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聲稱我國將在全國范圍內選擇60個左右條件成熟的地區開展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旨在進一步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推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加快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或增長極,形成功能各異、相互協調補充的區域發展格局。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產城融合示范區將以地級城市(區)為主,適當考慮發展基礎較好的縣(市);有合規設立的省級以上產業園區為依托,產業園區和周邊區域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行政區劃明確清晰,與現有行政區劃相協調,以依托的產業園區所在地行政區命名,不出現新區、新城、等。到2020年,產城融合示范區將建設成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產業和城市深度融合、城鄉環境優美、居民生活更加殷實安康的新型城區。
產城融合及產城融合示范區的概念
“產城融合”是指產業與城市融合發展,以城市為基礎,承載產業空間和發展產業經濟,以產業為保障,驅動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務配套,以達到產業、城市、人之間有活力、持續向上發展的模式。
產城融合示范區是指依托現有產業園區,在促進產業集聚、加快產業發展的同時,順應發展規律,因勢利導,按照產城融合發展的理念,加快產業園區從單一的生產型園區經濟向綜合型城市經濟轉型,為新型城鎮化探索路徑,發揮先行先試和示范帶動作用。經過努力,該區域能夠發展成為產業發展基礎較好、城市服務功能完善、邊界相對明晰的城市綜合功能區。
產城融合的意義
產業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城市和產業共生、共利。具體意義體現在:
Ø 有利于實現城市土地集約化,擴大產業空間加速產業聚集;
Ø 有利于增加就業人口,規避盲目城市化帶來的空城現象;
Ø 有利于構建城市產業生態體系,增強產業自我更新能力;
Ø 有利于城鎮化有序推進,完善城鎮化體制機制等,促進城市一體化建設。
產城融合發展路徑
產城規劃先行,實現產城互動。核心在于產業、城市做好前瞻性的規劃和定位,避免盲目地城市化導致城市空心化,真正落實產業定位,實現城市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相互促進作用。同時,強化城市功能規劃(住宅、商業、道路、市政等城市規劃)與產業發展定位的“規劃與定位同步原則”,以落實產城融合推進城市化建設。
把握產業趨勢,引領產業變革。產城融合在于突破早期城鎮化的弊端。而城市更新的土地資源、空間資源用于發展新興產業(或未來前沿產業)具有非常重要的城市發展意義,如此落實產城融合,城市才具有發展的可持續性。招商層面,可積極引入優質的開發工業園(產業園)區企業,借助社會進行招商引資。一方面,降低政府打造開發區(工業園)的經濟壓力;另一方面,通過市場化提升產業競爭力。
兼顧國際化城市競爭。國際化競爭格局是中國搞不可回避的問題,當前,全球產業正在發生新的重點轉移。借助產業結構轉型機遇,吸引優質產業,鼓勵企業做大做強,積極參與國際化競爭,不斷提升城市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