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央明確提出并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來, 全國廣泛推進鄉村振興的相關具體工作。文章的研究成果建立在渭南市華州區多個村莊鄉村人居環境整治規劃實際工作的基礎上, 通過歸納和總結, 提出鄉村人居環境整治中公共空間整治的相關整治措施和實例研究, 供相關城鄉設計人員和規劃管理人員進行交流和探討。
1 背景研究
1.1 渭南市人居環境整治目標
2017年10月,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18年2月, 國務院印發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對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進一步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水平意義重大。行動方案提出近三年的核心目標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村莊環境基本干凈整潔有序, 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
渭南市在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 除重點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外, 還要求初步建成省級全域美麗鄉村示范區, 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其中, 人居環境整治目標為: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以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 穩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三年行動;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 保護保留鄉村風貌, 開展田園建筑示范, 建設一批設施配套完善、見山望水有鄉愁的傳統特色民居示范點。
1.2 華州區人居環境整治內容
華州區人居環境整治內容框架, 著重在兩個方面:基礎治理與村容村貌提升。其中, 基礎治理包含推進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開展廁所糞污治理、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三部分內容;村容村貌提升包含:鄉村道路建設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環境整治、農村建筑風貌提升、傳統村落民居保護、提升田園風光品質、推進村莊綠化、完善公共照明設施等。
1.3 公共空間整治的意義
公共空間整治是人居環境整治的重點內容, 其整治意義有以下幾點:
首先, 公共空間整治有利于完善村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如開展各類主題活動 (例如:送戲下鄉、一元劇場等) 、舉辦特色節慶 (例如:皮影藝術節、鄭桓公文化節、郭子儀文化節、毛氏文化節等) 以及建設文藝惠民工程 (例如:戲樓、戲臺、體育設施等) 的建設實施, 可豐富村莊群眾的精神生活。
其次, 公共空間整治有利于滿足鄉村群眾體育健身需求, 開展各類健身活動和社會體育活動, 可進一步培養村莊群眾的健康觀念和良好生活習慣。
最后, 公共空間作為村莊文化展示和宣傳的核心場所, 其整治有利于保護鄉村風貌、傳承鄉土文化。公共空間整治的同時, 深入挖掘優秀的鄉土文化, 可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產業文化、民俗文化、非遺文化優勢。
2 華州區鄉村公共空間現狀問題
通過對華州區高塘鎮若干村莊的調研與分析, 得出大部分村莊公共活動空間主要為村委會活動場地, 其場地以硬質空間為主, 設置或不設置休閑健身設施。
公共空間是村民進行日常活動、交往的重要物質空間場所和精神文化場所, 是鄉愁感知的要素之一。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和村莊人口外溢, 鄉村公共空間日漸衰敗, 普遍存在有公共空間形式單一、現狀利用率低、文化活動空間缺乏、設施殘缺不全、景觀效果缺乏、建設水平落后等問題。
3 華州區鄉村公共空間整治策略
3.1 整治內容與框架
華州區鄉村公共空間整治的內容框架, 基于空間構成和內容要素兩個層面進行構建, 通過調研分析、案例借鑒、總結歸納, 最終形成。
鄉村公共空間按照空間類型劃分為入口空間、廣場空間、宅前空間、巷道空間、閑置空間五大類。每類公共空間內容元素的整治, 主要通過場地鋪裝、形象標識、配套設施、景觀綠化等元素進行相應的引導。
3.2 整治目標與原則
鄉村公共空間整治是在對現狀充分調研、對村民訴求和鄉村發展深入了解的基礎上, 針對每一類公共空間提出具體的導引內容。本文對華州區多個村莊若干公共空間的現狀問題和整治內容進行歸納總結, 以尋求在空間層面上適用于華州區鄉村公共空間整治的模式與方法。
鄉村公共空間整治應遵從傳承文化為靈魂、尊重場地為根本、環境優化提升為重點的整治原則。通過文化元素的提煉、景觀環境的整理、建筑立面的美化、鄉村家具的設計等途徑, 應用簡單可行的整治方式, 合理利用鄉土材料即可滿足村民日常休閑的功能需求, 達到鄉土、自然、舒適、親切且具有文化內涵的鄉愁空間體驗, 同時可控制建設成本。
