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的歷史時代,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對“三農”工作作出的新的重大戰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標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重大戰略, 有豐富內涵和明確要求。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的振興, 也是社會、文化和生態的振興。對遼寧省“三農”工作來說, 是一次重大發展機遇和推進遼寧全面振興的必然要求。
從鄉村振興戰略的內涵來看, 解決好“三農”問題,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 建立農業產業體系和農業支持保護制度, 探索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進一步優化農民創業就業的環境, 支持和鼓勵, 拓寬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渠道, 努力實現農民生活富裕;為實現鄉村振興提供強大的政治、組織和人才保障。
一、實施遼寧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對策: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出發點, 建立現代農業體系
創新綠色農業發展, 提升農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水平, 扎實做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劃定工作, 建立現代農業科技園, 建設現代農業示范區。大力推進農業科技進步, 推廣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種養加全面機械化水平。大力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產品加工集聚區建設和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與旅游、教育、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加強農村市場流通體系建設。
二、加強鄉村文化繁榮建設
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 公共文化資源重點向鄉村傾斜。傳承和弘揚優秀的農耕文化和民俗文化, 開展各具特色、樂觀向上的民族民間文化活動, 豐富農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加強農村文化市場的多種方式經營及監管, 作為鄉村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促進農村文化繁榮, 大力保護和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力推進農村文化建設, 發揮民間藝人作用, 以農村文化廣場、農家書屋建設為抓手, 深入實施文體服務工程, 構建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陣地。開展好文化三下鄉活動, 充分利用農村廣播、電視以及手機短信和微信群等新媒體,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把農村文化事業的發展提升到一個新水平。
三、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建設
制定鄉鎮總體規劃和村莊規劃, 重點治理農村生活垃圾污水及戶廁改造、美麗村莊建設提升為主要治理方向,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的行動, 加強農村資源環境保護,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建設, 改善水電路氣房訊等基礎設施, 推進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資源化利用試點和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設施試點。加快推進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試點, 探索建立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可持續運營管理機制。全面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實施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工程。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四、推進土地制度改革
堅持推進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完善, 深化農村土地改革, 真正使承包權穩下來, 推動經營權活起來。繼續完成集體耕地的確權登記工作, 明晰集體資產所有權, 完成農村集體資產的清產核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建設農村土地產權交易平臺, 積極研究銜接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的政策, 健全耕地保護和補償制度。有效引導土地股份合作社發展, 鼓勵合作社之間開展合作與聯合, 支持合作社開展社會化服務。
五、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建設
探索新型鄉村治理模式和治理辦法, 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法治和德治“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現代化模式, 努力營造公開、透明的村務工作環境, 在村集體重大決策上, 充分體現大多數村民的真實意愿。推進法治鄉村建設, 培養村民的法治意識、法治觀念, 營造自覺守法、辦事依法的法治氛圍, 打擊農村違法亂紀現象, 維護農村社會公平正義。確保村民自治的法律保障和權限, 充分發揮村民委員會在辦理本村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節糾紛、維護社會治安等方面的作用。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和農村黨員的核心推動作用, 提升鄉村德治水平。開展“文明家庭”“文明村”創建活動。大力開展移風易俗活動, 努力消除農村的陳規陋習和黃賭毒等丑惡現象。將道德規劃融入鄉規民約, 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六、強化鄉村振興制度保障
開展鄉村致富增收行動。要優化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業就業環境, 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支持返鄉下鄉人員領辦或參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創業。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 健全投入保障制度, 金融多元投入社會積極參與, 新增財力重點向“三農”傾斜。積極探索新產業、新業態, 建立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機制, 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領導責任機制;提高“三農”干部隊伍的能力和水平, 加強監督考核, 將鄉村振興戰略的成績考核作為領導干部的選拔任用標準。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創辦或入股合作組織, 切實保護好小農戶利益。打造高素質“三農”工作隊伍, 完善督考合一的評價體系, 積極營造鄉村振興的良好氛圍。大力宣傳黨的鄉村振興方針。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盤活閑置資源, 以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方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興辦企業,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補齊縣域經濟短板。(作者:李坤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