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探索二、三線城市現階段軌道交通發展及旅游資源整合路徑,推動山東省泰安市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培育區域競爭新優勢,本文基于EOD模式,以“面、點、線”要素層次分析法為基礎,對線網的線路走向和重要節點進行研究,形成旅游軌道交通規劃方案,為城市的EOD模式推進和旅游軌道交通規劃思路提供參考。
一、EOD模式概況
EOD模式是一種綜合規劃、建設和運營的全過程模式,它強調在開發過程中,以環保為優先,通過整體規劃、系統治理、循環利用和綠色發展,實現對資源的高效利用和環境的持續改善,實現生態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三者的協調發展。
1.1EOD模式相關政策
自2017年起,國家陸續出臺《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多個文件,提出推進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思路。2021年出臺《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推動交通與旅游融合發展,因地制宜推動旅游專列建設。
1.2 EOD模式機制
EOD模式是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長久以來,環保作為外部性產業,一直無法通過市場機制進行有效資源配置。然而,EOD模式的出現改變了這一情況。它通過產業鏈延伸、聯合經營、組合開發等方式,推動公益性強、收益性差的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收益較好的關聯產業有效融合,統籌推進,一體化實施,力爭在項目邊界范圍內實現項目整體收益與成本平衡,減少政府資金投入。
1.3 EOD模式實踐
江蘇徐州潘安湖國家濕地公園項目就是EOD模式的早期范本。該項目通過技術改造塌陷區,恢復土地生態調節功能,并建設濕地公園景觀。隨后,規劃了配套設施,如污水廠、交通路線、幼兒園和醫院,打造了集康養、休閑旅游、電子商務和高端住宅于一體的現代生態新城。這一轉型實現了從“一城煤灰半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轉變。
政府也積極出臺政策支持EOD模式的發展。2018年至2021年,生態環境部等部委陸續發文推動EOD試點項目的落地。2021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意見》,明確社會資本可以通過自主投資模式、與政府合作模式和公益參與模式,參與生態保護修復。
二、泰安旅游軌道交通基礎條件分析
泰安具備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文化魅力,泰山是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具有封禪文化傳統,是“一山一水一圣人”旅游線路中心。
2.1經濟與人口
根據2023年2月7日泰安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中泰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泰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公開數據,泰安市2022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98.1億元,同比增長4.3%;財政稅收保持穩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22.7億元,同比增長5.7%,人口就業保持穩定;年末常住人口540.1萬人,城鎮化率為65.45%。
2.2文旅現狀
根據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網站關于2023年上半年旅游數據情況匯報,2023年泰安市旅游強勁復蘇,穩開高走,上半年接待游客同比增長185.28%。40%游客客源地為山東省內,30%客源地為周邊鄰省;80%省內客流來源于泰安市鄰近市區。
旅游軌道交通的規劃實施可有效擦亮泰山、泰城的文化名片,發揮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是打好資源牌,配套服務提質升級,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雙豐收的重要手段。
2.3必要性分析
2.3.1打造“軌道上的山東半島城市群”
《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中提出,依托京滬通道,構建以濟泰生態文旅走廊為主要載體的南北向發展軸帶,共建“大美泰山”生態文化共同體。規劃、策劃旅游軌道交通是銜接對外交通、促進交通旅游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泰安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提出要拓展“交通?+?旅游”協同發展的旅游交通體系,完善城市旅游對外交通系統,豐富城市內部交通方式,實現從“泰山景區時代”到“旅游目的地時代”的跨越。《泰安市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專項規劃》中提出構建旅游交通集散體系——開行市區主題游線,依托景區直通車,打造市區景區主題游線,提升景區吸引力。《泰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快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建設,適時開展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研究。《泰安市建設山東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行動方案》提出織密“快旅慢游”立體交通體系,建設完善交通換乘樞紐,開設更多旅游專線。
