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是我們祖先在利用低洼沼澤土地中創造的智慧。它符合沼澤低洼地的自然環境特點, 符合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 也解決了沼澤低洼地難以利用的現實問題。在我國鄉村振興發展的今天, 這一系統更是能發揮出其卓越的經濟價值、獨特的景觀價值、生態教育價值、鄉土教育價值和鄉土文化傳承價值。
我國幅員遼闊, 農耕歷史悠久, 各地鄉村在長期的農耕實踐中, 利用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 摸索出豐富多樣的農耕經營方式, 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傳統的優良農耕方式和經營方法是我國傳統農業的寶貴財富。幾百年來, 存在于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的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 符合沼澤低洼地的自然環境特點, 使陸地和水面有機結合, 符合生態規律并提高了經營價值, 倡導循環經營, 實現了沼澤低洼地的可持續利用和永續經營。
1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概述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 包括基田與水塘兩個部分。在沼澤低洼地帶, 由于水多而土壤相對較少, 因此, 人們就將有限的土壤集中起來修成“基田”, 這樣也就順勢深挖了“水塘”。穩固的“基田”和深挖的“水塘”, 徹底解決了沼澤低洼地難以利用的現實問題。同時, 也解決了洪澇水患與農業生產的矛盾, 它是勞動人民在農耕生產實踐中找到的化害為利的科學耕作方法。基田水塘系統是一個良性循環的人工生態系統, 這個系統的能量交換和物質循環能有效地促進各個組成成分相互之間的良性循環。人們熟知的“桑基魚塘”就是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典型代表。
基田可以用于耕作, 種植桑樹、果樹、甘蔗、油料作物、蔬菜作物等。水塘可以用于養魚、養鴨和種植水生植物 (比如水花生、水芋、慈姑、水藻等) 。由于不斷地以塘泥來加固基田, 因此基田可以長期保持充足的肥力, 水塘也可以實現一定程度的水體凈化和避免填淤。如果是桑基魚塘, 則桑蠶砂可以直接投入水塘喂魚, 從而在實現基田與水塘循環經營的同時, 也實現陸地養殖與水域養殖之間的循環經營, 即實現了雙重循環經營。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經營內容, 會隨著市場上各類產品經濟價值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由此也派生出了許多不同的經營模式。以廣東順德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來看, 在元末明初時期, 基田主要種植荔枝和桂圓, 水塘則是養魚, 樹木可以對魚塘起到很好的遮陰效果, 塘泥肥田、果木茂盛。在17世紀伴隨著桑蠶業的興起和蠶繭價值的提高, 人們開始改種桑樹, 以桑葉養蠶, 以蠶砂喂魚, 實現了桑魚產品經濟價值的最大化。后來, 伴隨著生絲出口量減少, 蠶繭價格下跌, 人們又開始改變基田種植品種, 比如甘蔗價格高時, 基田以種植甘蔗為主;花木價值比較高時, 基田就以種植花木為主;油料作物經濟價值比較高時, 就種植油料作物;蔬菜瓜果經濟價值比較高時, 就種植蔬菜瓜果。
2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分類
2.1 以基田水塘所處地域進行分類
2.1.1 珠江三角洲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
珠江三角洲地處南亞熱帶, 自然條件優越, 資源豐富。它在地理位置上毗鄰港澳, 境內還臨近深圳和珠海兩個經濟特區, 具有拓展貿易的優越地理條件, 一直是我國重要的對外貿易基地。珠江三角洲降雨量多, 作物生長時間長, 但從華夏幾千年農耕發展史來看, 其耕作歷史相對比較短。珠江三角洲種的桑每年可采集8~9次, 魚塘每年可捕魚4~6次, 甘蔗、香蕉、花卉等作物全年均可生長。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系統 (以果基魚塘、桑基魚塘為代表) 已有500年的歷史, 它是當地人民在長期耕作和養殖經營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科學的種養結合經營方式。
