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科技產業園規劃實踐
對X高新科技產業園展開規劃時,空間功能規劃布局既是重點也是難點,需結合建設面積和周邊環境、交通條件等,優先采用軸線式布局方法,根據用地情況設置一條中軸線,再以中軸線為中心進行功能規劃,科學規劃各個空間,提高空間布局的合理性。基于軸線式布局方法下,便于軸線兩側產業業務交流,員工之間交流和信息傳遞更加高效化,有助于信息共享。當從宏觀角度出發,空間功能規劃時需重點加強對原有產業結構功能的完善,使得空間布局更加緊湊,產業體系結構處于完善狀態。如,根據各個產業建筑的地理位置和業務特征,適當加入一部分公共資源、自然景觀資源等,為員工提供休息、放松的場所,緩解工作壓力。從微觀角度出發,則需著重凸顯產業園區環境的舒適性,加強綠色生態建設,分析園區地形地貌特征,針對性規劃綠色環境空間。

圖1 高新科技產業園平面圖
一、人車分流規劃
為方便X高新科技產業園區車輛和行人通行,需進行人車分流規劃,二者相互獨立,在滿足大型貨運車輛通行的同時,規避交通事故的形成。具體規劃過程中,應設置標高組織,行人主要活動于標高區域,之后增設臺階和連廊,縮短行人通行時間,車輛也能有序行駛。園區內普通車輛設置單獨進出口,貨運車輛需在不同于行人進出的標高區域通行并進入指定卸貨點,嚴格按照園區運輸線路行駛。另外,參考園區空間功能分區,設置人行線,并與景觀相連接。設置消防流線時,應依據車行道構建一個完整的環形消防線,不僅可方便灌溉,還能及時消滅火源,保障職工生命的安全性,避免由于火災而對產業園帶來較高的經濟損失。
二、功能分區規劃
X高新科技產業園區東部為高端研發辦公區、西部為研發生產功能區、北部為宿舍等生活區、南部為培訓中心和文化教育區等功能,多元化建筑設計為園區人員提供從生活到生產力提升的全方位個性化服務。
三、整體空間布局規劃
為提升X高新科技產業園區的空間形象,充分凸顯園區多樣化的功能,規劃園區整體空間布局時,應保障各功能分區的連接性和協調性,以中心軸為核心各空間功能逐漸向兩側延伸,做好綠化、人行道和空間功能規劃,如圖2所示。

圖2 空間規劃
四、綠地景觀規劃
基于可持續化發展戰略理念下,高新科技產業園需重視綠地景觀規劃,樹立綠色環保發展理念,科學規劃各區域景觀結構。實際規劃時,優先采用點線面串聯規劃方法,在擴大綠色面積的同時,提高園區的美觀性。點:對坡地區域實行藝術化處理,每個建筑物四周都設計不同形式的景觀,落實以點帶面規劃原則,既優化園區生態環境結構,又合理調整園區排水結構,減少資金投入。線:沿著園區線建設一條寬度為18米的水景景觀帶,并種植相應的水生植物等,滿足人們的觀賞需求,使其成為產業園區特色景觀。面:將產業園區南部作為主要綠化區,種植生命力頑強的植物,還可打造街心花園,設置一些凳子和椅子,供內部人員休息和交談,具有生態花園的功能,促使產業園區規劃效果顯著提升。
高新科技產業園建筑設計方法
一、標準生產廠房
設計產業園生產廠房時,遵守規劃建設統一的原則,打造標準化的生產廠房結構,并結合產業園區生產需求,預留充足的空間尺度,防止由于廠房建筑資金和能源投入過高,超出設計預算成本。同時,設計期間需參考標準化生產廠房的橫線尺寸和縱向尺寸,精準區分各生產區域功能,提高廠房的實用性,達到錯落有致的效果。建筑廠房屬墻體顏色以銀白色為主,凸顯建筑的嚴謹性。由于標準化生產廠房的特殊性,可選擇邊筒式設計理念,以核心筒為中心,將輔助廠房設置于兩側,其中廠房標準層面積約為2260平方米。整個設計過程中,遵守標準化和規整化的原則,設計內部連接走廊,分別設計通用類廠房和專用廠房,以及完善的工藝生產線,加快產業園生產效率。對于廠房的立面設計,應以簡潔化為主,避免設計外立面結構復雜的廠房,降低廠房的生產性能。
