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鏈主導地位的開發區招商引資形式在構建具有較強產業集群以及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方面具有顯著優勢?;诖?本文就基于產業鏈主導地位的開發區招商優勢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分析。
一、基于產業鏈主導地位的開發區招商優勢
(一)降低企業重復投資的可能性
在基于產業鏈主導地位的招商引資形式下,各環節企業的投資規模均相對較小,倘若某個環節的投資不充分或者不足,則會導致整個生產鏈的穩定性和持續性受到嚴重影響,其他環節在投資方面也會受到一定限制和束縛。除此之外,各環節企業投資規模以及投入力度的合理性與整個產業鏈具有緊密聯系,是整個產業鏈實現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支撐和重要保障。基于此,在進行產業鏈招商期間,相關人員以及部門應進一步提升對投資的重視程度,以此讓重復投資問題的發生概率極大降低。
(二)確保產業集聚效應得以充分發揮
以產業鏈為導向的招商模式的全面落實與有效應用,幫助各企業以資源共享、資源互補作為支撐和媒介,對產業鏈條做出必要調整和進一步完善,以形成規模經濟效應,以此為區域內各項資源的科學配置和最大化利用打下堅實基礎。與此同時,各企業達成良好合作共識,也可以形成集群效應,從而為整個產業的持續深入發展提供強勁助力和強有力保障。

二、以產業鏈為主導的開發區招商存在的問題
(一)新格局背景下貿易投資自由化存在一定限制
在世界經濟不斷快速發展的影響和帶動下,國與國的聯系日益加強,為了自身的持續健康發展以及安全保障,各國均對國家安全戰略做出調整,在這一背景下,部分西方國家逐漸采取逆全球化策略以及相關理念,跨國公司在發展中不得不適時調整全球布局,致使原有投資規模受到影響甚至破壞。在產業鏈短鏈化以及本土化等現象深入發展和持續影響下,在未來發展中開發區招商引資工作將受到嚴重阻礙和限制,實際工作期間的不穩定性以及工作難度將難以得到有效控制。針對此種狀況,進行不斷探索和創新,在針對產業鏈條的薄弱之處以及“卡脖子”環節進行合理引進的同時,也應進一步提升對相關防范工作的重視程度。例如,有力控制并合理優化已有產業鏈環節外遷問題,讓現有工業體系以及產業鏈條結構得到進一步完善,使得整體完整性、穩定性以及可靠性得到適時強化。
(二)新環境下開發區政策力度不足
我國首個經濟開發區建立于1984年,在此之后,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數量與日俱增,其中以2000— 2012年這十三年發展最快,之后數量保持穩定,到2015年,總量達到200個以上。截至2020年底,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數量維持在219個。從某種角度看,開發區的發展重心逐漸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方向轉變,一方面為地區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另一方面也為區域發展戰略的落實提供有力支持。但是,開發區競爭壓力也逐漸增大,其中就受到包括2009年開始的自主創新示范區、2013年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在內的其他新興國家級區域政策等的影響。在環境不斷調整與變換的影響和帶動下,倘若只將注意力放在開發區政策優勢方面,其區域競爭力將難以得到顯著強化。(作者:陳怡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