2.1.2 長江三角洲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
長江三角洲位于北亞熱帶南緣, 作物生長季節偏短, 冬季魚塘水面會偶有凍結。長江三角洲農耕歷史較長, 但受當地氣候條件所限, 每年采桑葉只能采2~4次, 魚塘每年能捕魚3次。由于水塘表面冬季會出現凍結, 因此水陸相互作用次數減少, 其生產潛力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長江三角洲沒有蕉基魚塘、蔗基魚塘, 雜基 (種植油料、蔬菜、花木等) 魚塘也鮮見, 基本上是以桑基魚塘為主。但在長江三角洲, 有當地特產的湖羊參與水陸相互作用系統, 在種桑養蠶、養魚之外, 還將湖羊養殖引入系統之中, 桑葉既可用于養蠶也可用于喂羊。其桑葉的利用比較復雜, 生產的集約化程度也比珠江三角洲高, 因此其經營效益也較高。
2.1.3 洞庭湖區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
洞庭湖區基田水塘建設歷史比較短, 主要是在澄縣、漢壽、安鄉、華容、常德等濱湖地區。當地將低洼湖田改建成了基田水塘, 這為洞庭湖區發展蠶桑業和養魚業奠定了良好基礎。當地以基田水塘建設為基礎, 通過促使桑、蠶、魚經營緊密結合, 實現了系統的物質循環和相互促進。種桑是第一生產者, 養蠶是第二生產者和第一消費者, 養魚是第三生產者和第二消費者, 魚塘里的微生則是養分還原者。洞庭湖區基田水塘經營相對比較單一, 就是以種桑養蠶和養魚為主, 基田輔助種植一些綠肥作物, 其經營效益要大大高于修建基田水塘以前的湖田。
2.2 以基田與水塘面積比例進行分類
在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中, 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與經營需要, 基田與水塘的面積比例可以有多種模式, 即:基田∶水塘=5∶5、基田∶水塘=4∶6、基田∶水塘=3∶7、基田∶水塘=2∶8、基田∶水塘=1∶9。自上而下水面比例越來越大。一般水面比例越大, 單個基田水塘的面積也就偏大;水面比例越小, 單個基田水塘的面積也就越小。水面比例與基田比例相近時, 來自水面養魚的收入與來自基田的種植 (加上養蠶) 收入基本協調;水面比例越大, 來自于養魚的收入比重也就越多。在現代社會, 隨著機械挖掘設備的普遍應用, 基田與水塘的比例變得可以由人來控制了。而人控制比例的主導因素就是兩者出產產品的市場價值。比如, 當甘蔗市場行情好的時候, 就可以多挖塘泥來培土, 通過擴大基田的面積來增加甘蔗的產量;當塘魚市場行情好的時候, 可以少挖塘泥培護堤岸, 維持原有的堤岸或是將小水塘合并成大水塘, 以維持甚至擴大水面, 來增加塘魚的產量。另外, 伴隨著鄉村休閑農業的發展, 基田水塘的觀賞價值也被人們挖掘出來。從審美的角度來看, 水面比例偏大會具有更好的視覺美感。
2.3 以基田水塘綜合經營內容進行分類
2.3.1 珠江三角洲地區
果基魚塘模式:果樹 (荔枝、桂圓、香蕉) -養魚 (果樹業與養魚業的結合) ;桑基魚塘模式:桑樹-桑葉養蠶-蠶砂養魚 (養蠶業與養魚業的結合) ;蔗基魚塘模式:種甘蔗-養魚 (甘蔗業-養魚業) ;花基魚塘模式:種花木-養魚 (花木業-養魚業) ;油基魚塘模式:種植油料作物-養魚 (油料業-養魚業) ;蔬基魚塘模式:種植蔬菜作物-養魚 (蔬菜業-養魚業) 。
2.3.2 長江三角洲地區
“桑、羊、魚”生態循環模式:基田上種桑, 桑葉不是供蠶吃而是喂食湖羊, 以羊糞喂魚, 魚糞肥塘, 塘泥肥桑田。這種經營形式, 與典型的桑基魚塘類似, 只是以湖羊代替桑蠶, 羊糞代替蠶砂。這其中, 羊糞就起到了聯接桑樹與塘魚的橋梁作用, 但經營中要以桑葉產量來確定湖羊的飼養量。
“桑、蠶、魚+桑、羊、魚”生態循環模式:基田上種桑, 桑葉不僅供蠶吃而且也喂食湖羊, 以蠶砂和羊糞喂魚, 魚糞肥塘, 塘泥肥桑田。在這種經營形式中, 塘魚既吃蠶沙, 也吃羊糞, 其餌料豐富多樣了。在這其中, 蠶砂和羊糞就起到了聯接桑樹與塘魚的橋梁作用。
“桑、蠶、魚+桑、羊、魚+水花生”生態循環模式:這種模式是在“桑、蠶、魚+桑、羊、魚”生態循環模式的基礎上, 再將水花生引入到生態循環之中, 形成一個更為復雜的水陸人工生態系統。水花生易于在水中繁殖生長, 又是湖羊的優良飼料, 這樣就能拓寬飼料來源, 擴大湖羊飼養量, 同時也能增加養蠶量, 提高了經營的集約化水平。
“桑、蠶、魚+桑、羊、魚+水花生+糧”生態循環模式:這種模式是在“桑、蠶、魚+桑、羊、魚+水花生”生態循環模式的基礎上, 再將糧食作物引入到生態循環之中, 形成一個更加復雜的水陸人工生態系統。基田在種桑的同時, 也進行一些糧食生產, 這樣就能兼顧鄉村的商品生產與食物的自給自足。同時, 糧食副產品谷糠也可以作為湖羊飼料的補充。
