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環境惡化、人口增長和老齡化等的客觀條件影響,以及國民健康意識提高等主觀因素的作用,使健康產業前景廣闊。通過分析武漢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人才科教資源和良好的產業基礎等優勢,得出武漢適合發展大健康產業的結論。并且給出實際可行的發展建議。建議武漢在大健康產業提前布局,找對方向,爭取在新一輪城市發展進程中搶得先機,助推大武漢復興。
引言
健康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最基本的追求,它貫穿了人們生活的全過程和方方面面。 健康產業涉及醫藥產品、保健用品、營養食品、醫療器械、休閑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詢等多個與人類健康緊密相關的生產和服務領域。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對健康的不斷追求,健康產業成為了公認的“黃金產業”、“希望產業”、“朝陽產業”, 是一個持續走強的優勢產業。 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皮爾澤在《財富第五波》一書中提到健康產業將成為繼“機械化時代”、“電氣化時代”、“計算機時代”和“信息網絡時代”之后的全球“財富第五波”。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兩個一百”的奮斗目標,目標的實現建立在人民生活幸福的基礎之上。 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改革的目的也是為了讓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這些要求和目標都給發展健康產業以支撐。 特別是三中全會《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對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以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了詳細部署,這直接牽動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是大健康產業未來發展的藍圖。
一、我國發展大健康產業正當其時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新一輪的科技革命隨時會爆發,我國正以昂揚的姿態走向復興,新興產業發展的機遇期已經到來。
1.1 改革紅利的釋放是健康產業發展的政策保障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實現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需求。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便是其中一項。
《決定》 就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出了鼓勵社會辦醫,優先支持舉辦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社會資金可直接投向資源稀缺及滿足多元需求的服務領域,多種形式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允許醫師多點執業;允許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范圍等四大政策,這在醫療健康行業人士看來是直接推動健康產業發展的超預期的政策利好。有《決定》的支撐,加上經濟穩定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國內醫療健康產業發展在未來將呈井噴態勢。
《決定》中圍繞城鎮化的改革以及養老制度和“單獨二孩”的政策也將間接的刺激健康產業發展。其實早在 2013 年 9 月份國務院就出臺了《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在深化醫改的同時,面向社會和市場主體,著力擴大供給、創新服務模式、提高消費能力,多措并舉發展健康服務業。 2020 年,健康服務業總規模要達到 8 萬億以上。
1.2 環境惡化、人口增長和老齡化
為健康產業提供“剛需”在我國人口基數大,增量大,同時人口極度集中、環境污染等造成病毒性疾病頻發,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健康事件(如甲型 H1N1 禽流感等)甚至威脅到社會穩定,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們帶來空前的壓力,亞健康普遍存在,每個人都有著對健康的強烈需求。 特別是“單獨二孩”政策放開之后,再一次開啟了母嬰健康產業的市場需求。 此外,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2013 年底,我國老齡人口已突破 2 億,這一速度還在加快。針對人口老齡化的突出問題,《關于促進健康服務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提高社區為老年人提供日常護理、 慢性病管理、康復、健康教育和咨詢、中醫保健等服務的能力,鼓勵醫療機構將護理延伸至居民家庭。 鼓勵發展日間照料、全托、半托等多種形式的老年人照料服務,逐步豐富和完善健康服務內容,做好上門巡診等健康延伸服務”。 這些都是帶動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
在世界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醫療產業是 GDP 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醫療產業占 GDP 的 15%,歐洲發達國家占到 10%左右,而中國只有 5%,相較而言,我國還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
1.3 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使健康產業前景廣闊
過去 由于我國經濟水平較低,人們收入少,能用于醫療的可支配收入更少, 對于人們來說沒有意識也沒有能力在健康保健上有太多花銷。 如今,隨著經濟的發展,收入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生活品質的提升, 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人們對健康的重視和需求急劇增加,保健品、用于保健和疾病預防的醫療器械成了大眾普遍的消費品, 因此健康產業將逐步成為伴隨人們生活的重要消費產業。 2008 年醫療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為 1 萬億人民幣,而且每年還在以 10%以上的速度增長, 健康產業的發展速度幾乎超過了世界任何國家的 GDP 增長速度。
二、武漢發展大健康產業優勢明顯
近年來,武漢在政治、經濟、科技、文化等領域取得了較大發展。武漢迎來了國家政策疊加的機遇期。隨著高鐵時代的到來,武漢區域中心的作用更加突顯,這為武漢在產業發展上帶來了新的機遇,我們應把握住產業發展機遇,把武漢的優勢轉變為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勝勢。