因此,加快城市軌道交通規劃編制、建設投用是貫徹落實省委關于打造“軌道上的山東半島城市群”重要指示的有力措施。
2.3.2高效疏散旅游客流,提升服務品質
泰山旅游交通運輸需求量大,但現有公交線路最短耗時也要0.5h,通行時間較長,運輸效率較低。合理的客流引導,可分擔南門接待壓力,提高泰山景區接待效率。旅游交通作為游客出行的載體,是旅游業發展的基礎支撐和先決條件。交通運輸的通暢、快捷、安全與方便,是吸引游客、輸送游客、創造良好旅游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旅游業良好發展的重要條件。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和交通網絡的不斷完善,兩者之間相互促進、融合發展的需求愈加迫切[7],同時也是響應EOD模式發展的要求。
三、軌道旅游線網規劃研究
3.1研究方法
本文以“面、點、線”要素層次分析法為基礎,對線網的線路走向和重要節點進行研究,結合“主客流方向線網規劃方法”,尋找客運主通道,形成不同的線網方案進行比選論證。
(1)“面”的分析——整體形態控制:擬定快速軌道交通線網基本構架。
(2)“點”的分析——線網服務對象的甄選:城市大型客流集散點分析。
(3)“線”的分析——交通走廊分析:線網內各線路可能的路徑分析。
3.2研究原則
按照“串聯景區、疏解交通”的規劃思路,形成初步方案。
(1)依托上位規劃,構建旅游交通集散體系。
(2)串聯泰山、天平湖、方特、寶泰隆等典型景區。
(3)合理疏導飽和客流。
(4)充分分析線網的可實施性。
3.3研究過程及方案
3.3.1泰山旅游軌道交通線網方案
結合以上規劃原則,初步規劃3條旅游軌道交通線。
(1)桃花峪線:全線長12.5km,投資約16.3億元。串聯泰安站、天平湖、泰山西門(桃花峪)。
(2)泰山線:全線長13.2km,投資約17.2億元。串聯泰安站、泰山站、泰安汽車總站,泰山南門(天外村、紅門)。
(3)游樂場線:全線長19.1km,投資約24.9億元。串聯天燭峰、方特游樂場、花樣年華景區、寶泰隆景區。
3.3.2制式選擇
綜合國內旅游專線相關案例情況,常見的作為旅游專線的軌道交通制式有:旅游小火車、米軌鐵路、中低速磁懸浮列車、導軌式膠輪電車和懸掛式單軌。對各類制式從速度、載客能力、環境適應能力、景觀效果等多方面綜合分析(表1)。云巴項目首先滿足國家相關文件中直接工程投資不得超過1億元/km的要求,車輛采購費用也相對較低;其次,其景觀效果、爬坡能力較好,敷設方式以高架為主,對現狀地面交通的影響較小。考慮到桃花峪線的長度(12.5km),根據50km/h的旅行速度計算,云巴最快15min即可跑完全程。云巴的運輸速度快,乘客乘坐體驗較好;一列車載客量為140人左右,是常規公交車的2~3倍,運輸效率高。
多方面綜合考慮,推薦采用導軌式膠輪電車(云巴)。

表1 制式對比分析表
3.3.3旅游示范線
(1)泰安市建設條件分析
根據泰安市財政局官網統計數據,以2025—2026年為規劃期,以泰安市(不包括寧陽、東平)2022年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22.7億為基數,按照5.7%的增長率測算得到規劃期軌道交通建設資金為86億元。低運量軌道交通經濟指標按照1.3億元/km計算,規劃期內財政支持上報規模約為43km。
(2)近期推薦實施方案
結合前述分析的支持上報規模約為43km與示范線的定位,考慮從桃花峪線、泰山線和游樂場線中選擇1條旅游軌道交通線。
線網中各線項目在必要性方面,桃花峪線與泰山線分別連接泰山西門、南門,有利于疏解至泰山的旅游客流。
交通樞紐銜接性方面,3條線都串聯了鐵路車站,但泰安東站為規劃車站,尚未有成熟客流;泰安站串聯京滬鐵路,客流量較大,就該點來說,桃花峪線有明顯客流優勢。
實施難度方面,桃花峪線與游樂場線沿線經過路由,道路紅線較寬,兩側設有側分帶或綠化帶,滿足軌道交通敷設條件,但泰山線中沿龍潭路段道路較窄,兩側建筑物退距較小,建設軌道交通需進行道路改造及沿線房屋遷改,存在一定實施難度。且通過對線路現場的踏勘發現,桃花峪線沿線控制節點相對較少,施工難度較低。從項目投資角度分析,因項目投資與線路長度呈正相關關系,3線中桃花峪線長12.5km,為最短線路,投資約16.3億元。3條線路規劃方案對比分析見表2。
綜合以上分析,推薦優先建設桃花峪線。

表2 規劃方案對比分析表
(3)方案優勢分析
線路主要銜接泰安高鐵站與泰山西門的直線通行,方便乘客從高鐵站到泰山腳下的最短通行,解決泰山旅行直達的問題。全線長12.5km,設站6座,主要沿桃花源路、馬家園路、石敢當街走行,串聯泰安站、綠地公館、西湖春曉、天平湖、鳳凰臺、迎賓社區、崇仁學校、金科桃花源、泰山腳下等大客流集散點。
(4)方案工程節點
桃花源路道路條件較好,兩側側分帶或綠化帶寬度滿足軌道交通設置條件,線路可采用繞避橋樁基礎的方式上跨董河、開元河,實現對橋上現狀交通無影響;可采用高架形式在滿足鐵路保護距離要求的基礎上,上跨泰肥鐵路、津浦鐵路。
3.4投融資模式及運營管理
大量旅游軌道項目開始采用PPP模式落地,比如湖南長沙大王山旅游軌道線路項目、武夷新區旅游觀光軌道交通項目、都江堰M-TR旅游客運專線等[9]。旅游軌道交通領域的“政府專項債?+?EPC”融資模式已經在海南省試點成功,分別于2019年、2020年發行了15億元和3億元的旅游軌道專項債券。
四、結語
本文分析了EOD模式相關政策及推行現狀,結合泰安市旅游軌道交通基礎條件,規劃研究了旅游軌道交通線網方案,并提出了近期建設建議本研究的結論和方向可為解決二、三線城市現階段軌道交通申報及旅游資源整合困境提供參考。(作者:梁素芳,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