3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現實經營價值
3.1 充分發揮當地自然資源的潛力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可以綜合利用沼澤低洼地, 通過挖河泥肥基田、種桑樹養蠶和養羊、養殖業廢棄物喂魚、樹下種糧獲得口糧, 使種植業與養殖業有機結合, 兼顧發展鄉村的商品生產和糧食的自給自足, 從而實現了鄉村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
3.2 利用河水、潮水自動排灌, 減少水患
在修筑基田水塘的地區, 農民會在鄰近魚塘旁邊開辟小塹 (即小河涌) , 來溝通魚塘與河道, 魚塘都設有“梪”與塹溝相通。在魚塘需要水時, 可以利用漲潮, 通過“梪”引水到水塘里。當水塘不需要水時, 則可利用退潮, 再通過“梪”使塘水自動排入河道。這樣就能在實現水塘自動排灌的同時, 也增強了應對水澇災害的能力。
3.3 拓展收入來源, 增加鄉村生活與經營的穩定性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 能有效地拓展鄉村的收入來源, 并能通過在基田樹下種植糧食作物, 補充口糧來源, 增加鄉村生活和經營的穩定性, 在兼顧商品生產與自給自足的同時, 提高綜合經營效益。在糧食市場供給充分的地區, 通過出售商品性農產品 (蠶繭、湖羊、塘魚、甘蔗、蔬菜、花卉等) 獲取經營性收入;在需要一定程度糧食自給的地區, 則可兼顧商品性生產和口糧生產, 使鄉村生活和諧穩定。
3.4 通過種養產業循環, 減少經營投入, 提高綜合經營效益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 以塘泥培肥基田, 可以有效減少肥料的投入;通過使用蠶砂和羊糞喂魚, 可以有效較少餌料的投入;以桑葉、水花生和谷糠喂羊, 可以有效減少飼料的投入。這樣, 在實現循環可持續經營的同時, 也有效地減少了鄉村經營的投入, 從而使經營效益顯著提高。
3.5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可以吸納更多的鄉村勞動力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經營品種多、生產環節多、工種也多, 因而單位土地面積所需要的各種勞動力數量也會增加。以桑基魚塘經營為例, 每畝桑地田間工作 (植桑種田) 和采集桑葉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 養蠶需要勞動力, 養羊需要勞動力。每畝魚塘從放養魚苗、投放餌料、多級養殖、觀察水溫和供氧、防治魚病以及捕撈等, 都需要大量的勞動力。總之,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可以通過有效地吸納鄉村勞動力, 從而解決鄉村勞動力的就業問題。
4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多功能拓展價值
休閑農業是農業多功能拓展的重要路徑, 是傳統農業與現代旅游業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產業。它既有生產功能, 也有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功能, 還能同時為人們提供觀光、休閑、度假的生活服務。傳統農業經營的產出是實體產品 (比如蠶繭、湖羊、塘魚、甘蔗、蔬菜、糧食等) , 而休閑農業除了實體產品外, 其銷售的核心產品是“休閑”, 這種產品的特性亦符合無形性、異質性以及易逝性等服務業的特性, 因此, 休閑農業具有服務業的性質。休閑農業是在農業生產經營的基礎上, 充分開發具有觀光價值和旅游價值的鄉村環境與農耕場景, 并將農業生產、科技應用、傳統加工手藝和游客參與農事活動等融為一體, 是一種集觀光、休閑、度假、教育、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游憩體驗式農業綜合經營形式。在當前我國鄉村振興發展中,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在維系原有生產功能的基礎上, 還可以通過多功能拓展, 挖掘出巨大的休閑觀光價值和鄉土教育與文化傳承價值。