就會產生更大的綜合附加值。
柯南已從一個動漫小鎮上升到一種文化創意產業的高度,并慢慢固化成一種日本元素和文化載體,其影響力遠遠不局限于小鎮本身。
格拉斯的香水產業已成為“浪漫法國”的代言者,也是展示名人文化的最佳之地,小鎮產城一體,引人入勝,讓人流連忘返。
沃韋已經超越傳統的食品產業小鎮的價值,而是一種“歐洲味道”的象征,這種看不見的軟實力更具輻射力和吸引力。
格林威治小鎮通過對沖基金的產業聚集,已經成為美國的金融硅谷,不僅是紐約的小鎮,更是在全球金融產業分工中的重要一環,這才是格林威治小鎮的真正戰略價值所在。
對我們的啟示:在做特色小鎮之時,我們需要跳出小鎮,跳出產業,在文化、產業、生活的高度尋找更高的戰略價值點,通過虛實結合的方式,讓小鎮更具競爭力和附加值。
2、產業驅動力——深度培育,實現三產聯動化
產業是特色小鎮發展的內在動力,是需要培育和引導的,一個沒有產業動力的小鎮將不可持續。
沃韋小鎮通過雀巢龍頭企業,構筑起系統的食品產業集群體系。
格拉斯通過香水產業把一產鮮花種植觀光、二產深加工和三產服務業完全打通。
柯南小鎮通過動漫IP將產業鏈條進行關聯,將小鎮情景化、旅游化和產業化。
格林威治則是通過對沖基金產業為小鎮注入發展持續的發展活力,并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
對我們的啟示:對于特色小鎮的產業一定要進行深度培育思維,還要進行橫向和縱向打通,要么形成產業集群,要么構筑產業生態圈,要么扶持龍頭企業,這樣實現小鎮才有長久的產業驅動能力。
3、旅游輻射力——消費驅動,增強小鎮外向度
旅游是特色小鎮的外來驅動力,通過調動游客市場的積極性,吸引更大的消費力,并與產業動力進行打通,讓特色小鎮更具生命力。
無論是格拉斯的鮮花香水之旅,還是日本柯南的動漫體驗之旅,無論是沃韋的品味之旅和格林威治的人文之旅,還是各種旅游觀光和特色節慶活動,四個特色小鎮的共性就是文化傳承和旅游功能必不可少,這是產業動力之外的第二驅動力。
對我們的啟示:文化和旅游是特色小鎮的基質,也是打通三產的重要通道。因此,特色小鎮不僅要有產業驅動力,還有出奇出彩出色的文化旅游吸引力。
4、生活吸引力——筑巢引鳳,營造生活新空間
任何一個特色小鎮的主體都是人,人最需要的就是一個優質的生活平臺。所以,特色小鎮的宜居氛圍也非常重要。沃韋小鎮、格拉斯小鎮則、柯南小鎮則以及格林威治都是最適合人居住的小鎮,無論企業總部人才還是金融大鱷都愿意在這里生活、工作和休閑。
對我們的啟示:通過現代科技手段及豐富的生活配套服務設施打造宜業、宜游、宜居的休閑氛圍,這樣的特色小鎮才有吸引力和歸屬感。
五、國外特色小鎮發展機制
歐美國家在激勵和約束特色小鎮發展方面,主要采取“用地—文化—環保—財稅”的科學引導策略,通過設定規模、業態引導、公共空間打造、環保政策制動、浮動績效財稅補貼等措施,推動特色小鎮走向良性發展之路。
1、科學規劃與引導機制
特色小鎮不是自給自足的一座座“孤島”,而是與大都市經濟功能區關系密切的重要一環。歐美發達國家都有自己專門的小城鎮或新城鎮發展規劃,有意識的注意特色小鎮與周邊地區統籌發展,防止漫無目的的肆意擴張。
例如,德國所有中小城鎮的地方政府管理機構都雇有專業城市設計師,負責指導當地的土地發展,頒發建筑許可,調解相關的法律糾紛,為當地發展尋求公眾支持,參與區域規劃戰略。
英國在二戰結束后,發起的“新城運動”,頒布了《新城法案》(New Towns Act),主要目的是通過對特色小鎮開發建設,疏解大城市的過剩人口。初期主要是針對大都市50公里內的斯蒂夫尼奇、克勞利、哈洛等特色小鎮的發展規劃。后來,隨著私家車保有量的上升和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逐漸向更遠的區域擴展。
美國在上世紀初行政管理與預算局就提出了“都市統計區”(Metropolitan Statistical Area)的概念,將具有一定規模的大都市與周邊輻射范圍內的多個小城鎮視為一個有機整體。
日本在1950年代頒布了《首都圈整備法》,確立了東京與周邊地區共生發展的理念,將首都周邊的108個農村小城鎮納入到東京都市圈的規劃范圍,讓這些小城鎮既可享受到首都圈的政策紅利,又能充分開發周邊地區的廣闊市場。
特色小鎮在城市化進程中起到了與大都市的“銜接功能”,讓所有的地方都能和那些向世界經濟開放的大都市相聯系,故國家的醫療政策、高等教育政策和交通政策都給予這些“特色小鎮“極大扶持,通過“城市契約”推動地方性項目的進程并促進了特色小鎮的基礎設施發展。