3.2.1 村口空間
鄉村入口是整個村莊空間序列的起點, 是重要的交通節點, 具備形象標識、文化宣傳、交通引導等重要功能。村口空間整治引導時應注意把握空間尺度和鄉土風貌。
通過鄉村實地調研和分析, 根據村莊入口與道路的關系將村口空間劃分為直入式村口和廣場式村口。直入式村口空間指道路直接進入鄉村內部的村口形式, 廣場式村口空間指村莊入口與休閑廣場融為一體, 既具備形象標識功能, 又具備休閑娛樂功能。
以直入式村莊入口為例, 進行村口空間整治說明。該類村莊入口分布較為廣泛, 村口空間開敞, 但缺乏一定入口標識, 景觀環境不佳。因該類入口空間無需設置廣場、停車場等集散停留空間, 因此重點關注村口景觀環境構建。首先, 設置醒目特色的入口標志, 結合當地建筑元素樹立特色鮮明的標識牌。其次, 整理現狀景觀環境, 設置景觀小品, 就地取材, 結合綠化, 豐富入村景觀環境;提升道路景觀, 輔助種植本地常見、錯季開放的花卉植物。最后, 塑造和諧的背景環境, 入口空間的建筑墻面治理可再用植物進行垂直綠化改造, 同時可結合當地風俗文化, 如皮影、碗碗腔等在墻面制作宣傳畫。
3.2.2 廣場空間
廣場空間是村民日常活動的場地和集聚地。華州區大多村莊廣場空間結合村委會設置, 配置一定的健身器材, 但建造手法過于城市化, 硬質過多, 且缺乏文化內涵, 景觀效果不佳。
在進行廣場空間整治時注重把握好其功能需求, 根據周圍環境要素確定尺度和風格, 補充廣場功能, 豐富景觀效果, 增強文化體驗。在對硬質鋪裝較多, 空間較為空曠的廣場整治時, 增加戲臺、健身器材、休閑座椅等文化與活動設施, 完善環衛與照明設施, 硬質鋪地與軟質鋪裝相結合, 豐富景觀綠化。
以高塘鎮堡里村村委會廣場整體提升為例。現狀村委會前為活動廣場, 一側為小游園, 廣場硬質鋪裝過多, 缺乏文化和休閑設施。改造時優化村委會功能, 新建戲臺一處, 采用磚木結構, 以滿足村民日常及節日所需;增加健身、休閑設施, 對村委會場地進行合理的分區優化, 設置健身器材、休閑座椅等, 形成小型的健身活動空間;部分硬化場地改造, 采用卵石鋪裝, 增強透水性;優化場地景觀, 增加觀賞性樹種;完善基礎設施, 增加垃圾箱, 修繕道路排水蓋板。改造整治方式如圖1所示。
3.2.3 宅前空間
宅前空間是村民茶余飯后閑聊、勞作歸來休息等日常交往和休閑娛樂的重要場所, 同時也是鄉村居住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華州區若干村莊調查, 鄉村宅前空間現狀可以分為完全水泥硬化、部分硬化部分土質、全部土質等情況。部分宅前空間堆放雜物, 實用性和景觀性缺乏, 影響村莊整體景觀風貌。
部門住宅建筑門頭 (門房) 與道路之間有一定入戶空間, 是直接進入關系, 入戶空間面積較大。整治時可將觀賞性、經濟性、娛樂性功能相互結合, 充分尊重村民自主意愿, 根據其需求和生活習慣進行構建;在現狀整理的基礎上, 功能劃分上除入戶空間外兩側可全為蔬菜種植, 或一側為蔬菜種植, 另一側為休閑空間, 設置休閑設施;細節控制上, 邊界選用卵石自然堆砌, 或青磚圍合、或采用木質柵欄進行空間圍合, 形成美觀的宅院空間邊界;兩側或單側菜園可以種植本地蔬菜, 亦可以景觀造景為主, 選擇當地適生植物, 合理進行小喬木—花灌木—花卉搭配;入口鋪地才采用卵石拼花, 亦可選擇皮影剪影或吉祥語;休閑設施可采用石桌石椅, 或木質桌椅。
3.2.4 巷道空間
鄉村內巷道空間一般較小, 但也是村民閑暇之余的活動場所。通過對華州區若干村莊調查, 鄉村巷道空間由三種情況, 即巷道一側空間較大, 成為日常村民休閑空間;巷道兩側空間較小, 有狹長巷道空間;巷道與建筑基本連接。但巷道空間內路面、環境現狀和景觀風貌較差, 且缺乏基礎設施, 空間體驗不佳。
巷道空間整治時首先考慮其空間尺度, 不宜設置與空間尺度不符合的建構筑物。其次, 應注重建筑墻面的美化和優化, 墻面主體采用淡粉色或刷白處理, 也可加入文化元素或風景畫等進行墻面美化, 下部墻裙采用灰色仿磚紋真石漆處理, 屋頂和圍墻用青磚坡屋頂;巷道內部分住宅入口與巷道為垂直關系, 存在一定的宅前空間的, 可參考上文宅前空間整治方式。最后, 優化路面、完善設施, 清理路面垃圾, 修整損壞路面豐富道路景觀環境, 如碎石、條石、卵石、青磚等;可將菜園與道路臨近一側種植當地適宜花卉和觀賞灌木, 同時增加道路設施如路燈、排水渠、垃圾箱等。
圖2 閑置空間改造案例 (高塘鎮胡磊村閑置空間改造效果圖)
3.2.5 閑置空間
村莊中部分閑置地或為平整閑置, 或為村民堆放雜物之用, 結合現狀位置和現場狀況, 與村民溝通可將其置換成為村民日常休閑娛樂小空間。
以高塘鎮胡磊村東部一處閑置地改造為例。現狀較為平整, 有部分電線桿和喬木。改造時首先對場地進行置換, 硬化部分場地, 進行硬質休閑和軟質綠化場地的區分。其次, 對背景墻面進行美化, 修復現狀破敗的墻面, 統一粉刷成白色或加裝素土保護涂料, 墻面上可繪畫一處剪影塑造文化景墻。再次, 進行綠化景觀的塑造, 對場地內現狀長勢良好的樹種予以保留, 通過植物的高低搭配, 用竹子圍合形成對現狀雜亂電線桿進行景觀綠化遮擋。最后, 對周圍道路環境進行優化提升, 清理路面垃圾, 修整損壞路面, 對排水蓋板進行修補。改造整治方式如圖2所示。
結語
本文主要以渭南市華州區鄉村公共空間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 從相關理論構建到實際空間整治, 由整體策略到具體措施、由一般方法到普適導則、由分類分析到歸納總結, 最終形成既具有理論意義又具有實際可操作性的鄉村公共空間的整治結論和方法, 以希擴充和延展西部城市鄉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相關研究。(作者:葉亦青 張娜 黃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