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泗水養老服務的現狀、存在問題的分析:
1、泗水老年層次及收入結構和現狀
根據泗水縣統計局、民政局、人社局、老齡委、計生局提供數據顯示,截止2014年底11月底,全縣總人口62.8萬人,其中:60周歲以上老人11萬人左右,占總人口16%左右,其中:有收入離退休人員2萬多人;農村及城鎮無業無收入人員9萬人左右(退休費除外)。這些老人。有2/3的時間處于“帶病生存狀態”。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約占5000人左右。
2、養老服務機構數量及經營情況
泗水現有公辦養老機構15處,其中:社會福利中心2處,無一處民辦養老機構。這些養老機構分布在13個鄉鎮(街道),共有床位2152張,就目前的管理情況而言,全部是福利部門,所有支出全靠財政撥款經費來維持,現有養老服務設備不健全,居住條件不夠優越是最突出的問題。在老年隊伍這么龐大的數字下,現有的老年服務機構和床位遠遠滿足不了現有老年人口的需求。一些失能的、半失能的老人只能是少部分的入住,有些老人根本就是望塵卻步,子女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及。我縣現在的養老方式還是以居家養老為重點。
3、養老服務人員配備和專業情況
縣民政局近年來參加省級培訓人員90余人,但是這些根本滿足不了現有養老服務機構的需求,專業的養老護理人員,特別是護理失能人員的專業人員就更少了。
二、應對措施
建立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社會居家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補充的養老格局,是解決老有所養的有效途徑。大力推行綜合性、多元化的養老模式必然成為一種趨勢,也是今后我們各級政府努力的方向。
1、政府購買公共養老服務能力。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讓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能力,鼓勵有人員培訓、項目指導、公益創投、人員安置等能力的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購買服務。
2、整合資源,積極創辦養老信息平臺。利用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實力,積極與民政局、老齡委、工會、婦聯、殘聯、衛計委、人社局、老年大學以及城區每一個社區和有關部門對接,整合所有養老資源,民政局牽頭創辦養老信息平臺。承接政府養老服務機構利用信息平臺對接各個階層,信息平臺是爭取國家政策最有利的方式,每年國家都會有相應的補貼政策,信息平臺的建設,是做好養老服務的基礎。
3、實行公辦私營養老托管服務方式。政府可以把全縣所有養老機構托管于養老服務機構統一管理服務,托管機構利用養老信息平臺,可以把全縣所有的養老服務機構托管運營管理,打包配套一起爭取國家的床位補貼。因為公辦私營是國家的政策和趨勢,在每年大造養老聲勢的基礎上,引進外資,擴大養老服務機構實力,制定和實施,適合本地實際的養老服務計劃和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老人、不同方式的的養老需求。
4、采用以老養老,大力推行養老互助方式和養老服務產品。可以充分發揮泗水資源優勢利用現有養老機構老人里面身體健康,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年紀較小(可以界定65周歲以下)的照顧年長的養老方式,以有償服務的方式讓老人之間互幫互助,互相照顧,既體現了他們生存的價值,又帶動了老年老有所依、老有所養、老有所為的良性循環;還可利用女老人傳統的手工工藝,開辟養老產品(比如手工編織、手工縫制、手工棉衣、棉被等傳統工藝制品)。逐步開發多樣化、服務全、配套優越的老年設施和老年產品。即做好了養老服務,又給老人找到了樂趣和成就感,讓他們感覺自己不是老了,還有可用之處。真正創辦屬于泗水特色的品牌養老服務機構。
5、大力培訓養老護理人員,建立養老培訓基地,整合資源為居家養老提供方便。利用現在泗水家庭服務業協會和家政服務培訓學校,大力培訓養老護理員,在中國養老聯盟的大力支持和領導下,積極創辦養老人才培訓基地,把有關養老和家庭的所有服務項目專業設立齊全,把泗水十萬勞務輸出人員用培訓和安置的這個平臺吸引回來,在滿足我縣現有資源需求的基礎上,廣開渠道,把養老護理人員推向全省或全國各地。培訓基地的建立,標志著泗水健康養老產業能有效和健康的發展。現有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應當整合社會資源為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顧、家政服務、餐飲配送、便利購物、醫療保健、心理關愛、應急救助、活動場所等服務。
6、利用泗水現有旅游資源,開發旅游度假休閑養老服務。可以利用泗水現有的萬紫千紅、圣源度假村、西侯幽谷等旅游地產大力開發養老旅游項目。可以開展“候鳥式”養老,又稱異地養老,把全國各地的老人吸引到泗水,像候鳥一樣以家庭團聚和旅居游覽為主要目的特色養老方式。既拓展了養老服務領域,又帶動了旅游產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