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節我們對鄉村產業經營主要存在項目招引型、業主帶動型、黨建引領型和資源改造型四種典型模式進行了探討,得出實踐中并不存在唯一最優的產業經營模式,而是要結合鄉村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綜合考慮。本章節就以上四種模式進行比較分析,當鄉村具備強區位優勢和強資源優勢時,適合采用項目招引型產業經營模式;當鄉村只具備強區位優勢時,適合采用業主帶動型產業經營模式;當鄉村只具備強資源優勢時,適合采用資源改造型產業經營模式;當鄉村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都不突出時,適合采用黨建引領型產業經營模式。
結合N市四個典型村落的產業經營實踐,鄉村產業經營可歸納為項目招引型、業主帶動型、黨建引領型和資源改造型四種典型模式。其中,項目招引型側重“內培外引”雙向發力,通過上級政府頂層規劃指導鄉村產業經營,基于歷史契機和優勢基礎,聯合大型知名企業推進鄉村產業建設項目落地。業主帶動型突出“外引”為主的發展思路,通過優秀業主(龍頭企業、優秀創業者)對鄉村產業經營形成示范帶頭作用。資源改造型強調“內培”為主的發展思路,基于鄉村自有優勢資源的積極改造,將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作為產業發展的制高點。而黨建引領型則突出“內生”動力,通過本村黨支部的強力建設和使命擔當,帶動村民以較低成本和投入創造新的產業經營契機,進而克服既有的資源約束,實現從“無”到“有”的創新過程。通過4個典型村落的產業經營模式對比分析(見表1),可進一步分析鄉村選擇產業經營模式的基礎條件和決定因素。

表 1 N市典型鄉村產業經營模式比較
S村區位條件優越,位于交通樞紐位置,交通通達度高,有利于產品運輸。在村支部帶領下,實現“路網、田網、渠網、電網”四網配套,配備教育、健身、活動室等公共生活設施,全村完成主要基礎設施改造。同時當地資源條件優越,屬典型亞熱帶季風氣候,無極端天氣,水蒸氣充足。加之環抱型地形,空氣流通快、循環周期短,為有機農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當地政府基于區位及資源優勢,走“項目招引型”產業經營之路,引進有機農業龍頭企業茂源農業和臺資雙龍農牧公司,從而實現有機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的有機結合,成功打造“中國有機生態循環第一村”。通過實施項目招引型產業思路,S村村民收入快速增長,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經營經驗被當作四川省優秀案例廣為流傳。
Y村位于交通要道,是近郊最早通公交車之地,交通通達度高。在黨支部支持下,Y村修建太陽能路燈,鋪設柏油馬路,憑借所在區縣的亞洲有機峰會展銷平臺推廣種植有機晚熟柑橘。當地鄉村振興工作開展較早,政府積極推行技術培訓,引導成立專業合作社。同時,立足本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土地撂荒嚴重和老齡化問題嚴峻的短板,Y村積極邀請返鄉青年成立天馬山生態有限公司推動專業化經營,實現Y村土地全流轉并帶動了村民就近就業,打造出獨具特色的以返鄉業主帶動為主的產業經營模式。
T村區位條件較差,基礎設施相對薄弱,交通通達度不高,市場范圍狹窄。資源條件方面,大量勞動力外出,適齡勞動力數量較少,土地撂荒嚴重。作物種植也主要基于傳統農業零散種植,管理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屬于全村無產業、增收無來源、發展無帶動的“三無村落”。面臨較差的區位條件及資源條件,T村黨支部發揮示范帶動作用,通過黨員干部帶頭入股、帶頭學技術、帶頭創事業,順利推進土地流轉、香桃種植、休閑山莊建設等產業項目,實現集體經濟振興和村民收入快速增長,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C村距離當地縣城40公里,平原面積小、人均耕地面積不足,區位優勢不突出。但該村臨近八爾湖和人文歷史古跡純陽洞,生態資源豐厚、自然風光豐富多彩,資源條件優越。為此,C村黨支部根據自身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對C村傳統產業結構進行優化調整,著重發展旅游業。借助于此,C村發展成了四川省網紅旅游景點,2020年獲得“四川省鄉村旅游重點村”的榮譽。
綜合上述分析,區位優勢與資源優勢對于產業經營模式選擇具有重大意義。良好的區位優勢決定著外來業主或投資商實施鄉村投資的便利性和投資成本。早在1998年,克里斯塔勒在中心地理論中就曾指出,自然地理區位、經濟地理區位和交通地理區位等區位優勢對于產業選址和企業投資經營具有重要影響。因而,交通通達性高、基礎設施完善、原材料或市場鄰近程度越高的村落更具備規劃大項目和招引大型優質業主的條件。同時,良好的資源優勢決定著開展鄉村產業經營實踐能否借助資源機會選擇適合本村發展的特色主導產業。按照波特的競爭優勢理論,選擇有吸引力的產業是創造超額利潤的源泉,而基于特定產業所具備的優勢資源是選擇該產業的直接依據。比如,特有地理條件、勞動力條件、水土資源、特色農產品等。這些特色資源不僅指明了鄉村產業經營的主要方向,同時也通過差異化定位凸顯了鄉村產業特色,從而避免與周邊村落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惡性循環。為此,可從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兩個角度提出四種產業經營模式的適配情況如圖1所示。(作者:杜華勇,何佳珈,楊勝美)

圖1 農村產業經營模式條件適配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