二、節能系統建筑設計
建筑設計階段,需全面貫徹節能、低碳的設計理念,對建筑資源實現二次利用,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浪費,降低工程造價。節能環保設計時,優先采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如地熱能、太陽能和風能,并注重保溫設計和隔熱設計。設計人員應從材料選擇、方案優化、機械設備選擇等方面入手,并進行多方溝通,再根據市場調查結果,明確機械設備、材料選擇原則和標準,選擇環保型能源和性能良好的設備。另外,建立功能完善的水循環系統,加強雨水收集和廢水處理力度,充分發揮污水收集系統、雨水收集系統、科研實驗廢水處理系統的建設價值,雨水或廢水經處理滿足使用標準后,將其運用于灌溉作業。同時,構建并落實產業園節能管理和環境管理體系,利用現代化技術和設備,實時動態化監測各區環境情況和能源循環利用率,并向園區職工大力推行綠色低碳生活理念。
三、培訓中心和宿舍建筑設計
產業園區培訓中心和宿舍建筑設計時,建成面積為11.76萬平方米,園區地上總建成面積為35平方米,占比為33.6%,符合相關規范要求,遵守園區多功能復合要求,園區北部與南部為培訓中心、職工宿舍等,建筑層高控制在4-13層,并搭配其他基礎生活設施,構建舒適的居住環境,避免影響職工日常生活品質。培訓中心建筑設計時,需設計多功能的培訓教室和會議室,包括實踐活動室、實驗中心、研討室等等,整體呈現環抱狀,體現建筑的特殊性和標志性。另外,建筑立面設計選擇模數化分隔方法,避免整個建筑物過于單調,更能體現高新科技產業園的先進性、創新性。宿舍和其他基礎配套設施位于產業園區北側,緊鄰既有生活區,可共享相關配套設施。設計建筑立面時,融合多種顏色,與立面線腳變化相呼應,再參考建筑內部各區結構功能,靈活調整門窗比例和大小,在滿足各區域功能需求的同時,提高建筑設計的合理性。
四、研發辦公室建筑設計
研發辦公室建筑作為高新科技產業園的核心,關系到產業園區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此應選擇空間組合設計模式,為科研工作順利開展奠定基礎。當前,產業園區研發辦公室建筑分成兩種類型,一種為研發用房,另一種為實驗廠房,需分別設計兩種建筑結構,避免二者相互影響。設計實驗廠房時,采用塔式布局,打造持續性的視覺空間,滿足科研人員實驗需求。研發廠房設計時,重點突出結構和造型的創新化,并在搭接區域增設空中花園,美化建筑物、凈化空氣。另外,建筑立面裝飾設計期間,加入一些現代化元素和科技元素,間接反映產業園建筑的科技性。
五、總結
總而言之,在時代快速發展背景下,高新科技產業園是推動區域經濟迅猛發展的關鍵,可以滿足各行業發展需求,并能加強科研力度。為此進行產業園區規劃和建筑設計時,應遵守相應的設計原則和規劃要求,掌握工業廠房、研發辦公樓等建筑設計要點,并做好產業園整體空間規劃,達到結構統一、功能多樣的效果。同時,塑造良好的景觀形象,落實綠色環保理念,根據各區生產功能,設計景色優美的水景和植物景觀,打造特色空中花園,還與產業特色相融合,促進高新科技產業園規劃和建筑設計效果更上一層樓。(作者:董曉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