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各市(縣、區)農業發展空間格局應按照規模化糧油作物示范區、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區、種養加一體化農業示范區、外圍山地林牧區和丘崗低山糧禽林區進行優化調整。從農業產業、科技支撐、生態等方面提出構建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的建議,以保障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農業產業發展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
一、農業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優化
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各市(縣、區)具有地勢平坦、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耕地集中連片度高、高標準農田建成比例高以及農田水利設施完備等農業發展天然優勢,但也要注意防范洪、澇、漬等自然災害帶來農業生產不穩定的影響。因此,進行各市(縣、區)農業功能分區,應該把保障糧食安全和維護生態安全作為首要因素來考慮,將這兩個因素作為各縣(市、區)農業功能分區的關鍵因子。此外,還需要考慮各市(縣、區)的農業產業協調統籌發展,對農業發展各項功能進行平衡。
1.1 農業功能分區
1.1.1 指標體系 農業功能分區指標選取農產品供給、社會生活保障、生態調節、文化傳承與休閑旅游四大功能指標,包括定量指標17項,定性指標2項(表1),重點考慮湖南省洞庭湖區各市(縣、區)農業資源環境與農業協調發展、區域范圍內指標的差異性。

1.1.2 分析方法 在計算出19 項農業功能分區指
標的基礎上,利用ArcGIS 軟件空間分析功能,將農產品供給、社會生活保障、生態調節和文化傳承與休閑旅游4種功能的分級圖進行空間疊加分析。依據主導功能原則,綜合確定湖南省洞庭湖區25個市(縣、區)的農業功能分區。
1.1.3 農業功能分區結果 農業功能分區結果如表2、圖2所示。農產品供給功能區包括望城區、君山區、岳陽縣等在內的20個市(縣、區),生態調節功能區包括安化縣,文化傳承和休閑旅游功能區包括武陵區、岳陽樓區等在內的4個區。

1.2 農業發展空間格局優化調整
在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各市(縣、區)農業功能分區的基礎上,綜合考慮各市(縣、區)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自然生態環境容量、農業功能分區等多方面因素,將各市(縣、區)農業發展空間格局進行優化調整,將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農業產業發展空間格局劃分為五大功能區,包括規模化糧油作物示范區、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區、種養加一體化農業示范區、外圍山地林牧區和丘崗低山糧禽林區(圖3)。規模化糧油作物示范區包括澧縣、臨澧縣等13個市(縣、區),未來重點發展規模化的優質糧、油作物生產。

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區包括華容縣和君山區2個縣(區),未來在兼顧糧食生產的基礎上重點發展優質蔬菜,建立標準化蔬菜生產基地。
種養加一體化農業示范區包括湘陰縣、南縣等5個市(縣、區),未來以特色甲魚養殖、淡水魚養殖、優質蔬菜種植為重點,在積極探索稻蝦田種養殖的基礎上,適度發展農產品深加工。
外圍山地林牧區包括石門縣、桃源縣和安化縣3 縣,未來以特色水果柑橘、品牌茶業、特色蔬菜竹筍、良種生豬養殖、特色經濟農產品的規模化、集約化、高效化生產基地為重點,建立大規模生產的特色產業基地。
丘崗低山糧禽林區包括桃江縣、平江縣、岳陽縣3縣,未來以打造丘崗低山觀光農業為重點,在充分挖掘區域內的特色旅游基地,著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種養殖。
二、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策略
綜合考慮湖南省洞庭湖區農業典型特點和本研究結果,提出以下5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建議。
2.1 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依托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農業發展基礎,通過主攻單產和品質,優先重點發展優質稻米產業,在全區適宜地區推廣種植超級水稻,不斷擴大糧食生產能力。適當擴大以油菜為代表的油料作物的種植規模,發展油料深加工,發展湖區優質油料產業。采取市場調節、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等方式,合理控制漁業養殖規模,逐步恢復漁業資源,提升水產品品質,發展特色水產產業。通過種植水生蔬菜、特色蔬菜及反季節蔬菜品種,推動蔬菜質量安全,推廣保鮮、速冷等貯藏技術運用提高蔬菜產業化水平,發展優質蔬菜產業。通過種植品質優良、早中晚配套的、高附加值的鮮食與加工兼用的水果品種,發展具有季節和地方特色的水果產業。同時,充分發揮洞庭湖區水資源優勢,適度發展以水上種養為支撐,集療養、度假、采摘于一體的特色休閑農業體驗產業。
2.2 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
鼓勵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各市(縣、區)農業發展按照生產有規模、產品有品牌、經營有規范、服務有配套、保障有制度的要求,加快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制定出臺相關政策,扶持并做強做大具有一定基礎條件的農業專業合作社,加大助農資金補助力度,加快培育和組建現代農業服務組織,積極引導湖南省洞庭湖區農產品加工集群化、聯合式發展。實施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農產品品牌化戰略,創造以綠色和有機產品為支撐的農產品“湖南洞庭湖”品牌。
2.3 構建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
加大農業科研創新投入,進一步增強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農業產業科技支撐能力。加快洞庭湖區在水稻、油菜和生豬等優勢產業科研技術攻關,全面提高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同時,通過積極布局農產品產地市場體系、加強農村物流基礎設施能力,布局建設一批區域級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和農產品流通中心,加大對外開放力度。利用高科技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農業防災減災能力。
2.4 構建現代農業生態體系
積極改善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農田生態系統。以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綜合治理二期工程和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為重點,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通過調整優化農田施肥結構,科學劃分農田地力等級等措施,進一步提高農田肥料利用水平,積極推廣綠色無害的病蟲害防控新技術,提升農作物抵御病蟲害的能力,通過強化科學的農田用水管理,推廣先進的農田節水灌溉技術等手段,提高節水型農田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堅持以問題為導向,對水利基礎設施條件基礎薄弱的地區,分步驟、有序地開展大中型灌區提升改造及節水改造工程。
2.5 構建綠色生態農業新體系
加快構建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綠色生態的農業產業體系,推進農業種養、加工農業相結合,做好農產品深加工。促進傳統農業種植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具有洞庭湖鄉特色的“觀光+休閑、觀光+創意”農業新業態。積極引導湖南省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發展親子、共享、電商農業等農業產業新業態發展。建立健全湖南省洞庭湖區本地綠色農業標準、技術規范和生產操作規程。(作者:王植,王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