無需刻意雕琢,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的場所, 對于外來游客來說就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4.1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景觀價值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 歷經元末時期萌芽、明清時期發展直至今天, 承載了中華農耕文明的歷史文化信息和科學的鄉村經營智慧, 以“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踐行了幾個世紀的循環經營和永續發展, 與今天人們倡導的可持續發展觀念不謀而合。在充分體現中華農耕文明智慧的同時,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還為人們保留了一份獨特的鄉村美景, 水陸交融、魚桑并茂, 形成了一幅渾然天成的鄉土畫卷。
4.2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生態教育價值
在各種類型的基田水塘系統中, 都集聚了先人的生態智慧。以今天的觀點來看, 其保持了物質流與經濟流的循環運作與可持續運轉, 并能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調節物質流與經濟流, 既符合生態規律, 又能保持最佳的經濟收益。這樣的經營理念與經營模式對今人具有生態教育價值。根據環境條件和市場狀況, 不斷調整物質流與經濟流, 客觀上既可以使消耗的地力得以補充和維系 (以塘泥肥田, 通過變更種植品種使基田養分消耗均衡) , 實現了土壤生態系統的平衡, 也可以通過順應市場改變經營組合來獲得較高的經營收益。同時, 基田水塘系統在水量調節方面也極具生態智慧, 實現了基田、水塘、河道之間的水流平衡, 避免或緩解了旱澇災害, 維系了水資源的生態平衡, 進而保障了經濟產出的相對穩定。總之, 基田水塘系統內部可以實現相互促進、彼此協調、協同發展。這些經營思想與生態智慧, 都使得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在今天格外具有生態教育價值。
4.3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鄉土教育價值
人類來自于鄉土, 因此人們總會對鄉村有一種親近感, 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所說, 鄉村要“看得見山, 望得見水, 記得起鄉愁”。“鄉愁”潛藏在每個人的心底, 一旦有機緣巧合被喚醒, “鄉愁”就會如甘露一般沁潤人們的心田, 喚醒每個人心中的那份純真、那份質樸、那份恬淡、那份誠懇。基田水塘系統凝聚了我們祖先的耕作智慧, 也透視出那份帶有鄉土氣息的獨特“鄉愁”情懷。城市的人們在工作之余, 去看一看基田水塘, 或是垂釣, 或是采收, 或是體驗耕作, 人們就會不知不覺的放松身心, 或是回憶孩提時代自由自在的時光, 或是回憶起舊時那清苦的生活, 進而體味到今日的富足, 感受到鄉土的淳樸、農耕的艱辛。這就是最好的“食農教育”, 插過秧的人會珍惜每一粒米, 種過田的人會珍惜每一點糧食, 培養全社會珍惜食物、節約糧食的意識, 對于我國今天的社會意義重大。總之, 走近基田水塘, 人們會獲得“感懷鄉土、珍惜食物”的鄉土教育, 這會促進城鄉之間人們在心靈上的溝通與契合, 這對于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意義重大。
4.4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的鄉土文化傳承價值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歷經了幾百年的發展, 在滿足人們物質需求的同時, 也衍生出了豐富多彩的基田水塘鄉土文化, 比如鄉土魚文化、桑蠶文化、羊文化、蔗糖文化、花卉文化等。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離不開養魚, 由此就產生了各種各樣魚文化, 有傳說故事, 也有特色節慶美食, 比如祭水神、祭范蠡財神、拜利市 (迎接載有魚苗的船歸來) 、“漁家樂”表演 (祈求風調雨順) 、過年吃魚湯飯等。基田水塘經營桑蠶的歷史也比較長, 因而就產生了相應的桑蠶文化, 比如請蠶花 (給蠶花過生日) 、燒蠶田 (驅逐妖魔, 祈求豐收) 、祭拜蠶神、觀蠶花戲 (看羊皮影戲) 、吃蠶花飯等。總之, 基田水塘綜合經營系統在發展休閑農業時, 還具有重要的鄉土文化傳承價值。(作者: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