2.1 獨特的區位優勢讓健康產業輻射全國
武漢居中獨厚,是中國經濟地理中心,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承東啟西、接南轉北,通江達海、輻射八方。以武漢為中心,以 1 000 千米為半徑畫圓,可覆蓋全國 10 億人口和90%的經濟總量。 依托武漢 2 小時飛行經濟圈,和 4 小時的高鐵經濟圈,加上“鐵水公空”聯運的特色,使企業在這里設立總部,研發、生產、銷售、售后、物流等能夠最有效、最經濟地輸出到全國,并能夠以最節省的方式吸納幾乎全國的資源。
2.2 人才科教資源是產業創新的引擎
武漢科教實力雄厚,人才眾多。大學生數量世界之最,擁有在校大學生 130 萬,普通高等院校 80 所,800 多家研發機構,20 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 15 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6 家中央及省屬科研院所,7 個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與生物和健康相關重點實驗室 5 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6 個, 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院 3個, 國家技術轉移示范機構 3 個。這些為產業成果的轉化和科學技術的創新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動力。
2.3 良好的產業基礎為健康醫療提供支撐
武漢在產業基礎方面為發展健康產業提供兩大支撐。
一是工業實力雄厚。 一直以來武漢都是中國的重要工業基地,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化工、冶金、紡織、制造、醫藥等完整的工業體系。 大健康產業涵蓋面之廣可以與這些行業進行有效的結合。 當前,武漢正在經歷傳統產業改造提升與加快發展新興產業的雙重時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中心和國家商貿物流中心的規劃,這也正是現代大健康產業所需要的有力支撐。
二是醫療產業環境成熟。醫療是大健康產業中最為重要的一塊,也是核心所在。 武漢有著“醫療高地”之稱,現有醫院和衛生院 243家,其中三甲醫院 27 家,年門診量5000 余萬人次。 擁有 13 家國家GCP 認證的臨床試驗基地,可開展40 多種疾病的臨床研究。無論是在源頭還是終端上,都是健康產業的持續發展的核心所在。
三、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助推大武漢復興
2013年,武漢提出了 2049城市規劃,規劃里描繪了到 2049 年,武漢將成為綠色、宜居、包容、高效、活力,更具競爭力、更可持續發展的世界城市。 健康產業的發展能有效的帶動城市發展變革, 提振經濟,拉動內需,為社會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城市健康、生活健康、人民健康發展才可持續。
3.1 借光谷之利,在光谷布局大健康產業
光谷擁有發揮武漢優勢的最好平臺。 未來 10 年世界發展看中國,中國發展看中部,中部發展看武漢,武漢發展看光谷。 武漢發展健康產業的優勢在光谷體現的更為明顯,全市 90%以上的科教、人才資源匯聚光谷,并且光谷擁有發揮這些優勢的最好的平臺——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 光谷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后,將要打造資本特區、人才特區、政策特區、創業特區、服務特區。 這里鼓勵企業創新,寬容失敗,這些都能讓健康產業發展走在前面。
光谷擁有適合健康產業發展的土壤。 經過近三十年的發展,光谷打下了深厚的產業基礎。 這里有高新技術企業 500 余家,占全省的三分一;這里有全球頂尖的激光企業,光纖產量約占全球份額的50%。2008 年啟動建設的光谷生物城匯集 518 家生物類企業, 其中世界500 強生物企業 8 家。 新建設的軟件新城網羅了世界信息服務巨頭IBM 在光谷設立的全球服務執行中心為中國以及歐洲、美國客戶提供服務。 光谷還有聯想、華為、富士康、中芯國際等國際知名企業。 這些都能成為健康產業如移動醫療、遠程醫療、智慧醫療等門類的服務商、供應商和合作伙伴。
3.2 做實醫療器械產業,為大健康產業發展打下基礎
醫療器械是健康產業的基礎性產業,涉及健康的檢驗、檢測、預防、治療、康復、保健等都需要通過醫療器械來實現,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的好壞,醫療器械產品的先進與否都直接影響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醫療器械又是光谷與 生物產業最好的結合,做實醫療器械產業既能夠成為大健康產業拓展的基礎平臺和依托,又能夠推動光谷第二個千億目標的實現。
(1) 加大對產業園區的支持力度。 自光谷生物城建設以來,醫療器械園就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醫療器械園啟動建設 4 年來建成廠房及配套設施 40 余萬方,引進醫療器械生產型企業 70 余家, 已初步形成了以醫學影像、醫激光數字醫療、生殖健康和高端耗材為主要發展方向的產業集群。 預計 3 -5 年內能實現400 億的產值規模, 醫療器械產業是典型的技術轉化型產業,吸收新技術最快。 加大對產業園區的支持力度首先要給予園區內企業技術、研發、人才等切實有效的優惠政策。 園區內許多企業的產品都能夠自成體系的支撐起大健康產業的一個部分,支持企業快速成長, 實現產業聚集,必將帶來整個健康產業的發展。其次要為園區的擴展留足空間。醫療器械產業相對于醫藥等其他生物產業,是一個典型的戰略新興產業,存量小,增量大。 從醫療器械到大健康產業的發展必然是一個漸進加速的過程,需要留足空間來布局和謀劃,而且醫療器械產業技術轉化率和土地利用率高,在廠房的換代升級上比其他產業更加容易。
(2)推動大型企業往健康產業延伸轉型。 隨著大健康概念的火熱,許多大型企業意識到健康產業將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并把資金、人才等關鍵要素投向健康產業,紛紛做起了產業調研和規劃。 美國史帶金融財團、中航國際、復星醫藥、天士力、深圳奧沃等知名企業均把目光聚焦到了武漢光谷,作為發展健康產業的起點。 政府應該不失時機的推動這些企業轉型到大健康產業,在光谷規劃大健康產業園。
3.3 探索大健康產業中的新業態,促進產業轉方式調結構,助力大武漢復興
大健康產業的興起, 將引起新一輪的產業間組合,能夠衍生出許多新的業態。 如智慧醫療居家養老、健康旅游、私家醫生、健康管理、醫療培訓等。 而且里面有許多業態都能夠形成千億級產業板塊。 國際經驗表明,工業化后期向后工業化階段演進的過程中,現代服務業能否逐漸占據主導地位成為城市發展的關鍵。 大健康產業能夠把醫療器械的生產制造等工業門類,通過產業鏈的延伸形成以現代服務業為主導的新的產業模式,同時能夠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如智能制造、綠色能源、數字服務等相結合,可以有力的促進產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大武漢的復興,取決于產業的復興,健康產業將是未來有可能突破10萬億的 產業。提前布局,找對方向,將使武漢在新一輪城市發展進程中搶得先機。