2、公眾參與與監督機制
國外的城市規劃理念是不僅為了建造城市,也是為了向公眾提供服務。因此,城市規劃和相關政策的制定,都要充分聽取公眾的訴求和意愿,而不是僅由規劃機構和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在辦公室里冥思苦想”謀劃出來,因為只有符合公眾需求的城市規劃才會造就活力十足的小鎮。
國外政府通過公眾的積極參與,更好的實現了小鎮形態的多樣化,并且能夠更加接地氣。但是,在中國的城市規劃中,公眾參與機制仍然處于半空白狀態:雖然有些規劃在前期調研中了解了公眾的想法,但是在規劃制訂過程中和完成后很少再征詢公眾的意見。中國的公眾參與往往僅僅停留在表面上,并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
3、區域和稅收自治機制
在國外很多國家都是屬于自治機制,與中國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的“任命制”有很大不同。既然是自治,各級政府都擁有很大自主權,也有自己獨立自主的法律法規,各地方政府會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制定《城市章程》。另外,國外很多特色小鎮都有自己獨立的財政權利。
例如瑞士中小城鎮的大部分收入來居民和企業的稅收,每個城鎮可以設定各自的稅率,因此為吸引更多的居民和企業進駐。
例如,美國格林威治在吸引對沖基金企業入駐的時候,當地稅收比紐約要低很多。大概一千萬美元的年收入,在格林威治要比在紐約省50萬美元。格林威治的稅率也比紐約低,比如說房產的物業稅,小鎮只有千分之十二,近在咫尺的紐約州就要千分之三十。
4、超前完善的公共服務設施機制
在國外特色小鎮的發展進程中,地方政府扮演的主要職能就是完善基礎設施,牽頭負責完善交通、通訊、排污等公共設施建設。除此之外,他們還充分考慮和滿足居民的各種需求:大到銀行、商店、郵局、交通、道路、消防隊和醫療,小到休閑椅、停車場和公廁的設置,甚至殘疾人無障礙通道、馬路的自動收費設施等。通過降低交易成本與城鄉要素相對價格,進而加快人才和特色產業在特定空間的集聚。
例如德國特別重視對公共服務領域的投資,設立公共設施的等級配給制度,完善各級中心相應的屬性成為地方公共管理機構職責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了地方政府在發展和運營公共服務中能夠得到相應的支持等。
雖然我國城市規劃已將公共服務作為一項主要的規劃內容,但是由于知識結構與數據的欠缺,我國城市規劃在深入分析一個地方的資源和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方面顯得較薄弱。
5、生態保護與文化傳承機制
欣賞國外的特色小城鎮,猶如欣賞一幅巨大的油畫,給人留下別有風味的印象。所到之處,天空澄藍,大地碧綠;森林環抱,芳草萋萋;天高氣爽,綠樹如茵;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方便靜謐,適宜人居。
首先,國外特色小鎮很少發展傳統工業,尤其是污染比較大的工業。另外在建設過程中強調環境的保護,杜絕污染企業或者產業的進入。綠色或生態小鎮建設模式更加強調這一點。
其次,國外特色小城鎮的發展歷程中,非常注重生態保護和文化傳承,經過一代接一代的后來者,用熱愛保護好先人留下的瑰寶:把富有歷史人文內涵的傳統與現代化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行有機結合。
綜上所述,國外特色小鎮很多發展思路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鑒和思考。所以,中國特色小鎮建設要循序漸進,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杜絕形象工程,防止同質化和泡沫化,同時要避免特色小鎮被房地產和資本綁架,預防把特色小鎮變成新一輪的圈地運動。特色小鎮不是一天就煉成的,而是需要在我們政府正確引導及市場力量推動下,通過調動各方積極性,才能打造出一個個具有長久生命力和競爭力的特色魅力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